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花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浙江 东阳 322100)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达,新媒介技术和手段日益普及,传统教学方式面临诸多挑战,课程改革中开发、整合线上与线下两种资源,已成为大势所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的爆发,更是大大推动了这种趋势的发展,反映在教学改革上,从理念到技术方法的改进都在不断向纵深发展。随着近年来的积极研究和实践,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在建立统一的课程平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灵活的课程学习与管理模式,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1]这一目标上,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效。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2003年教育部启动和实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高校课程建设工作进入发展快车道;2011年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开始迈入高校精品开放在线课程建设的历史新时期[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 号)指出,高校精品开放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既能够拓展高等学校的教学时空,又能够增强高校课程的教学吸引力,也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多样性,还能够扩大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促进高校教学内容、模式、策略、手段、方法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化,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变革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2017年12 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结果,其中本科教育课程468门,专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22 门。有关实证研究发现,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具有内容相对集中、提供精品优质学习资源、教学团队化、评价方式多样以及选课人数众多等特点;但同时存在分布不均衡、文科课程偏多、交互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缺乏见面课以及考核方式有待改善等突出问题[3]。
高职院校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夯实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课程教学方法、拓展课程教学手段、提升教材建设水平和优化课程管理流程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我国高校课程建设方式和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4],但也大量存在实际利用率不高、优质的课程资源缺乏、教学方式枯燥乏味、线上线下互动性不够等问题[5-6]。因此,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需要不断深化,其建设虽有越来越强的技术支持,但在几年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在内容、方法及技术的应用方面深化改革,可谓任重道远。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16〕554号)明确提出,鼓励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认知效率,激发学习内驱力,创新职教教学模式,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浙江省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开展相关研究,回顾和检验有关建设成果,十分必要。本文以浙江省G校“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近两年的改革实践,特别是疫情期间的创新性做法为例,探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策略,及其在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应对路径。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具备编制工程造价清单和投标报价的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及相关行业工程造价对“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作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各项内容设置,亟需开展适应性改革。鉴于新型造价员的岗位要求,培养学生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清单计价文件的能力,可为清单招投标实际工作做好无缝对接,同时为学生通过二级造价工程师、一级造价师资格考试,获得从业资格和执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目标上,要构建全新的适合网络教学平台需求的完善教学体系。与之对应的,是要开发完备的课程线上资源。必须坚持课程标准对接造价师职业标准,以造价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工程量清单基础知识及综合实践在内的教学模块体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内容,核心是在线资源的建设,不是教学内容简单照搬到教学平台上,而是要根据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拆分、重组,深度分割旧内容,组装新内容。课程团队开发系列线上资源,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从微课、微视频到考试、案例库在内的多媒体学习资源,使学生只要上线,就能全面开展学习。最为重要的是,开发丰富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质量课程资源,更有利于其在线共享功能的实现。
作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资源还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行业特色鲜明。要实现这一点,需强化和突出项目化教学特色,在深度改革、对接行业和产业需求的基础上确定综合实训项目。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项目化教学具有计划性,分解、设计、整合是其重要实现方法,是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双提升基础上夯实职业能力。项目贯穿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有力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学生获得造价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工程量清单计价”要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基础,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进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内容配置设计工作,将项目化教学设计分为若干个模块,对应不同技能。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必须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教师传授知识点和演示,学生学习与操作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互补,弥补课程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人际沟通能力。为此,教学模式可以尝试三点改变:一是在线上实现课堂的深度翻转。这种翻转,在数量、质量、知识内容的精选和拓展上,都要有别于单一翻转的课堂模式。二是实现课内外全程化教学。课前观看教学微视频,有针对性地练习;课中解决问题,知识内化总结反馈;课后总结、提高,知识固化。三是要设置线上赛场,开展在线竞赛。这一改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中,甚至已经成为一般课程的普遍选择。要实现这三点,都需要对接项目实战进行教学效果的检验,要做到师生共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高实践技能,促进精英人才培养;要将“导师+项目+团队”教学模式常规化,培养、提高学生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报价文件核心能力等技能及其综合职业素质。
常规情况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依托强大的网络平台及其丰富的技术手段,可以较好实现教学计划。但随着手机终端的普遍应用,特别是疫情期间学生使用网络的各种复杂情况,在线网络技术的优势很难得到充分实现。因此,利用手机终端,借助自媒体教学平台辅助授课成为重要选择。一方面,利用不同的手机终端网络平台,全部或者尽可能多地提供教学资源。例如,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可开通专业课程微信公众号并上传相关资源,学生能更好地参考并对照学习,或在课程结束后可随时查阅学习。另一方面,在线教学以某一教学平台为主,但疫情期间为照顾大多数同学的技术条件实际,应选择更为合适、便捷的优质平台。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定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增进教师教学的能动性。鉴于“工程量清单计价”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特殊性,必须完善过程性考核,落实终结性考核,二者相结合,全面考核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终结性考核的形式也应多样化,基于各设计模块组合的考核要求,形成最终方案,考查学生将课程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成效,主要是考核工程量清单计价,以此检验学生的工程量清单基础知识及地下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及计价、主体工程清单编制及计价、屋面防水工程清单编制及计价、装饰装修工程清单编制及计价、工程项目清单计价等多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是G校浙江省特色专业、“十三五”省优势专业、国家骨干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自2007 年以来紧密对接岗位需求,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理念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全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每年承担学校所在地区二级造价师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该课程切合高职学生实际,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学练结合,逐步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该课程2017年下半年上线在线课程,2018年获浙江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通过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总体上看,2018年以来该课程团队不断在实践中检验、调适改革思路,在2020年初疫情期间,其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得到了进一步检验,在此过程中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也为课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持续高效推进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其主要做法和核心方式是根据培养具有一定的工程量清单计量计价能力及能够根据清单计价规则编制清单预算的专业人才的总体目标,构筑“双主线、多平台”混合教学,实现课堂深度翻转,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综合实训项目、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工程量清单计价”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多种平台实训和实践。该课程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教学改革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教学改革内容框架
(1)实现深度分层教学,更新教学目标,夯实教学内容。分层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因材施教。“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深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定节奏,从而更好实现了分层次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疫情期间,课程组进一步坚持课程标准对接造价师职业标准,以造价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了工程量清单基础知识、地下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及计价、主体工程清单编制及计价、屋面防水工程清单编制及计价、装饰装修工程清单编制及计价、工程项目清单计价综合实践共5大教学模块。课程团队开发了系列线上资源,全面落实已有线下资源的线上共享。因《浙江省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定额》2018版、《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GB 50854—2013的更新,线上更新配套视频40余个,课件40余个;另新增视频30个,课件30个;结合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证真题模式,600 余题的案例题库全部更新。为学生在线提供教学微视频、课件、拓展资料、习题、测验题、考试题、案例库等多媒体学习资源,项目贯穿全过程的教学设计,有力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培养学员获得造价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2)提高教学互动性,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交流,课外知识的提前学习为课内的讨论交流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增强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交互性。疫情期间,线下面授几无可能,线上平台的使用也不尽便捷,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课程建立多个微信群,及时提供教学视频及图文资源辅助学习,并在各种手机终端可使用的学习平台上开课,收到了校内外学习者的广泛好评。相关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下,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能力均处于一般水平[7]。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更有利于特殊时期教学成效的达成。线上教学资源使学生的预习内容单调、枯燥的文字变成了有声有色的视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得到激发。同时,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获得大量的延伸学习资源,利于拓展视野、提高锤炼综合素质。总体上看,学生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升。
(1)多平台联动,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开发行业特色鲜明的课程资源,重点是实现校企双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对接国家、本省最新规范、标准和定额,力求内容完整、数据权威、过程实用、信息全面、操作适应性,注重地方特色,突出与对应的造价职业岗位要求相对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图纸、计算规则,将二维平面图运用软件转化为三维模型,并录制视频。分析过程发布给学生,及时解疑答惑,解决部分学生缺少空间想象的难题。直播授课+在线互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用起来。
(2)多平台联动,构建的主要方法是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立体化教学空间。依托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学院与新中大科技公司共建的虚拟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业税财协同创新中心、工程造价实验实训中心、在线练习考试平台、蓝墨云班课、班级微信群等构建立体化学习空间,大力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细化、优化基于工作情境的微课设计,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翻转课堂实践。同时,开发基于各种工程类型、工程造价全过程咨询典型业务的拓展性实践资源,以满足高校与不同类型企业各类学员自主学习的需要。例如,工作室平台参照建筑造价岗位或公司职位设置实践内容,利用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开展全过程实战,学生以“准二级造价师”身份要求自己,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此外,课后运用QQ群、微信群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创新源于实践,通过工作室平台师生共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学生常常遇到课堂中没有讲授的问题,寻找办法、探索思考,理论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强化,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大幅提升。如在校企合作实训项目中,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包括教师录制的关于本课程全部内容的微课、作业提交与评价系统、在线答疑系统、在线考试平台、工作室优秀学员经验交流、行业最新资讯等。根据授课内容,同时将企业协同元素竞争性引入竞赛平台,将课堂变为“赛场”,人人参与技能竞赛,分组比拼,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要依托工作室平台,师生共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此过程中将翻转延伸拓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如该课程借助造价咨询工作室平台开展学徒制的混合式教学:学生线上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线下以企业现代学徒角色参与,为企业提供造价咨询社会服务,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全真实战。通过课证赛融合,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对接省工程造价基本技能大赛、全国高校广联达算量大赛,对接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土建工程)。课证赛融合,以比赛、考证促进学生学习,学生课业成绩好,竞赛能力逐步提升。
“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的受众主要为高校学生,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为主;同时兼顾社会学习者,重点服务工程管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施工企业、工程咨询、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建设管理部门等工程造价从业者。为了扩大了课程的对外影响力,课程组注重进一步优化课程外因素。G校工程造价专业已先后与广厦控股集团、浙江合众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广宏建设有限公司等23 家企业合作,企业专家定期为学生开展专业讲座,提供课程教学改革建议。该课程还大力推行跨校共建共享,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跨校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作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的学生群体实际远不限于本校,完善和细化考核方式成为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针对本校相关专业学生,课程考核包括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两部分。线上考核包括视频、作业、测验、考试、讨论、笔记等项目,其中视频60%、考试10%、测验10%、作业10%、讨论5%、笔记5%。线上成绩由学习平台评定,占课程成绩的20%。线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课内实践实训手册(工程造价手工算量实训作业)以及期末测试三部分,其中学习态度20%、课内实践实训手册40%、期末测试40%。学习态度考察学生出勤、上课纪律、教学互动、回答提问,学习态度与课内实践实训手册成绩由教师评定。期末测试采取上机考试,由考试平台自动评分。线下成绩占课程成绩的80%。针对本校选修该课程的其他学生,“工程量清单计价”公共选修网络课程的成绩包括线上与线下两部分成绩。线上成绩由平台评定,占70%;线下组织两次见面课,组织学生讨论钢筋混凝土柱、砌体工程量清单编制及计价,成绩占30%。针对跨校共享学生,考核办法、线上与线下成绩分配由任课教师自主安排。针对社会学习者,采取在线考核方式,成绩由学习平台自主评定。
(1)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一是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能完整、系统、高效地呈现。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如日常作业、随堂测验、考试等可以自动批改、相互批改、小组合作等,强化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教与学得到有效结合,较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二是通过技能竞赛平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成员充分讨论,相互学习,有效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三是课内课外双线并行,校企双导师育人,学生提前顶岗,缩短工作适应期,同时通过实际工程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培养了学生职业素养。
(2)深度实现共享价值。“工程量清单计价”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平台和“智慧树”平台已经完整运行7期,截至2020年11月,在校学生与社会学习者累计为7 545人,跨校共享院校35所,累计互动16 275次,累计访问35 803次;已有微课视频68个,PPT课件68个,习题库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分析等600 余题。2019 年上半年,首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选修网络课程就有320名学生选修该课程,学生对课程的教学评价较高。取得初步成效后,借助平台在省内外高校推广。先期有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7 所高校545 名外校学生参与学习,学生反映课程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先进,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较好。疫情期间,线上选课的各类学生都大幅增加。课程组还启动面向高校、社会的推广计划,通过上线智慧树、超星尔雅,面向高校学生连续开课,每年开设二期;课程面向全国的工程造价从业者连续开设,每年二期,每期学习人数达到200人以上;以“校政企联盟学院”企业如东阳三建、广厦建设集团、中汇咨询等为载体,面向企业一线员工共享课程;以金华市工程造价管理站委托工程造价专业组承办金华地区《浙江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2018 版)》交底培训为契机,向工程造价从业学员开放课程,帮助学员提升造价技能。
(3)夯实了师资队伍建设。自2017 年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来,“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教学团队逐渐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师德师风优良、专业技能突出的“双师素质”的队伍。本课程组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2人,造价师4人,一级建造师4人,造价员2人,二级建造师4人,研究生6 人,能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不断开发并完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课堂上将课程与实际紧密结合,课外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设计,以提高学生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岗位认知度和行业敏感度,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此外,本课程组还具有优良的合作传统和强大的凝聚力,团队整体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G校“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组紧跟行业、企业发展步伐,依据最新规范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近年来的改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课程改革在突破讲练结合局限性,解决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学习空间及学习进度受限等问题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既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也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持续更新教学服务计划。今后几年的高职教育,或将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长期要求,要继续面向高校和社会开放学习服务计划,包括面向高校的教学计划和面向社会开设培训等。另一方面,还要紧跟行业、企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需求变化,依据最新规范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2)教学团队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为促进均衡发展,改善交互成效,要根据情况针对各类学生安排一定的见面课;鼓励团队成员,特别是不同职称教师,按照专业特长开设“小型”配套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可建立富有创新性的“远程学习+本地辅导教师+学分转换”的模式,使学习既能多途径进行,也能多方式得到检验、考评及专业指导。
(3)学校须建立较好的激励机制。常态化疫情防控态势下,时间上的投入就变成了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学校、专业及课题组有必要建立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广大教师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程教学改革中,确保无论是在常规还是特殊时期,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都能开展教学,真正实现长效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