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后期做好铁路职工心理转“危”为“机”的对策研究

2020-03-02 07:54徐庆蔚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0年2期
关键词:铁路职工危机铁路

徐庆蔚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四川 成都 611731)

作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使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使部分民众陷入恐慌之中。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次疫情不仅是一次生理健康的威胁,同时也是一场心理健康的挑战。如何准确研判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心理健康危机

突发事件具有无法预料、突然发生的特点,当人们平常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惯用的支持系统无法应对时,会产生心理失衡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危机。针对此次疫情可能引发的心理危机,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2020年1月27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提出要加强各类人群的心理疏导,对患者、医护人员及公众等实施分类干预的措施。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抗击疫情工作狙击战中,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文关怀。疫情期间,全国已有数百位心理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前线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铁路作为人民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这个特殊的春运期间承担着运送全国各地乘客返乡和复工的艰巨任务。铁路职工尤其是客运、车站等机构的工作人员频繁接触各地往来人群,面临着严峻的防疫挑战。在关注和保障铁路职工身体健康的同时,国铁集团各路局集团公司也采取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推送心理防疫知识文章、开展线上心理健康防护专题讲座等方式,针对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给予解答和疏导。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结果显示,重大突发事件后的心理危机干预需要长期开展。铁路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在较长时间内关系到生产安全、运输稳定等方面,心理危机干预在疫情后期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正确引导,让职工深入觉察疫情期间的个人情绪起伏和认知转变,体验个体心理上经历的积极变化。抓住疫情后期这一关键时期,可以将职工的心理危机有效转化为成长机会。

二、新冠肺炎疫情后期职工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铁路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正实现着“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的覆盖目标。日益忙碌、繁复的铁路工作也在无形中影响着职工的生活节奏,客运、机务、车务等一线工作强度高、责任重大、作业条件艰苦,这些重要岗位职工的压力、情绪等心理问题也日渐凸显。

这次疫情对许多居家防疫的民众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心理冲击与考验,而一线铁路职工为了确保旅客、物资运行畅通坚守岗位,这种特殊的行业性质会放大某些心理感受,一些负性体验在疫情结束后也更有可能被延续下来。在此前提下,疫情后期铁路职工主要会面临四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一)生理方面

生理与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美国心理生理障碍学会制定了12种心身疾病分类,包含呼吸、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多个人体系统,这些疾病均可在心理应激下起病并在情绪影响下恶化。新冠疫情期间,由于过度焦虑、疲劳,职工可能出现躯体疼痛、呼吸道、消化道或是皮肤症状,这些躯体化表现会随着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得到逐渐改善,但因此引发的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问题容易在疫情之后反复。这些残存的生理应激反应会影响职工免疫力,增大职工患病风险。

(二)情绪方面

情绪原本就是在做职工心理援助工作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疫情时期,恐惧、焦虑和抑郁三种情绪问题会更加显著。恐惧使个体会感受到自身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想要逃离但又无能为力,这一点在坚守客运一线、长期与旅客打交道的职工群体中较为显著。焦虑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大部分职工会感受到局促紧张,也有部分职工体验到的是烦躁愤怒。此外,悲观低落的抑郁状态也有可能困扰职工,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生活的兴趣减退。从短期看,适度的情绪是职工危机状态下的自我调节,有一定的心理防御作用。但如果职工长时间深陷其中,疫情过后依旧没有减轻,势必妨碍正常工作生活。

(三)认知方面

重大突发事件对认知方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疫情期间职工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认知,如认为外界极度危险、他人不可相信、自己过于脆弱、疑病思维强烈等。疫情后期,有人可能无法把注意力从中转移出来,也就无法整合新的社会经验。这些不合理认知的持续存在,会让职工之间产生疏离感、集体意识降低,也会让这部分职工处于健忘、无法集中注意力、效率低下的不良工作状态。

(四)行为方面

在个体的生理、情绪和认知都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行为的改变是常见的结果。疫情中基于疾病防控要求,个体强迫清洁行为和社交退缩行为明显增多,社会整体信任度下降,这些在疫情过后都需要进行心理重建。当前铁路各机构正在逐步恢复到正常生产运营状态,而部分职工的行事方式可能与疫情前相比发生显著退化,包括在日常工作中过度担忧、犹豫不决、畏缩不前,或是与此完全相反的过度松懈、麻痹大意、行事激进等。

疫情期间,媒体报道和大众关注会加强部分职工群体的上述反应,对那些同理心强或是有关心的对象在重疫区的职工,需要警惕疫情后期可能存在的替代性创伤。另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于在疫情中被感染的患病职工也具有威胁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PTSD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7%~12%,患者社会功能会严重受损,有的甚至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三、新冠肺炎疫情后期做好铁路职工心理转“危”为“机”工作的对策建议

在当前推进复工复产的防疫新形势下,铁路部门积极响应,开通点对点复工专列助力务工人员返岗,承担着保民生、促发展的社会责任,而铁路职工的心理援助工作也需要紧随其后,为铁路工作的有序运行提供支持。

(一)开展重点岗位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在对铁路职工进行疫情后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前,充分了解职工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危机干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对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评估也应贯穿始终,成为该阶段危机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评估数据的可对比性与可借鉴性,建议优先采用标准化程度较高、客观性较强且能够大范围施测的心理测量,对重点岗位职工进行心理危机评估。心理危机干预中可以选择的心理评估量表多达十余种,其中,生活事件量表(LES)、应对方式问卷(CMQ)和社会支持问卷(SSQ)适用于广泛、全面的掌握职工应激及相关行为状况,在后续有针对性的心理测量需求下,也可选择应激障碍、自杀态度等量表。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测量的效度受到被试者的文化程度、测验动机、类似经验等各方面的影响,有时不能完全反映个体的心理状况。在运用心理测量的基础上,对重点岗位的职工心理健康情况评估还可以采用访谈法进行补充。对测量甄别的高危、症状显著或是结果存疑的人群进行个别或集体访谈,在访谈中详细了解当事人的态度、情绪、认知等深层内容,进一步确定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也能够更准确把握职工心理援助需求的具体内容与缓急程度。为重点岗位职工做一次心理健康体检是疫情后期做好职工心理转“危”为“机”工作的出发点。

(二)构建适应铁路发展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一般来说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心理急救”,帮助个体建立缓冲区,使其平稳度过。目前国内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大多以短程形式出现,比如铁路在疫情时期开通的心理援助热线,以快速有效地解决职工当下情绪困扰为主。但部分铁路职工面临长期的内耗累积,如果心理受创,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恢复的可能性较低。因此,针对铁路职工的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采取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模式,根据前期测评情况,在充分考虑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对需要干预的职工建档并制定相应干预方案和时间安排,方便后期对干预工作效果追踪与再评估。

在重大突发事件下,群体中常常面临一些相似的心理问题或应激障碍。同一车间、班组中,职工的工作环境相近,平时生活中更容易有同样的经历,对于当下心理反应类似的职工人群,可以使用特定问题团体干预技术。在专业力量有保证的前提下,把职工的个体与团体心理干预相结合,既能实现心理工作的针对性,又能提高干预效率。

个体的日常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产生的能量积压会大大削减其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因此心理危机干预不能限于追在重大突发事件后面跑,疫情后期的救助可以把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工作纳为重点,做好职工日常心理健康维护,从根本上提高职工应对危机的心理准备和应变能力。形成适应铁路发展的预防、干预、重建的长效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闭环,推动危机干预工作达到转“危”为“机”的理想效果。

(三)建设铁路心理危机干预人才队伍

适应铁路发展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自人社部取消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后,从事心理咨询的执业标准在国家层面暂时没有认证方式。目前铁路企业开展心理援助主要依靠社保部门、疾控所以及路外EAP咨询公司,疫情后期危机干预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覆盖的职工数量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加强铁路心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就是要建立志愿者选拔、培训、考核和准入办法,为现有提供心理援助的专业指导机构、有资质的心理咨询人员分担辅助工作、打开心理服务覆盖范围。人才选拔可以考虑铁路党校及职教系统教师、基层党支部书记、班组管理干部、客运车队长或是职工中的心理学爱好者等。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做好科学的分类和合理的调度,发挥不同类型的人才优势并为持续的职工心理服务工作做好储备。

应该重视的是,铁路心理志愿者的培养工作必须涉及到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方面面,包括专业技巧、心理素质、职业伦理、事后督导和长期复训等,保证专业性是铁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顺利进行和避免双方当事人受到伤害的关键。全路可以建立共用的心理危机干预人才库,通过微信、网络视频小组等多种方式开展跨地区干预和督导工作。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援助工作中的双重关系问题,又可以优化重大突发事件下受灾严重地区心理干预人员的紧缺问题。

(四)探索职工心理健康培训宣传工作新方向

近年来,铁路职工的心理健康培训宣传工作主要致力于帮助职工树立正确心理健康观念,普及基础心理健康知识,为进一步推进心理援助工作打下基础。疫情之下,心理危机对职工的影响程度会取决于个体的认知水平、性格韧性、气质类型、经验效度、社会支持等因素。因此,引导职工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培养成体系的心理危机应对技巧是疫情后期心理健康培训宣传工作可以探索的一个方向。

心理援助工作本身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要真正实现职工心理转危为机,关键在于帮助职工在危机中看到改变的契机,不断提升个人心理资本以获得更好的应对方式、适时调整认知过程以平衡危机中过激过度的感受,鼓励职工调动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相应培训宣传内容的开发涉及到积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对重点岗位职工的干预工作起到巩固作用的同时,也是把疫情后期的危机干预工作由点及面的向更多职工拓展和覆盖。在培训形式上可以突破传统的线下模式,通过全员微课、直播问答、自助指南推送等多渠道授课、宣传,让职工能够及时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信息,了解在心理危机发生的不同阶段可以分别通过哪些方式自助或求助。

我国铁路系统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得到国铁集团党组的高度重视,铁路干部职工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要建立一套完善成熟并且适应铁路行业及铁路职工特点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还需要更多学习与探索,并持续接受实践的检验。

猜你喜欢
铁路职工危机铁路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加强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研究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危机”中的自信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