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0-03-01 15:05李梅
西部交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道路运输安全对策

李梅

摘要:文章对近五年广西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安全;对策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广西私家车和营运汽车保有量、道路运输量和周转量逐年增加,使得道路运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道路运输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拥堵、污染以及事故频发等诸多不利,造成了社会、公民的人身财产损失。从近五年道路运输事故数据来看,广西的道路运输事故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本文通过分析事故原因,找出当前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1 广西道路运输市场总体情况

根据2018年统计年报,广西共有道路客运企业431户,从业人员19.34万人;拥有客车2.56万辆,全年完成客运量3.6亿人、旅客周转量3510955万人公里。道路货运256487户,从业人员约70.34万人;拥有货车40.86万辆、322.29万吨位;全年完成货运量153389万吨、货物周转量26830499万吨公里。见图1。

2019年1~12月,全区发生涉及人员死亡的道路客货运行车事故250起,造成死亡278人,同比分别下降15.54%、21.69%。其中客运事故45起、死亡47人,同比分别下降51.61%、54.37%;货运事故205起、死亡231人,同比分别上升0.99%、下降8.33%。发生出租汽车行车事故10起、死亡12人,同比分别下降16.67%、持平;公共汽车行车事故10起、死亡10人,同比分别下降44.44%、44.44%。

同年,全区发生较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4起、死亡13人,同比分别下降63.64%、68.29%。其中,未发生客运较大行车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00%、100%;货运较大行车事故4起、死亡13人,同比分别下降60%、64.86%。见图2。

2 事故特点分析

(1)从车辆类型看,客运行车事故占比逐年下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道路客货运行车事故总数的比例由2015年的71.13%、60.34%下降至2019年的18%、16.91%;货运行车事故占比逐年上升,由2015年的28.87%、39.66%上升至2019年的82%、83.09%。货车事故多发,反映出货车驾驶员安全驾驶的意识薄弱、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相关企业货车驾驶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2)从事故发生时间来看,全年存在三个事故波动期。①春运及“两会”后事故高峰期。春运期间,节前返乡、节后返程务工高峰,全社会出行需求高度集中,长途客运、农村班线和公交等各种运输方式作业繁忙,安全保障难度大,是事故的易发期。加之春运后道路货运恢复运营,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2015—2019年2~3月份发生的道路运输行车事故分别占全年事故总量的16.49%/17.59%、13.71%/12.55%、15.64%/16.54%、13.51%/15.21%、10%/10.43%。②入暑入汛季节交替事故高发期。5月气温逐渐回暖,广西作为著名旅游地区,旅游客运需求上升;6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天路面湿滑、视线不良。加之五、六月份季节交替,冷热气流活动频繁,强降雨、浓雾等恶劣天气多发,安全生产不利因素增多。2015—2019年5~6月份发生的事故分别占全年事故总量的17.01%/18.28%,17.26%/14.83%,14.55%/15.75%,19.32%/18.70%,13.2%/13.31%。③运输繁忙事故高峰期。8~10月适逢暑运、台风期、职工集中休假、中秋节、国庆节假期旅游出行集中,学生放假、职工休假、旅游出行等出行需求叠加,人员流动大,客货运输需求旺盛,运输保障任务繁重。同时天气炎热,昼长夜短、驾驶员睡眠时间少,容易疲劳驾驶、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影响行车安全;炎热天气还容易影响驾驶员的心理,“路怒”带来的强行超车、开“斗气车”等现象增多。2015—2019年8~10月份发生的道路运输行车事故分别占全年事故总量的24.74%/27.93%、25.89%/27.76%、28%/26.77%、24.07%/24.08%、27.6%/27.34%。

(3)从事发时段来看,全天存在三个事故易发时段。①上午发车密集时段。社会车辆出行需求集中,营运客车发班高峰与社会车辆出行高峰重叠,在途营运车辆较多,道路交通流量大,行车环境复杂。营运货车往往半夜或者凌晨装载货物上路,在早高峰时段行车>4h,易产生驾驶疲劳。2015—2019年上午时段发生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29.17%/37.5%、30.47%/27.42%、30.27%/30.77%、33.84%/33.08%、27.04%/26.33%。②午后人体疲劳时段。午后进入人体生理疲劳期,驾驶员在午餐后易犯困,特别是夏季和冬季,车辆多关闭车窗,空气流通不畅,加剧人体生理疲劳,出现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事故相对集中。2015—2019年下午时段发生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37.96%/33.97%、36.91%/37.46%、36.05%/34.62%、31.12%/29.23%、30.74%/30.33%。③夜间时段,条件恶劣。在实施了长途客运凌晨2:00-5:00停止运行(接驳运输除外)后效果明显,但由于夜间视线差、驾驶员处于生理疲劳期等特点,导致凌晨1:00-2:00、5:00-6:00事故易发。2015—2019年夜间时段发生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30.09%/25.64%、28.76%/32.11%、28.23%/29.49%、29.91%/32.56%、35.56%/37%。

(4)从事故形态看,碰撞事故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居各事故形态之首。2015—2019年碰撞事故分别占全年道路運输事故总量的84.72%/81.79%、80.59%/79.54%、71.09%/68.97%、76.74%/76.15%、72.96%/72.67%。

4.3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1)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按照“三关一监督”的源头管理职责,深入把握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制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项巡查年度计划,对辖区重点道路运输企业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专项巡查。

(3)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在长途客运、旅游包车、危险货物运输、城市客运、城市轨道交通、重型载货车辆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做好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引导企业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4 继续深入开展“安全带-生命带”活动

(1)加大安全带使用宣传力度,在汽车客运站、客车等场所和交通工具上循环滚动播放《安全带生命带》宣传片,并在显眼的位置张贴“安全带生命带”宣传画和车帖,提升乘客主动佩戴安全带的意识。

(2)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相关规定,对旅游客车、包车客车、班线客车等营运客车,以“配没配、好不好、提没提、用不用”为重点,通过安全检查、通报约谈、曝光警示、依法处罚等方式,督促客运企业完善营运客车安全带配备,落实安全带安装使用相关规定。

4.5 加强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

督促道路运输企业严格落实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主体责任,按照《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1号)要求,严格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结合车辆类别、车辆运行状况、行驶里程、道路条件、使用年限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车辆维护、检测计划并严格执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车辆维护作业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关于汽车维护的技术规范要求确定。

4.6 加强驾驶员继续教育和诚信管理

持续开展营运驾驶员安全文明驾驶教育培训,全面提升营运驾驶员职业素养、安全文明驾驶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车主的安全文明意识,坚决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确保道路运输安全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省级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网络远程教育平台,通过向全区道路运输驾驶员提供网页、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三种学习载体,实现对全区道路运输驾驶员的免费网络继续教育,从而进一步提升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巩固和更新道路运输驾驶员业务知识,强化其安全意识、安全驾驶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道路运输驾驶员综合素质,保障道路运输安全。道路运输企业应当组织和督促本单位的道路运输驾驶员参加继续教育,并保证道路运输驾驶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4.7 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1)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创新安全生产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网站、媒体、宣传栏等线上线下资源,建立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宣教矩阵。

(2)督促指导道路运输企业以安全文明驾驶、客运安全告知、事故案例警示以及恶劣天气和复杂道路驾驶常识、紧急避险、应急救援处置知识为内容,对客运驾驶员和客运经营责任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学习和培训,特别是对存在“三超一疲劳”违法行为的人员要进行强化培训教育,安全教育、培训要有记录,应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要达到100%。

4.8 切实提高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水平

(1)认真做好应急预案的宣贯、培训工作,完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

(2)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不断总结应急处置经验,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不断优化应急队伍,储备适宜的应急运力和物资,充分发挥应急队伍在应急工作的作用,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4.9 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整合原有的资源,建立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自治区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通过建立道路运输车辆动态信息共享机制和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监测通报机制,实行全区重点营运车辆行业服务平台运行情况月度考核和通报制度。督促指导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道路运输企业落实整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重大问题的企业监控平台进行检查或约谈。

(2)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和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强安全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利用大数据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

4.10 加强交通运输执法监督

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两客一危一货”等车辆非法改装、非法营运、超许可范围经营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整治超速、超载、疲劳驾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问题,并主动协调当地公安、安监等部门,加强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提升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效果。要加大对客运集散地、旅游集散中心等重点地区的检查力度,形成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站外揽客、无证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违法违规的驾驶员和运输企业;要严厉打击拉客、倒客、欺诈等损害乘客权益的行为,大力整顿客运站及周边秩序,为广大乘客提供安全、可靠、放心的出行环境。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加强路面交通安全管理,如加大路面现场执法检查、提高路面见警率等,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类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4.11 强化联合治超工作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会同公安交警、应急(安监)、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实行驻站联合执法的基础上,加大源头治超,强化高速公路入口、普通公路重点路段的流动联合执法打击力度。

4.12 建立公路安全保障机制

(1)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国省干线公路等开展专项整治,消除隐患,提质升级。

(2)推进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开展农村平交路口隐患排查,建立农村平交路口隐患数据库,逐年逐渐对列入隐患数据库的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安装信号灯或减速带等安全设施。持续开展农村公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排查治理路面宽度不达标、缺少标识标线、路面病害及临崖临水、急弯、高危边坡路段安全风险隐患,加强长陡下坡等重点路段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巩固农村公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成效。

(3)落实高速公路施工路段、隧道、长下坡、交通安全设施、事故易发路段、路面洒落物安全管理,強化高速公路事故防范措施,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与隐患排查双重机制;建立健全辖区路段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将施工路段、长大桥隧、长下坡路段、安防设施、事故易发路段及路面洒落物作为重点部位进行管控,定期排查风险点;建立健全风险清单和台账,加强各安全风险点的监测预警。

4.13 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创建

在全区范围内树立一批基础条件好、保障能力强的道路运输企业代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高企业安全风险的防控能力和水平。

5 结语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各道路运输企业和驾驶员应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吸取道路运输安全责任事故的惨重教训,建立健全各层次、各环节的运输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道路运输行业安全平稳。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交安监发〔2017〕39号)[Z].

[3]交通运输部.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交运发〔2018〕55号)[Z].

[4]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19号)[Z].

[5]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6年第55号)[Z].

[6]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报告(2018年)[R].北京:交通运输部安委会,2019.

猜你喜欢
道路运输安全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基于大数据分析决策技术在道路运输行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