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刘 佳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预算管理体制中的一种,通常会以绩效目标为导向,通过准确、全面、合理的绩效评估工作来控制项目成本,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视角来看,预算绩效管理可以看做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维持单位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自然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1.提高绩效管理水平。预算绩效管理具有着很强的系统管理性与程序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往往能够贯穿各项行政活动、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中,这不仅能够缓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压力,同时也能够在保证预算有效性的同时,实现绩效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使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绩效目标而不断优化自身的绩效考核与预算管理体系,将绩效管理的约束、评价、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外,由于当前国家财政部门通常都是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支出需求为工作核心,而对于资金配置、资金绩效,则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因此通过预算绩效管理,还可以为财政资金安排提供科学依据,保证资金配置的合理性,这对于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样是很有帮助的。
2.维护单位社会形象。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众性服务组织,虽然能够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关键社会服务,但也同样掌握着大量财政资金的使用权,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过低,或是未能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社会效益,那么其社会形象就会随之受损,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任度也会大大下降。而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则可以对绩效评估过程进行全面的信息公开,将各项工作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明确下来,为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创造更多机会与平台,而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绩效评估结果优化的情况下,其在公众心中的社会形象也会得到优化。
1.绩效管理意识薄弱。预算绩效管理虽然受到了国家财政部门的高度关注,但由于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都缺乏了解,实践经验严重不足,相关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也尚未得到完善,因此其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经常会出现预算失效、绩效管理缺失等情况,很难将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而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平衡情况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还会对预算绩效管理存在较大顾虑,不愿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及定性、定量标准来进行预算编制,而是存在着预算资金越多越好的思想,希望尽可能多的获取预算资金。这样一来,即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完成各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其资金使用效率也同样很难得到提升,甚至还可能会使预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2.预算编制脱离实际。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预算编制为基础,只有确定了合理、准确的预算目标,才能够为后续预算绩效管理的展开提供依据,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施行,然而从目前来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却并不能够保证其准确性、规范性与合理性。首先,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绩效型预算目标的编制通常需要以大量的历史数据、收支信息为基础,但由于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行政事业单位都是以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为主,很多历史数据、信息都并不齐全,而在部分数据缺失的情况下,预算目标的准确性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其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形式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很难通过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进行绩效评价,而在采取多样化绩效评价标准的情况下,绩效型预算编制则很容易出现过于随意的问题。最后,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仍采取目标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预算评价方法,虽然评价过程比较简单,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却难以保证,这对于预算目标合理性的影响同样是非常大的。
3.监督机制尚未形成。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预算绩效管理会对财政资金配置、使用造成直接的影响,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只有通过严格的预算执行监督考核,才能够将预算绩效管理真正落实下去。但由于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设立专职监督部门,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督考核力度也并不大,因此其预算执行情况往往并不理想,如基层部门抵触管理、预算执行项目结算缺失等情况时有出现,而在预算执行困难的情况下,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4.绩效指标不够合理。绩效指标是实行绩效评价、确定绩效型预算目标的重要标准与依据,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体系科学性直接相关,如果在绩效指标选取阶段未能全面考虑到各方因素,或是绩效指标的选取不够准确,那么据此确定得绩效型预算目标也会变得缺乏合理性,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指标则恰恰存在着这一问题。例如在项目决策方面,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经常会选取项目决策、决策过程、决策过程序展开评价目标的选取,其评价目标多为是否完成可行性研究、申报程序是否合规等,而未能考虑到可行性研究、项目申报本身可能存在的不足,如果出现可行性研究不完善、项目申报流程不科学等情况,项目预算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就很可能会出现问题。
转变绩效管理理念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想实现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应用,首先就必须要转变自身的传统绩效管理观念,正确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在财税体制改革、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主动配合财政部门要求,对各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以落实,力求将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经费大多都来源于国家财政部门拨款,其资金使用情况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直接相关,因此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各单位还需树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责任意识,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为依托,密切关注各项财政支出的使用情况与使用效果,并对未达成绩效型预算目标的项目进行责任追究,以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提升。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还要面向全体内部工作人员展开宣传教育,强化其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工作与绩效管理间的密切关系,并利用工作权益展开绩效管理评估,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实现有效提升。
创新预算编制方法
在我国经济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财政政策的重心逐渐从宏观调控转向了公共风险管理,而行政事业单位也同样需要以公共风险防范为目标,对现阶段的预算编制方法展开全面创新,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以及绩效型预算目标的合理性。例如在历史数据不足的情况下,可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加强对现阶段数据的搜集整理,并以现有数据为基础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对预算目标逐步加以完善。而面对部门差异因素,则可以在加强中期预算与次年预算规划的同时,对往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将更多的定量、定性绩效目标确定下来,以弥补原有绩效目标的不足。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对有限资金的运用,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提升,而在预算执行监督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也同样需要以资金合理利用为目的,根据绩效型预算目标对各类资金的使用情况展开全面监督,并对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加以完善。首先,在资金配置方面,应加强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安排间的联系,严格按照预算目标对各部门进行的经费资金做出合理安排,同时对各个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展开分析,推动高绩效表现项目的落实,以实现预算执行率的稳步提升,而对于绩效表现较差的项目,还要及时进行追责,探明项目绩效过低的原因,为后续的资金安排提供重要参考。其次,则是要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整改,对各项目、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与预算目标实现情况展开动态化监督,一旦发现资金限制、资金浪费等情况,不仅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追责,同时还要及时对项目加以整改,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安全高效,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提供支持。最后,还要面向社会对各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通报,使公众能够清楚了解到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将社会监督纳入到预算执行监督工作中来。
细化绩效评价指标
对于绩效指标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需要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础,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分层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工作制定个别化绩效指标,以实现对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的量化、全面评价,并为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则需要对预算编制、绩效评价的实际需求展开深入调查,并从中提取出合适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专门的绩效指标库对各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统一管理,这样既可以保证绩效评价指标的全面性、有效性,同时也可以为新项目的绩效指标选取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重要参考。
总而言之,预算绩效管理虽然是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平衡同样有着很大帮助,各单位只要能够正确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对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在预算编制、绩效指标选取、绩效管理理念、预算执行监督等方面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就必然能够实现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