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雄
摘要:桩基工程属于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桥梁的质量和承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针对桩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般多采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模式,虽然该模式可以大幅提高桥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桥梁桩基的钢筋笼产生一定的位置偏移,钢筋笼位置的偏移会对后期的施工进度产生很多不良影响。鉴于此,文章结合施工实例,针对钢筋笼偏移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桥梁桩基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关键词:桥梁施工;桩基工程;钢筋定位;施工技术
0 引言
公路事业一直属于我国的基础建设事业之一,公路的迅速发展对推动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地质地形复杂的国家,在当前的高速公路施工的过程中,桥梁施工已经成为公路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桩基作为高速公路桥梁的重要构成,其质量对高速公路的安全使用有着重要影响。
1 贺巴高速施工建设情况简介
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是《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10—2020)》“6横7纵8支线”布局方案中的“横3”线,横跨桂东、桂中和桂西3个经济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速公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打通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速公路中心为枢纽的公路交通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工程主线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100km/h;路基宽度整体式为26m,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为1/300,大、中、小桥、涵洞及路基为1/100。
2 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钢筋笼偏差造成的影响
该工程桥梁工程量较大,跨江桥梁较多,结构形式较为多样,而桥梁桩基属于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关键部分,桩基的长度、直径、间隔、材料等方面都会对桥梁整体结构和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桥梁钢筋笼的位置和预先设计的桥梁桩基的位置不符合或者二者的位置误差较大,很可能造成桥梁的墩柱模板和系梁模板无法有效进行线位合模,从而影响工期进度。鉴于此,一定要对桥梁桩基钢筋笼偏移的部分进行处理,从而保障后续桥梁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目前,多数施工单位针对钢筋笼偏移采用的施工方式为“拔抬法”。首先,在施工前期,需要在桥梁桩基顶端放置相应的加筋箍圈。其次需要借助外力对钢筋笼偏移部分的位置进行校正,且力度要合适,切忌用力过猛造成钢筋变形,从而对钢筋笼整体的结构产生影响。再次,需要对已经校正过的钢筋笼用比重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高度需要控制在0.5m以内,且混凝土的截面面积要超过桩径。综合来看,该工程实际上就只是对预先设计的桩顶上箍圈的位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不会对总体的工程结构产生过多影响。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一旦桩基的钢筋笼偏移的误差数值较高,必然会对后期的施工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影响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会对后期工程的工期产生影响。就当前的施工效率来看,处理一处桩基钢筋笼偏移至少需要耗费3d时间,必然会延长工程整体的工期。
(2)增加额外的施工费用。在进行桩基钢筋笼位置偏移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增加不必要的施工材料费用和施工机械租赁费用,同时也要增加施工人员的人工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成本。
(3)如果钢筋笼位置偏移问题出现的次数过多,也可能对施工单位的声誉产生影响。
[HS(4][HT12.H《汉仪中黑简》]3 桥梁桩基钢筋笼位置发生偏移的主要原因[HS)]
3.1 施工前期因为测量不准确导致的偏移
钢筋笼定位是一个非常精密且复杂的过程,如果在钢筋笼下放之前,不能准确按照施工图纸对钢筋笼安装的中心位置进行测量定位,则易导致下放的钢筋笼出现偏移。
3.2 钢筋笼定位处的焊接工作没有做好
[JP+2]在对钢筋笼位置进行纠正的过程中,极容易碰到内部的定位筋,如果在施工前期,钢筋笼内部的定位筋处没有焊接牢固,极容易造成定位筋的脱落和偏移,在此影响下,钢筋笼位置也可能发生偏移。
3.3 钢筋护筒的垂直角度出现偏差
如图1所示,其为钢筋套筒施工流程图。导致钢筋笼出现偏移的因素很多,其中钢筋护筒的回填位置不正确也会导致钢筋笼产生偏移。在钢筋笼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呈90°拔出钢筋护筒,如果用力过猛或者垂直角度位置偏差过大,会使钢筋笼内的定位筋发生偏移,从而导致钢筋笼偏移。
4.1 采用“抽浆法”加“十字线定位法”和“设计桩顶标高位置加密定位筋法”
如图2所示,其为桥梁桩基础施工示意图。这种施工方式多适用于一些公路桩基平台标高过高的桩基。在进行抽浆的过程中,不会对桩基平台原有的土质产生影响,同时也不容易出现塌方、渗水等影响施工安全的问题。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抽取桩基内的泥浆。为了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多采用一些功率较大的泥浆抽取水泵抽取泥浆,直到孔洞内的泥浆高度低于标高高度后,方能下放钢筋笼。一般情况下,孔洞内的泥浆高度低于标高高度10cm即可,不需过低。其次,还要对桩基进行测量引点,在施工前要标注出樁基的中心位置,然后从中心点出发进行引桩。最后,以中心点为原点下放钢筋笼,在钢筋笼进行下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借助测量工具来测量钢筋笼到中心点之间的半径,每下放一次测量一次,如果半径大小发生变化,则说明钢筋笼的位置发生了偏移。鉴于此,施工人员一定要控制钢筋笼的外缘和中心点的半径数值。同时,当钢筋笼下放完毕后,还要对钢筋笼内的定位筋进行固定。在进行定位筋固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钢筋笼的直线方向进行定位,在固定完毕一根定位筋后,需水平旋转90°,再次进行定位,通过这样的定位方式可以保障定位筋的方向始终处于直线方。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焊接定位筋的过程中,定位筋之间要和钢筋护筒保持一定的距离,[JP+1]在后期移除钢筋护筒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护筒和定位筋发生不必要的碰撞,从而导致定位筋产生位移。结合前文可知,定位筋位移必然会造成钢筋笼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