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淑娟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近些年,各地区纷纷出台审计整改工作意见,强调将审计整改结果纳入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奖惩、任免、考核制度体系当中,进一步提升审计整改工作的成效。基于此,探究审计整改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国内最新版本的审计准则对于审计整改工作没有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因此,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在出具相关报告和审计意见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时,主要依照审计部门自身标准、规范设置整改要求,这就导致被审计单位与各级领导对于整改要求、整改标准产生自身的主观理解,极易与审计工作组的标尺不同。这种规范、标准的不同很可能使各方没有充分认识到整改工作的具体问题、具体措施,最终的整改效果也只能由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判断,而这种判断很大程度上受主观因素影响,无法充分确保整改效果的有效性,无法保证整改工作的客观公正。
在审计整改工作进程中,各级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工作通常集中在对于卷宗规范性的检查以及法规运用是否合理、合法,极少判断和重视被审计单位整改工作的成效。审计部门在向上级机构和领导汇报审计工作时,通常将汇报重点放在被审计单位出现的问题、缺陷和不足、被审计单位数量、被审计单位名称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各单位整改工作情况的汇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和人员往往也只是重视配合现场的审计工作,轻视后续的审计整改工作,虎头蛇尾,整改工作容易流于形式。各企事业单位均有部分领导不够重视审计整改工作,认为审计整改工作只局限于各单位的财务管理范畴。事实上现代审计不仅仅是财务审计,审计工作已经涉及到经济效益以及单位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各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审计工作人员的数量、知识结构、工作能力、思想认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难以有效落实整改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工作人员配置少、审计项目多、审计任务重的问题。而且,大多数单位审计部门通常采用项目审计人员负责跟踪检查项目整改情况的工作模式,由审计工作小组逐一跟踪检查项目的具体整改状况。由于人员不足、人员综合素质较弱,审计部门很难抽出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设置专门的项目监督工作组对审计过的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第二,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各级管理人员未能充分意识到审计整改的重要性,对其意义、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在审计工作进程中,出现过分重视审计工作、忽视整改工作的状况;部分审计人员认为审计工作组的主要职责在于指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不足和缺陷,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片面地认为审计项目的整改工作应该由被审计单位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全权负责,与自身无关;甚至部分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出现畏难心理,没有迎难而上,在工作进程中没有坚持原则,怕担压力、怕担责任、怕得罪人,没有充分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第三,部分审计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需要将审计工作重点集中在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风险点、关键业务和关键工作流程上,应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在审计工作中要以风险为导向,直指问题源头;但是许多审计工作人员不具备完成上述任务的专业能力,无法通过审计工作切实提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导致审计整改工作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致使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不重视审计整改工作,甚至出现屡审屡犯、审而不改的乌龙状况,无法有效落实整改工作,严重影响审计工作成效。
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相关管理层和责任人忙于应对日常的工作,不重视、不落实审计整改,或者一些习惯性错误做法,难以下决心整改,或者只是上报了书面整改报告,没有把审计整改落到实处,流于形式,或者整改不到位。其次,部分审计问题的整改工作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在整改工作进程中,若有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出现人事调动,新任领导干部对上任领导所负责的经济业务不清楚、不重视,会给审计整改工作带来较大困难,甚至导致整改工作的中断、搁置。
为更好地改善审计整改工作质量,提高整改工作效率,有些单位制定了完善的审计制度框架,明确指出,各单位的审计整改结果将逐步纳入年度考核,以及领导人员任职考核、述职述廉等机制之中;但该意见仍处于初期阶段,正逐步探索具体的整合方法,还未得到全面充分的贯彻执行。此外,大部分单位没有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未能有效整合审计整改资源,导致在审计整改工作进程中,各有关部门没有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交流和协作,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无法充分提升审计整改工作效果。
“只审计不整改等于没审计”。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整改最终达到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只有审计整改到位,才能使审计成果得到充分的应用和转化,才能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
一方面,各单位管理人员应提升思想认识,将整改工作作为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一项。审计部门领导应认真听取基层审计工作人员汇报的工作状况,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实际,对于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要周密部署,严格把控,充分落实,要监督、指导被审计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通过制定考核奖惩制度,增强相关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激发工作积极性,提升审计整改工作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应重视审计整改工作,要把审计工作看成本单位的保健良医和免疫系统,把落实审计整改当成提高本单位内部管理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在审计要求的期限内积极主动地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整改工作进度,与审计部门的工作组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渠道,实时反馈整改工作状况。
第一,可以构建审计问题清单,建立审计整改台账,实施审计整改销号制。依照清单和台账上的信息逐一落实后续的整改工作状况,挂牌督办后续的执行效果。针对每个审计项目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可以制定问题清单,随审计报告一起下发被审计单位,要求限期整改;对年度审计过的项目,可以建立问题台账,在限期内整改完善的可以销号,未整改的要落实责任和原因,制定具体的整改方案和措施,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第二,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制度。制度建设是提升审计整改工作质量效率的重要保障。为更好地促进审计整改工作,提升审计整改工作的有效性,改善传统的“过于重视审计工作、忽视整改工作”,或者“只审计、不整改”的问题。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应着力构建、完善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审计整改制度,包括具体的跟踪机制、检查机制、督促机制、报告机制、考核机制等。通过科学、合理、完善的制度,落实各环节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规范审计整改工作。一是可以实行“审计整改督导制”。一方面审计部门重点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督促和跟踪后续的整改进程;另一方面按照问题的业务属性可以由归口的上级职能部门负责指导落实整改工作。这样审改有机结合,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干,提高审计整改的质量。二是可以把审计整改纳入各种年度考核,并加大审计整改的考核分值,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审计整改的重视。三是对重要问题可以由上级单位抽调人力、物力建立监督小组,跟踪、指导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整改工作。四是持续完善跟踪检查模式,可以使用约谈、回访、后续审计、跟踪审计等方式,依照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逐一核实具体的整改状况,防止整改工作出现滴漏跑冒。
根据新时代企事业单位政务公开的要求,审计部门应建立审计整改工作信息公告机制。可以将审计工作及整改情况编制成工作报告,经过向上级单位和主管领导汇报批准后,定期通过单位网络平台向相关干部职工公示,借助阳光工作方式,督促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也可以在单位半年和年度工作会议上进行报告,借助舆论的力量,引起广大干部职工对审计整改的重视,提升审计整改工作质量和效率。
企事业单位应组织协调审计整改工作的相关部门共同构建联动机制。由负责审计工作的主要领导作为主要负责人,不定期或定期地组织各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审计部门向列席会议的各部门汇报审计问题以及整改进度和状况,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探讨审计整改的重点和难点、方案和措施,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做到分类督办、各尽职责、信息共享,形成监督整改合力,共同促进审计整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此外,对于被审单位屡犯不改、审而不整、屡改屡犯的问题,要列为各监督部门的重点督查事项,加强检查、指导和督促,要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通过修改完善制度等切实有效的方法,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杜绝问题的反复出现。
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已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到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管理审计,已涉及企事业单位管理的方方面面,所以单一的财务专业审计人员已不能满足审计及整改工作的需要。审计部门除了配置财务专业人员外,也应配置和单位业务相关的专业人员以及法律、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员。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要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和满足现代审计及整改工作的需要。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内企事业单位的审计整改工作存在整改标准不完善、不统一,对整改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审计整改工作机制不健全,审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各部门缺乏有效沟通、交流等问题;通过提升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认识,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建立审计信息公告制度,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完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审计整改工作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