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聪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办公室,山东 济南 2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国家如此,企业更是如此,要高质量发展就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铁路局集团公司作为国铁企业,要注重加强安全文化、经营文化及家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功能,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提供坚强思想保证,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当先行、添光彩。
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通过长期实践认识到,广大职工是保安全的基本力量。突出安全文化引领,大力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引导职工形成保安全的文化自觉,是确保安全生产强有力保障。
1.在培育共同安全文化理念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认识,坚持从理念培育入手,采取征集、挖掘、凝练等方式,推出一批具有历史传承、体现时代特征、源自职工群众、渗透安全行为的安全理念。经过不断实践和宣贯,“万无一失”“抓早抓小抓重点”“让标准成为习惯”“我的岗位我负责”等理念已深入人心,得到全局职工广泛认同。
2.在引导职工参与环境建设上下功夫。职工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在对一线班组的房舍、庭院、学习室、文体活动室等进行统筹规划的过程中,积极引导职工参与职场安全环境建设,鼓励干部职工自己动手,建家、爱家、管家。安全警示标志和温馨提示语随处可见,职工全家福、笑脸墙、安全叮嘱语时时提醒,职工在参与中随时随地受到熏陶教育。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以微电影、专题片、微视频、新闻故事、图说故事等形式传播凡人好事,让职工说自己事、说他人事,广泛传颂普通职工保安全的感人故事,营造“安全有我,共保安全”的浓厚氛围。
3.在推动按标作业行为自觉上下功夫。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重点在于岗位实践。以优化作业流程为切入点,促进职工自觉对标贯标达标。健全完善作业指导书,对各工种岗位作业程序、工作标准、纪律要求、责任落实等方面作出具体规范。深入开展岗位作业承诺活动,通过岗位演练、案例教育、“小练兵、小比武”等方式,开展业务技能练功比武,不断提高职工标准化作业技能水平。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地处齐鲁大地的济南局集团公司,立足于传承铁路行业文明、弘扬优秀文化传统,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结合“仁爱、诚信、义利、开放”的齐鲁文化和“厚德敬业,实干先行”的济铁精神,着力打造“齐鲁大动脉”系列经营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有机融合,努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文化。
1.结合行业地域特点丰富品牌内涵。在客运领域品牌创建中,深度发掘儒家文化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和修己安人等价值内涵,融入到客运服务管理中,深化青岛站“阳光家园”、青岛客运段“海之情”、济南客运段“齐鲁情·泉韵”、济南西站“泉馨驿站”和曲阜东站“高铁儒行”等品牌创建,形成具有人文地理特征的品牌文化。在非运输企业品牌创建中,将诚信厚道的经营理念深植到品牌创建之中,济铁旅服公司、物资工业集团公司等单位形成了“多彩旅程”“品物实诚”等经营文化品牌,以文化的力量助推非运输业快速发展。
2.增强思想行动自觉激发品牌活力。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搭建展示平台、技能培训等形式,凝聚干部职工智慧和力量发展经营文化品牌。利用报告会、济铁讲堂、班组学习会等形式,围绕如何更好地落实工作部署、实现增运增收等开展讨论,激励干部职工担当、创新精神。开展营销揭榜攻关、节支降耗“金点子”有奖征集等活动,调动干部职工增收创效的积极性。举办服务技能大赛,邀请路内外专业人士传授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职工的服务能力。
3.对接市场需求评价扩大品牌影响力。坚持“请进来、推出去”,把“齐鲁大动脉”系列品牌创建放在社会的“聚光灯”下,使经营文化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过程中建立共鸣、赢得认可。对站车环境统筹规划,突出实用功能、植入人文和自然景观,建立“母爱十平方”等特色服务设施,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聘请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新闻媒体、重点客户作为社会监督员定期到铁路视察,征求他们对经营品牌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的建议意见;参加山东省“阳光政务热线”,加强与旅客货主的互动交流,听取客户声音,改进服务举措,提升经营文化品位。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何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强化家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有效手段。把职工建家愿景融合为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组织引导干部职工共建“家有所居、情有所寄、爱有所依、疑有所解、学有所成、业有所兴”的美丽家园。
1.班组职工有“家”的归属感。企业文化建设的“基”在一线,只有抓实抓好家园文化建设,让职工舒心工作、快乐生活,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文化的落实落地。注重情感投入、亲情教育,真心实意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采取温馨热线、帮扶微信群、亲情联系卡等方式把“大家”与“小家”紧密联系起来,家中困难组织帮、干部管,不让职工带着顾虑上班、带着遗憾回家,使职工怀揣“家”的归属感、幸福感全身心投入工作。
2.站区职工爱“家”成为自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在站区建设中,注重把家园文化融入进去,同步推进。明确车务系统的牵头责任,协调站区内各单位对房舍、庭院、绿化带、文体设施、宣传阵地等统筹规划,统一建设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文化园、文化墙等设施。以凝聚士气、拴心留人为重点,用“家”的温馨,让建“家”成为习惯、爱“家”成为自然。当前,铁路上仍然有很多三四等小站地处偏远、条件艰苦,需要通过温馨家园的环境营造,让职工扎根岗位、热爱岗位。
3.旅客切身感受“家”的关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家园文化的建设中,通过优质服务,把爱延伸、让爱传递,让旅客时刻感受到“家”的关怀。济南西站大力推行微笑服务和微善服务,以“不以善小而不为”为遵循,建立微善服务队,推出“三零”“四专”“五字”服务标准和服务法,实行“零星旅客三告知”“残疾旅客四提醒”等服务新举措,为旅客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设立“敬慈乐吧”等重点旅客服务区,把对旅客的关爱体现到服务中,让他们感受到待旅客如亲人的人文关怀和儒家文化的仁爱传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国铁企业要继续坚持“以文化人”,弘扬铁路传统文化,加快铁路红色基地建设,加强铁路工业遗址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厚植文化自信;深化复兴号客运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开发高铁文化产品,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高铁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