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是由十四个子集构成的一部伟大作品。乔伊斯将第一篇子集命名为“姐妹们”,学术界目前还存在一些尚有争议的地方。比如标题中的姐妹们是在小说后半部分才出现的,为何要命名为“姐妹们”。学界对《都柏林人》的研究数不胜数,但大多数都是从写作技巧、写作主题、女性主义等角度入手,无人从“姐妹们”这一标题入手。本文拟从都柏林的社会现实和“精神顿悟”来分析《姐妹们》标题的含义,尝试解答这个疑问,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都柏林人》这部作品。
关键词:《都柏林人》 社会现实 精神顿悟
一、 引言
“如果说《都柏林人》是一部交响曲,那么,《姐妹们》就是这部乐曲的序曲。从音乐学上说,序曲是奏鸣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乐曲主题的显示部。”a《姐妹们》是《都柏林人》的第一篇子集,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两姐妹”在小说后半部分才出场,但小说的题目却是“姐妹们”。b乔伊斯是一个语言高手,注重简洁,所以“姐妹们”这一标题实则是暗藏玄机的。一则姐妹们代表的是都柏林人;二则在意义上,姐妹们是指都柏林人之间情同手足,相互帮助,而这正好反衬出都柏林的社会现状,揭露出都柏林人的真实生活;三则“姐妹们”强调的是都柏林女性的力量,而女性是引导人们走向“精神顿悟”的关键。
二、社会现实
据词典解释姐妹有两种含义:一指有血缘关系的人,即姐姐和妹妹,或有相同父母的女人;二指没有血缘关系但关系亲密的人,即因有共同联系或兴趣与另一个有关的女子,或同国籍和同种族的女人。因此,乔伊斯运用“姐妹”这一标题,是想借用姐妹的含义来揭露现实中都柏林人的真实生活。形容两个人或多个人的关系像姐妹一样,说明她们关系亲密,情同手足。乔伊斯希望都柏林人在生活和精神上都可以像姐妹一般幸福快乐。
(一)人声鼎沸空寂寥 都柏林是爱尔兰的首都,是最繁华热闹的城市,本应是欣欣向荣的理想居住地。《都柏林人》第一篇子集《姐妹们》是全文的序曲,标题“姐妹们”是指第一篇子集提到的两姐妹。这两姐妹都共同生活在都柏林城中,是都柏林人的一分子,因此标题提到的“姐妹们”代表了都柏林人。“姐妹们”代表的是都柏林人,用的是复数,既代表了都柏林人的人口数量之多,又象征着相互团结、和谐美满的生活。身处闹市繁华区,满眼望去,都柏林应是浮华一片,然而现实中的都柏林人的生活却是一团糟。在英国殖民的统治下一切都变了,乔伊斯眼中的都柏林已然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北里奇蒙街,因为不通,是一条僻静的街道……用棕色无动于衷的面孔相互对视。”c这里的街道热闹喧嚣不复往昔,僻静且少有人走动。人们不再积极交往分享,而是躲在自己有限的空间里生活。这里的集市不再是人声鼎沸,灯火辉煌,而是一片萧瑟。“几乎所有的摊位都关张了,展厅大部分处于黑暗中。”d这里的天气,不再是阳光明媚,既没有生机勃勃,满眼惹人爱的绿色;也没有银装素裹的迷人景色,有的只是一片死寂。 “三十多年以来都没有下过这么凶的雪了。今天早上我在报纸上看到,这场大雪把爱尔兰全覆盖了。”e现实的都柏林是一片萧瑟,只有死一般的静寂,充满了死亡的气息,人与人之间更是不再心灵相通。标题“姐妹们”反衬出都柏林的真实写照,揭露现实。
(二)情同手足似敌对 标题“姐妹们”作为第一篇短篇小说的标题,传达了乔伊斯的理想期望。他期望所有的都柏林人都能够像姐妹一般,彼此团结,美满幸福,而现实的都柏林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时的爱尔兰正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都柏林人自动分裂成两大敌对的阵营:民族派和亲英派。支持民族派的都柏林人不思变革,意志消沉;支持亲英派的都柏林人则自甘堕落,和英国人同流合污。
这在《死者》一文中有充分体现,聚会上,艾夫斯小姐突然对加布里埃尔说:“ 我有件事要跟你理论一番。”f他们两个结伴跳舞,并对政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 啊,说实话,加布里埃尔突然说,我厌恶我的国家,厌恶它!”g这让艾夫斯小姐感到气愤,当舞列再次变动时,她踮起脚尖在他耳边小声说:“——亲英派!” 加布里埃尔代表了具有革新精神的亲英派政治立场,支持英国的殖民统治。艾夫斯小姐则代表了保守党民族派的政治立场,虽然都柏林已经是一片萧瑟之状,但始终坚守爱尔兰政府的统治。两派都相互排斥,以至于一个完整的民族被分成了相互敌对的两派。
这种敌对的状况,乔伊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创作了《都柏林人》这部作品,并通过第一篇子集《姐妹们》这一标题传达团结一致、情同手足的意义,反衬出真实的都柏林人生活,揭露了一体的都柏林分成两派的敌对现状,意图唤醒都柏林人认清现实,在面临英国的殖民统治状态下,呼吁都柏林人团结一致,共同抗外。
三、女性力量
乔伊斯说过:“我的意图是为我们国家的精神道德史写上一个篇章,而我之所以选择都柏林作为背景是因为我觉得那座城市是瘫痪的中心。”h因此,“ 《都柏林人》 凝结着詹姆斯·乔伊斯对自己家乡的情感,表達了对家乡生活的反思,是他为家乡生活描绘的生动画卷”i。而他的家乡都柏林,整个社会生活是一片瘫软的状态,呈现出一种麻木皮软、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气氛。
下面是乔伊斯描写的都柏林人生活的现状:
爱情的空虚寂寞、生活不自由受拘束、政治的腐败无追求、青年人抱负沉没以及老年人的孤独无依靠,整个都柏林社会在一片瘫痪状态下运行。“瘫痪的阴影笼罩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严重伤害了爱尔兰的男女老少,几乎无人得以幸免。”j乔伊斯揭露了都柏林社会各方面的瘫痪现实,将这真相赤裸裸地置于人前,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都柏林人的瘫痪生活。
揭露了现实,但最关键的是解救。因此乔伊斯通过“精神顿悟”的写作手法,试图唤醒都柏林人,将人们从瘫痪状态下解救出来,所以“几乎在每一篇小说的结尾处,主人公都不禁豁然开朗,顿时看清了自己的窘境,并从中悟出了人生的本质,这一人物觉醒的关键时刻被乔伊斯称为‘精神顿悟”k。而女性是人们达到精神顿悟的关键。标题“姐妹们”是都柏林人的代表,更是都柏林女性的代表。而女性在《都柏林人》这部作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人们达到“精神顿悟”的关键点。
《伊芙琳》中的女主角伊芙琳爱上水手弗兰克后决定为爱逃离,追求自由,但在登船的最后一刻她突然顿悟了。 “她把苍白的脸对着他,那样被动,像一个无助的动物。她的目光没向他流露出任何爱恋、告别或是相识的迹象。”l伊芙琳放弃逃离都柏林,因为她知道就算逃到天涯海角,这里的责任和义务她始终逃不掉,仍然要面临同样的磨难,所以她顿悟了,留了下来。《死者》的主人公加布里埃尔与三个女人屡屡交锋受挫后,心态发生了种种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加布里埃尔一步步走向自我、认识自我。和莉莉开玩笑闲聊,莉莉的一席话让加布里埃尔不知所措,满脸通红得离开。艾夫斯小姐的一句“亲英派”让他无地自容,心情压抑。他的妻子,幾十年日日夜夜相伴的枕边人,心里却一直装着另一个男人。他以为夫妻二人心有灵犀,奈何却是心灵相隔。他,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职业高贵,可在他妻子眼里,竟不如一个在煤气厂工作的工人,他为妻子付出一切却不如一个逝世多年的恋人。加布里埃尔的自信与高傲被这三个女人彻底摧毁了。他突然意识到,不管自己职业身份如何,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都柏林人。因此在最后,他感悟道:“与其凄凉平淡地过一生,倒不如心中充满爱的激情,勇敢地走向另一个世界。”这是对自己心灵瘫痪的认识和感悟。m
女性不仅直接助推人们达到“精神顿悟”,也间接推动了人们走向“精神顿悟”,使人们从幻想和瘫痪中醒悟,重新认识自我,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阿拉比》中的单纯小男孩第一次有了关于爱情懵懵懂懂的感觉,暗恋比自己年龄大的蔓根姐姐。小男孩看到曼根姐姐后,紧张得手都发抖,“喃喃念着:哦,爱情!哦,爱情!说了许多遍”n。为了去阿拉比市场为曼根姐姐买礼物,小男孩历经各种挫折,到达阿拉比市场时,因为已经接近黄昏,所以大部分商店都已经关门了,小男孩的爱情梦也在那一刻彻底破碎幻灭,他终于意识到,一切只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黑暗中仰望着,我看到自己像一个被虚荣驱赶和嘲弄的生物,我的眼睛被痛苦与愤怒烧灼着。”o《阿拉比》故事中的小男孩最终顿悟,曼根小姐是其中的一个助推力。正是因为她对小男孩谈及阿拉比这样一个梦幻中的集市,小男孩才为了讨好她而只身前往,最终走向顿悟。《一朵小云》 中的男主人公小钱德勒一直不甘心待在都柏林这个小地方,妄想和他的朋友加拉赫一样到伦敦这样的大城市里去闯荡,赚钱发财。小钱德勒整日沉迷于自己的诗人梦中,想象着自己到了伦敦也能飞黄腾达。回到家中,心情烦躁不安,听见孩子的哭叫吵闹声,于是大喊了一句“停下来”,无心之失却让孩子哭得更凶,还引来了妻子。
妻子责备他的同时,耐心而又温柔地哄着孩子,将孩子慢慢安抚下来。在那一刻,小钱德勒顿悟了,“他听着孩子的啜泣声慢慢平静下去,悔恨的泪水涌上了他的双眸”p。妻子在那一瞬间,让他认清了自己的生活和现状,认清了自我。
因此,作者在揭露了都柏林的现实状况以后,通过“精神顿悟”这一写作手法意图将都柏林人从精神麻痹,即“瘫痪”状态下解救出来。若要达到这一目的,女性的力量不可忽视,因为女性是人们达到“精神顿悟”的关键。所以乔伊斯为第一篇子集命名为“姐妹们”,实际上和后文的“精神顿悟”相呼应,表达了乔伊斯想要将“瘫痪”状态下不思进取、麻木不仁的都柏林人唤醒的强烈意愿。
四、结语
一方面,“姐妹们”是都柏林人的代表,都柏林又是爱尔兰的首都,本应是城市热闹繁华的人,而现实的都柏林却是一片萧瑟。“姐妹们”更强调了都柏林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相互团结,生活幸福。而现实的都柏林人却是分裂成两派,相互排斥,彼此敌对。因此,为了唤醒都柏林人,乔伊斯运用了“精神顿悟”这一写作方法,试图将都柏林人从精神瘫痪中解救出来,而女性是促进人们走向 “精神顿悟”的关键。而姐妹们正是指都柏林的女性,因此标题“姐妹们”强调了“精神顿悟”这一主题,表达了乔伊斯想要拯救都柏林人的强烈愿望。
a 李兰生:《从〈姐妹〉和〈死者〉看〈都柏林人〉的艺术特色 》,《 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1期,第19页。
b 李巧慧:《对怪异的疏远和讲述——〈姐妹们〉中守灵夜的文化解读》,《 外国语文研究》2018年第3期,第32页。
cdefglnop〔爱尔兰〕乔伊斯:《都柏林人》,孙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28页,第35页,第299页,第262页,第265页,第45页,第31页,第37页,第112页。
h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 ed. Pamla Kepos(Detroit, New York, London: Gale Research Inc. ,1990), XXXV, P.142.
im段晓英:《平凡的都市生活 深刻的精神解剖——浅谈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第127页,第129页。
jk李维屏:《论〈都柏林人〉中的“精神顿悟”》,《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第69页,第69页。
参考文献:
[1] 黄修齐. “乔氏顿悟”的审美价值——《都柏林人》写作技巧浅析[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6).
[2] 乔伊斯. 都柏林人[M].孙梁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3] 强月霞. 难以逃离的瘫痪——乔伊斯《都柏林人》评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3).
[4] 王振平, 郭娟. 从《都柏林人》中的圣经意象看乔伊斯对都柏林的认识[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6).
[5] 詹树魁.乔伊斯《死者》中的精神感悟和象征寓意[J].外国文学研究, 1998(2).
作 者: 范豪,西南科技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