冯玉华,吉胜男,鲍丹丹
(南通大学,江苏南通226019)
随着我国“银色浪潮”现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智能化养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当前,智能居家养老模式正在慢慢走进大众的视野,它能够节约看护人力、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照护效率,从而提升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和保障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解决老年人的孤独问题。
本文依托现有的智能化养老背景,探讨老年人不同的养老诉求等因素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影响。本文立足于事实及理论依据,设定研究假设,确定以老年人的个人基本情况、养老服务需求供给现状以及对智能居家养老的了解情况为自变量,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为因变量间影响关系的研究内容体系。以如东县为研究对象,参考已有的成熟量表来设计匹配的调查问卷,制定调研计划。实施预调研及正式调研等过程,收集大量样本数据,借助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的数据分析功能,检验文章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是否真实可信,进而支持研究结论的成立。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到研究结论,针对矛盾假设给出合理的解释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据统计,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达到17.8%,而如东县的老龄化程度略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面对如此困境,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希望通过“智慧养老”来推进养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智能居家养老是否能够满足如东县老年人养老需求以及智能居家养服务应该涵盖哪些方面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以个人基本情况、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现状以及对智能居家养老需求这3个方面为调研内容。
根据我国政策规定,年龄在60 周岁以上为老年人,所以本次的研究对象为如东县6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研究采用重点抽样、整群抽样以及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对60—70岁老人进行重点抽样,该年龄段的老人刚进入老年或进入老年阶段不久,对于未来的养老模式和服务有着较多选择和期待,所以应进行重点抽样。其次,对调查对象进行整群抽样,可以选择一些养老院及小区进行调研。最后,对如东县老年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随机选择一些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等,使调查具有较高的全面性以及可靠性。调查共发放问卷425份,回收问卷422份,其中有效问卷419份,问卷有效率为98.56%。
基于对样本数据统计分析,受访对象中男性占比43.9%,女性占比56.1%,男女比例均衡。在年龄分布方面,年龄在60—69 岁区间段的老年人占比51.8%,在70—79 岁区间段的老年人占比33.9%,在80—89岁区间段的老年人占比8.6%,90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5.7%。在居住状况方面,有1.0%的老年人目前是寄居状态,独自居住的老年人占比23.6%,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占比22.9%,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占比40.1%,与配偶及子女居住的老年人占比12.4%。在本次调查中,小学及以下学历层次的老年人占比34.1%,初中学历的占比31.5%,高中(中专)学历的占比11.5%,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的占比22.9%。在对受访对象体检频率的调查中发现,从不体检的占比10.5%,两年以上体检的占比9.3%,两年进行一次体检的占比8.6%,一年进行一次体检的占比58.2%,一年进行两次体检的占比13.4%。
通过对受访者在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和社区服务供给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普遍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在生活照料方面,根据受访者的反馈情况,老年人对于家政服务、文体娱乐和紧急救援这3项服务需求较高。就其所感知到的情况来看,社区目前所提供的文体娱乐方面的服务完全可以满足老年人当前的精神需求,而其他方面的服务仍需改进。
在医疗服务方面,受访者对于上门出诊和健康管理这两项服务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就其反馈的情况来看,社区目前所提供的服务基本达不到受访者的医疗需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与现实医疗服务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受访对象孤独感分析方面,从不感到孤独的占比2.9%,很少感到孤独的占比31.4%,有时会感到孤独的占比47.6%,经常会感到孤独的占比9.5%,每天都会孤独的占8.6%。由此可见,将近97%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会感到孤独,反映了老年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精神慰藉服务方面,受访者对于聊天解闷、关怀访视、心理咨询需求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逐渐失去收入、亲朋好友、健康等,致使其社会支持减少,孤独感逐步蔓延,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目前,社区在精神慰藉服务方面的供应明显不足,亟待改善。
在调查样本中,受中国主流传统养老模式的影响,约40%的老年人倾向于传统家庭养老,11.4%的老年人倾向于传统机构养老,22.9%的老年人倾向于智慧社区养老,25.7%的老年人倾向于智慧居家养老。由此可见,智能化养老模式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老年人对于此类养老模式接受度较高。
关注智能居家养老资讯的占比47.6%,不关注占比52.4%,可见将近一半的老年人对智能资讯比较关注。在智能产品使用度方面,使用过智能居家养老产品或服务的占27.6%,没有使用过的占72.4%。由此可见,大多数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接触较少,这说明存在相当大一部分的潜在用户可供挖掘。
研究发现,月收入在1 500元以下的占27.7%,在1 500~2 500 元的占34.1%,在2 500~3 500 元的占14.3%,在3 500~4 500元的占5.7%,在4 500~5 500元的占4.8%,在5 500 元及以上的占13.4%。老年人在选择养老产品或服务时,月收入将影响他们的决策。
能接受智能居家养老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区间在5 000 元以下的占61.8%,在5 000~10 000 元的占29.6%,在10 000~15 000 元的占5.7%,在15 000 元及以上的占2.9%。由此可见,约有3/4的受访者愿意接受高值低价的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
在智慧居家养老系统需求指标上设置9 个子指标,涉及健康、医疗、安全管理、精神慰藉等[1],老年人对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多样,以身体健康和精神需求为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精神慰藉服务,借助此类服务来消除内心的孤独。位居智能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前列的是安防报警、电器遥控、远程监护与紧急求助,分别占比为65.1%,54.4%,50.6%。
研究发现,24.7%的受访者认为智能化可以使生活更加便捷,认为比较有帮助的受访者占比38.6%,认为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可以让自身享受到优质服务的占比28.4%,有8.3%受访者认为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受访者对智能居家养老的认可度较高,大多数老年人愿意接受新型养老模式,这对智能居家养老系统的宣传和推广起到了一定助推作用。
3.1.1 老年人存在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老年人还是会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金钱和精力方面,都愿意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下一代身上,而忽略了自身合理的养老需求[2]。在合理需求方面,对于生活照料和医疗用药功能重视程度最高,对于突发情况呼救、身体指标实时监控、定位老人位置和饮食运动指导需求较多,对于远程安全监控、共享到联系人、家庭关系强化需求较少,对于心理陪护和情感护理需求最少。可以看出老年人对于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是较为关注的,而由于个人隐私意识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于定位共享等功能需求较少。
3.1.2 智能化居家养老功能性和精神性导向的重要性
受社区医疗机构数量和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影响,老年人群体选择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产品时存在不同的需求。因此在后续产品研发方面更需要注重功能性导向。
由于男女的性别差异,各自感受到的孤独感不同。男性由于生理原因和表达方式上与女性的差异,在生活中会更容易感到孤独。女性更关注的是精神文化生活,而男性相较而言对新闻资讯、相关智能化讯息更为关注。
3.1.3 智能化居家养老存在蓝海市场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化养老产品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的指导,老年使用者受购买渠道、操作方法、价格等条件的限制,市面上现存体系和服务较少,推广度不够高。较少的人认为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能够满足养老,很少的人因为不愿意改变现状而不想选择智能居家养老系统。智能居家养老体系还比较不成熟,是一片有待继续开发的蓝海市场。
3.2.1 根据性别差异界定买方需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男女在兴趣、对智能产品关注度以及使用度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后续产品的推广与研发过程中,针对男性偏好智能化专业化咨询的特点,向男性消费群体提供更多的科技化产品及服务,投其所好,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在面对女性消费者时,多多增添精神文化类服务,丰富生活层次。
3.2.2 注重系统研发加强联动配合
相关企业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智能化居家养老产品。智能化居家养老系统是一个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与医疗技术等技术手段创新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系统[3]。系统需要协调政府、医疗部门、消防、子女、公安及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联动系统,便于应对突发状况和解决相关问题。
政府、学校及社会要注重对智能化居家养老专业人员的培养[4],在高校内设立基地,提高专业服务人员的实操能力与技术研发人员的产品创造力。
3.2.3 创新装修设计打破市场边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住宅也要随之进行灵活改变,在装修时要注重“适老化”设计。一方面,一套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设计方案是整套装修方案的灵魂所在。例如,在餐桌、浴室等老年人起身不便的地方安装起身扶手,地面要采用统一的防滑材质且地面厚度相同。一定要保证光线充足、视野开阔,为老年人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5]。另一方面,家中要配备有智能化居家养老系统,便于子女随时关注父母的动向、了解家中情况。同时这也为老年人提供了专属的生活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