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阳 卓光平
摘 要: 鲁迅和夏目漱石是中日两国著名的作家,他们在两国民众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鲁迅翻译了许多日本文学作品,他对夏目漱石更是赞赏有加。夏目漱石从小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阅读过大量中国传统文学作品。“鲁迅与夏目漱石:跨时空对话”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在探讨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遗产当代价值的同时,也以鲁迅和夏目漱石为媒介进一步促进了中日间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鲁迅 夏目漱石 对话 文化交流
作为中日两国著名的作家,鲁迅和夏目漱石在两国民众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鲁迅翻译了许多日本文学作品,他对夏目漱石更是赞赏有加。夏目漱石从小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阅读过大量中国传统文学作品。2017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中国新文学革命100周年、夏目漱石诞辰15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绍兴文理学院携手鲁迅文化基金会绍兴分会、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共同举办了“鲁迅与夏目漱石:跨时空对话”这一中日文学交流活动,该活动的举办,在探讨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遗产当代价值的同时,也以鲁迅和夏目漱石为媒介进一步促进了中日间的文化交流。
一、鲁迅与夏目漱石的精神联系
夏目漱石虽以小说名世,但他在汉文学方面也颇有研究。他熟读中文典籍,不仅擅长中国书法,还爱作古诗,深受李白、杜甫、陶渊明等中国古代诗人的影响,创作了几百首汉诗作品。夏目漱石自幼学习汉文,一直对中国古代文学抱有极大的热情,虽然他有过去英国留学的经历,专门学习过英国文学,但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尽管我的汉文学功底尚浅,但我还是可以毫不愧色地说对汉籍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力。我也在英国文学的学习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水平不比汉文学差多少,但总是感觉两者的差别很大,当然英国文学和汉文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学,有根本的差异。”a可见汉文学在夏目漱石心里是占据了一定地位并产生了一些影响的。
同样,鲁迅对日本文学也十分关注,在鲁迅的藏书中,日文书籍的收藏数量最多,在鲁迅的翻译作品中,占最大比重的也是日文作品。鲁迅早年留学日本,对日本文学十分关注,其中最关注的就是白桦派,这是一个大正时期兴起的作家群,巧合的是,这个作家群体是在夏目漱石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鲁迅和夏目漱石也因此有了一层隐性的联系。除了阅读他们的作品外,鲁迅还翻译了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 与有岛武郎的《与幼者》,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日本作家的作品,如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鹤见佑辅的《思想山水人物》、板垣鹰穗的《近代美术史潮论》 等。鲁迅凭借自己锐利的眼光,有选择地翻译并汲取日本文学中积极的、有利于中国文化建设的部分,为中国建设新时代的文化做出了贡献,这也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一种体现。
鲁迅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一文中写道:“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N.Gogol)和波兰的显克微(H.Sienkiewitz)。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欧外。”b对于夏目漱石的小说,鲁迅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的,“夏目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辞精美见称。早年所做登在俳谐杂志《子规》 (Hototogisu)上的《哥儿》(Bocchan),《我是猫》 (Wagahaiwa neko de aru) 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湖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c。在鲁迅和周作人共同翻译成的《现代日本小说集》中,其中就有两篇鲁迅翻译的夏目漱石的短篇小说,分别是《挂幅》和《克莱喀先生》。关于鲁迅对夏目漱石的喜爱,周作人也曾谈论过,“惟夏目漱石作俳谐小说《我是猫》有名,豫才俟各卷印本出即陆续买读。又曾热心读其每天在《朝日新闻》上所载的《虞美人草》”d。他还说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也给魯迅留下了些影响,虽说在鲁迅的作品中并看不出这一影响,但鲁迅是自己承认了的。鲁迅对夏目漱石作品的喜爱在他的往后余生中一直没有衰减,在1935年,也就是鲁迅去世的前一年,《漱石全集》最终版开始出版,当时身在上海的鲁迅通过内山书店陆续购得其中的几册,直到去世前,鲁迅仍在继续购入剩下的几册。
在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 中,鲁迅对夏目漱石的作家说明是“所主张的是所谓‘低回趣味,又称‘有余裕的文学”e。可见在当时的鲁迅或者说中国文坛看来,夏目漱石是以“余裕”为创作特色的作家,这种观点也长期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坛对夏目漱石文学的认识和评价。鲁迅还曾说过:“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f可见鲁迅本人是非常推崇夏目漱石的“余裕观”的,同时也深受其影响。鲁迅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夏目漱石的“余裕观”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去,这种观点在他此后的创作生涯中频繁地出现。
二、鲁迅与夏目漱石的当代价值
为纪念201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夏目漱石先生诞辰150周年,中日两国共同举办了“鲁迅与夏目漱石:跨时空对话”文化交流活动,既为两位文豪在当今世界的文化精神交流做出贡献,同时又正如周令飞先生所说的那样,开展这次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其意义不应仅仅局限于文学本身,而更应当成为中日两国间心与心的交流。当今时代,中日两国之间仍存在隔阂与误解,正如夏目漱石的长孙夏目房之介所说的那样,比起夏目漱石自觉树立并贯彻的“中国观”,现今的日本人,很少能做到改变自己,并推进中日两国间相互理解的。这种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一方,中国国内也存在一些对日本带有偏见的看法,这种偏见一直存在着,并且很难被改变。因而这次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被寄予了推动两国友好往来,增进中日两国人民互相交流理解的厚望,是一次扩大中日两国“和平、友好”的交往。
夏目漱石和鲁迅虽然出生并成长于不同的国度,两人生前也没有见过面,但巧合的是,鲁迅在日本时,曾和朋友一起住过夏目漱石的旧居,虽然时间并不长久,但这却是两位文学大师在地理空间上一次奇妙的相遇。鲁迅和夏目漱石两人身上也有着许多惊人的共同点,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先生指出,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是多语或双语作家,他们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同时在文化择取观上,两人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中日两国,夏目漱石和鲁迅都是备受瞩目的大作家,著名汉学家藤井省三教授指出,在日本读者看来,鲁迅是可以和夏目漱石一样被称作“国民大作家”的,由此可见鲁迅在日本也是被广泛接受的。因此,由鲁迅和夏目漱石这两位被中日两国人民广泛接受的作家入手,更利于中日两国间进一步的文化交流。
夏目漱石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十分鲜明,夏目漱石的长孙夏目房之介表示,夏目漱石在生前就一直对当时部分对中国有偏颇态度的日本人感到愤怒,他认为日本人应该以感恩的心态想想中国曾馈赠给日本的恩惠,这也体现了他的正义感。夏目漱石的这种“中国观”在当今世界也是行得通的,应当继续被倡导下去。鲁迅对日本也是有深遠影响的,他的作品被大量翻译到日本,在1953年,鲁迅的《故乡》入选日本教育出版株式会社的中学国语教科书,他成为当时日本教科书中唯一的非日籍亚洲作家。藤井省三教授曾说,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在中学读过《故乡》。被称为“汉学泰斗”的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也曾表示,对于日本人而言,孔子和鲁迅是中国文明和文化的代表,即使一个日本人不了解中国文化,但他一定会知道孔子和鲁迅是谁,并通过阅读两人的作品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孔子和鲁迅在日本是被相提并论的,足见鲁迅在日本的影响之大。
三、鲁迅、夏目漱石与中日文化交流
鲁迅和夏目漱石分别是中日两国文化界的代表性人物,同时他们都十分关注彼此国家的文化,并且都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贡献。鲁迅阅读过大量的日文作品,同时也翻译了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还和周作人合译了《现代日本小说集》,把日本文学译介到中国来;夏目漱石则是从小就接触中国文化,他所吸收的中国文化是融儒、释、道三家文化于一身的,但他最倾心的还是史书类作品。夏目漱石也曾在《文学论》 的序言里表示:“我小时候就喜爱阅读汉籍。尽管所学时间较短,但在阅读《左国史汉》 (《左传》 《国策》《史记》 《汉书》) 之中,渐渐体会到文学的定义。”g夏目漱石是深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在思想和文学创作上都是如此。作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夏目漱石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他的作品中表达出来的思想内涵也深深影响着日本人民,而中国文化作为夏目漱石思想中的一种重要构成,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日本人民。因此从这两位中日民族文化的发声者、批判者入手,在研究这两位作家的联系的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在2017年举办的“鲁迅与夏目漱石:跨时空对话”文化交流活动中,日方“夏目漱石”文化友好交流团来到中国,先后访问了三个与鲁迅密切相关的城市——绍兴、杭州、上海,双方通过学术论坛、日语讲座会、学术座谈会、纪念馆交流,以及赴日回访等形式进行密切的互动交流。在绍兴的绍兴文理学院、越秀外国语学院,以及上海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分别举办了中日文化交流论坛,在学校这样一个极具文化气息的地方,既进行了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又有利于学生在论坛上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为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培育新生力量。
在2018年的3月20日,也就是在举办“鲁迅与夏目漱石:跨时空对话”文化交流活动的一年之后,鲁迅文化基金代表团回访日本,在日本东京的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鲁迅的身影——照片与改编作品展”这一展览。王锡荣教授以《鲁迅与日本人》为主题,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史料,讲述了鲁迅从二十一岁留学日本开始,直到五十六岁去世的这段时间里,和日本各界的真实关系。鲁迅的长孙周令飞则以“鲁迅家事”为题向日方到场观众做了一次演讲,讲述了鲁迅的过往,向日本民众展示了鲁迅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一面。展览上展出的136张鲁迅的照片,前后贯穿了鲁迅一生的重要时刻,同时展览又选取了一些根据鲁迅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剧本、画册等,以及一些深受鲁迅影响的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代表人物的作品,以这些展出的展品为媒介,让日本民众能够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的鲁迅,并在正确认识鲁迅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国,打破中日两国间的隔阂,为推动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做出巨大贡献。正如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郭燕女士在展览那天表示的那样,鲁迅和日本是有着深远渊源的,他在青年时留学日本,和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精神和作品不管是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是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的,并一直持续至今,鲁迅当之无愧是中日友好交往的纽带。因此,我们还要继续以鲁迅为纽带,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之路。
a 李光贞:《夏目漱石与汉文学》,《聊城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第77页。
b 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4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 525页。
c 陈占彪、陈占宏:《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南都学坛》2005年第6期,第51页。
d 周作人:《关于鲁迅之二》,《鲁迅的青年时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 147页。
e 鲁迅:《译文序跋集·附录 关于作者的说明》,《鲁迅全集》第10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 238页。
f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鲁迅全集》第3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 16页。
g 孙苏平:《试论夏目漱石文学的基石》,《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05页。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大师对话与‘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新模式的探索研究”(2019R432029)和绍兴文理学院校级重点课题最终成果
作 者: 林宇阳,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社和大学生越文化研究会成员;卓光平,文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