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静
(四川中鸿新世纪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生产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企业需要对现有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全面预算管理是当前很多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同样需要从内部管理机制方面进行改善。现阶段,很多生产型企业已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且将其逐步应用于生产全过程。虽然很多生产型企业在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在预算目标制定、预算管理规范性以及预算体系的完善程度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为了提升生产型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改进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应该优化和改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期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应该是从生产型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影响战略发展的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和分析,进而将原本抽象的目标体系进行合理转化,通过明确预算目标反映企业实际运营发展状况,进而保障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当前生产型企业实际情况来看,有些企业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紧密结合,很多情况下更多的是沿用过去的数据和资料,使得预算管理目标在制定的过程中显得过分单一化,不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目标的内在价值,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首先,生产型企业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控制指标上不够严谨。生产型企业与其他企业类型不同,尤其需要借助定量化的预算控制指标来具体反映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如果企业在制定预算控制指标方面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可能会直接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同时,生产型企业在选择预算控制方法方面也存在不足。当前可以选择的预算控制方法多样化,而很多生产型企业在选择预算控制方面没有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对于相关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和评估不够深入。
其次,生产型企业在预算编制方面缺乏科学性。全面预算管理本身是一个系统的运作体系,包含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等方面的具体内容,预算编制是基础环节,预算编制的效果直接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生产型企业作为传统的企业类型在预算编制方面的观念还比较滞后。对于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还比较保守,没有及时学习和引进新型预算编制方法。与此同时,生产型企业预算编制的针对性有待加强。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其预算编制的内容应该聚焦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而实际的工作推进过程中,没有体现生产型企业的典型特点,没有全面、真实反映生产型企业的实际情况。
最后,生产型企业在预算管理执行环节还需要加强。当前生产型企业所选择的预算执行模式相对较多,部分企业在选择预算执行模式上生搬硬套,直接从其他企业进行照搬,使得预算执行机制缺乏特殊性,很难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同时,生产型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超预算的情况,没有将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进行协调,使得预算考核失去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和信息,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效能。
首先,有些生产型企业没有构建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机制。这些生产型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没有突出预算管理的独立性,在设置部门方面没有彰显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使得部门之间容易出现相互制约的情况,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效能。
其次,有些生产型企业没有构建有效的预算考核机制。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对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等环节的管控不力,企业各部门之间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交流和沟通方面暴露出不足,同时,企业预算考核标准也需要及时进行规范,现有的考核指标体系以及考核内容都不够明确,预算考核有时候变成了形式主义。另外,有些生产型企业在预算考核环节受到领导层主观意愿的影响,偏离预算考核的公平和公正。
首先,生产型企业在制定预算管理目标时应该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将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与预算管理目标进行融合,既要充分反映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主要意图,也要保障战略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例如,生产型企业处于发展阶段时,应该在设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时突出对超额利润的追求,与之对应的全面预算管理也应该服从于这一发展目标。而对于处于其他阶段的生产型企业而言,则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企业发展战略特点制定与之匹配的预算管理目标,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其次,生产型企业在明确预算管理目标时,应该积极发挥预测的作用,将各类碎片化的经营管理目标进行整合,为预算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通常情况下,生产型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制定应该综合考虑利润表和资金负债表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目标方向和内容。
最后,生产型企业在制定预算管理目标时,应该注重预测时点的选择,综合考虑不同年度的预算管理目标,选择合理的会计政策以此确保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预算管理目标的制定还应该考虑目标体系的可行性,通过科学的可行性分析提高预算管理目标制定的效果。
首先,生产型企业应该合理设定预算控制标准。预算控制标准是衡量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如果预算控制标准不够科学和合理,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企业在设定预算控制标准方面应该科学选择控制方法,尤其是应该重点关注数据和信息的对比和分析过程,及时找到可能存在的偏差,确定纠偏的措施,以此保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提升企业预算管理质量。
其次,生产型企业应该优化预算编制方式。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基础环节,也是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预算编制工作,生产型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预算编制观念,及时引进和学习新型预算编制方法,将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方法融合编制过程,提高预算编制的效能。例如,某企业在预算编制上采用滚动预算编制方法,通常该方法的应用,使得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市场环境的变化,为预算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还有些企业选择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突破了增量预算编制方法的限制,提高了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因此,生产型企业应该在预算编制时,充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计划情况,提高预算编制的针对性,为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提供重要依据。
最后,生产型企业应该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从当前生产型企业发展实际来看,预算执行的效果取决于预算编制的效果。有些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选择能够与企业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预算执行模式,将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达成统一。同时,生产型企业还应该考虑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预算调整情况。通常情况下,预算编制一经确定轻易不做调整,但是由于现阶段生产型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变动性较强,如果不及时对预算编制进行调整,很容易导致预算编制与市场脱轨,影响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在预算调整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对实际企业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为预算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能否顺利完成企业预算管理目标,取决于企业在推进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与实际情况融合的程度。
首先,生产型企业应该将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进行融合,由于二者都是对企业物质资产或资金的合理分配模式,如果不能找出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势必会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使得预算管理的效能下降,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因此,生产型企业良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进行融合,可以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以成本管理质量促进预算管理效能的提升。
其次,生产型企业应该通过预算管理体系强化资金管理工作。固定资产是生产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企业不能有效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现状,那么在固定资产采购、管理以及消耗等方面可能会暴露出管理不善、重复建设等不良现象,轻则直接干扰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重则产生企业资源的大量消耗。因此,生产型企业应该以预算管理体系为基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在具体采购模式上实行公开招标等方法,将供应商与采购人员之间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现象进行合理管控,同时强化固定资产的定期维护维修工作,提高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生产型企业应该以预算管理工作为指导强化设备管理和控制工作,对于设备报废处理等工作细节应该落实到具体人员。同时,生产型企业还应该强化预算执行工作的管控,考虑到生产型企业具体工作所涉及的工作人员较多,以成本控制方式推进预算管理工作的进程,对于具体事项,例如办公用品采购等可以集中化管理和控制。
显而易见,生产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生产型企业应该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针对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例如预算管理目标不明确、预算管理过程不规范以及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制定相应的预算管控措施,明确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