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2020-03-02 08:11
绿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学人类生命

组织本期稿件的时候,春天已经开始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草木萌发,花朵盛开,空气中洋溢的,是天地自然的温煦气息。

然而,此时还是无法静心编辑文稿。这场涉及全球,影响巨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控制,感染还在蔓延,相关药物的实验和研制还没有出现新的突破……在人类自诩科技昌明、无所不能的今天,为什么还会这样?为什么无能为力?

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片面、单纯地把科技作为征服自然的利器,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蔓延,忽视了人文精神,导致了蔑视自然思想的抬头,对自然界巧取豪夺,竭泽而渔,必定导致大自然的报复。说到底,与生命悠远阅历深厚的大自然相比,人类其实很浅薄,对大自然的无知导致了无畏的愚蠢。

本刊编辑部与CC讲坛联合策划了专题《被忽略的生命》,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讲述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命的领悟——蚊子这种最危险的生物是怎么传播疾病的;现代社会中蜜蜂遇到的最大困境是什么;蚂蚁家族内部的组织有什么样的秘密;蚯蚓有什么不一样的传奇;番茄有什么样的智慧;高山植物怎么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植物眼中的人类是个什么样子,等等。“聆听”讲述,我们会感知到一草一木都在无声地倾述着自然的秘密,或许能唤起我们对生命多一些关注,多一点关怀,多一份敬畏。

“生态问题催生了生态文学,但生态文学的使命却是为了消除生态问题。虽然生态文学不能直接改变生态状况,而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观念,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则是完全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学的作用又是巨大的。(李青松)”著名评论家李炳银先生的《生态文学——一个文学超凡的跨越》是本期的一大看点,作者称,“我对生态文学有一种新的理解:生态文学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李炳银先生称生态文学作家为文学创作道路上的“逆行者”,他期待生态文学作家们“为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生命的福祉前途,使地球家园得以保护并持续提供发展延续条件,必须以自己合理的善意文学阐释,说服很多人们改变错误观念,放弃私欲、约束自己。”他说,“生态文学的使命和承担崇高壮伟,期望前行的道路上天人感应,互为因果。”

《“自然的光辉是更高的显像”》一文是中国林业出版社总编辑刘东黎先生写在春天里的思考。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采取了看似漫不经心而又深思熟虑、娓娓道来的手法,客观地提醒人们,“人类要直面自身生命中的自然性,人对这个世界的所有突变都要有自省的精神。打破自我为中心,尊重和顺应万物的本性与生活方式的选择,反对因为人类‘文明’的过度发展而损害万物,如果我们自己不改,自然史的河流终会急剧地自主调整进程。”

《那些逝去而难忘的环境岁月》一文的作者彭近新先生是一位老环保人,他曾以中国政府全权副代表、中国代表团副团长等身份参加联合国环境会议、多边和双边环境会议,阐述中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就,维护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权益。编辑于数年前就与作者约稿,几易其稿,到今年终于成稿。《那些逝去而难忘的环境岁月》一文披露了中国艰难的“环境觉醒”过程,读来一定会唤起很多人对那些燃情的岁月的回忆。

本期其他作品,也都对人与自然的话题分别进行了理解和阐述:在作家景平的《在春天等待春天》中,你会看到病毒导致的疫情的残酷,人类面对大自然惩罚初期的无助,对和谐美好的时光的渴望,以及对人类反自然行为的深刻忧思;在《黑茶山访绿》中,你会看到人们是如何千方百计来弥补人类对大自然的亏欠;在《时代的焦虑和科技的局限》中,你会了解到科学的乐观、科学的局限;在《猛兽出没》中,你会看到人与自然之间,尤其是与野生动物之间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在译作《春天》中,你会看到美国作家梭罗向我们揭示出他在早春季节回归自然时的人生体验。

春天来了,一切都会欣欣向荣的。

猜你喜欢
文学人类生命
我们需要文学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