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旸
目前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政府投资仍是公益性公共建筑、基础设施类及科研建筑类项目投资的主要方式,政府通过投资,起到调整投资结构、引导投资、贯彻产业政策的重要作用。而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的初步设计概算是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它介于可研估算与工程量清单预算之间,承前启后,一经批复,就是项目建设投资的上限限额,因此初步设计阶段是项目建筑投资确定的关键阶段,也是投资管理部门控制、批复投资的执行阶段。
在常规项目前期投资决策过程中,往往依据建设单位的前期需求及初步设计方案,参考类似项目的经济指标,编制投资估算即可达到估算要求。而科研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此阶段,必须明确建设单位的详细需求,并需同步深化设计方案,结合项目的具体实际情况,涉及科研要求的各个专业进行详细测算后确定估算目标值,否则极易给以后的造价管理工作埋下隐患。例如:在某大学新建校区的教学楼(教学区功能50%以上为实验室)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过程中,工作开展初期,建设单位提供了已批复的可研文件,在投资估算分项指标中,通风专业批复的估算单方造价仅为50 元/m2。我们知道,科研建筑与常规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机电专业设计。为了满足不同类别实验的特殊需求,除了要满足实验室房间的总体合理规划以及平面布局以外,还需考虑实验室的洁净、通风、温湿度、消防、用电需求等等。由于项目前期咨询阶段未详尽落实建设单位的建设需求,仅按照普通教学楼进行指标估算,造成后期工作极为被动。而当前期经过了充分的方案落实,确保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按照符合要求的建设标准设计,同时各专业进行了严谨的指标测算的投资估算批复文件就可作为后期初步设计的初步造价管理目标,控制并指导初步设计阶段概算的编制工作。当初步设计概算投资超可研投资时,按照国家发改委投资评审的要求,必须将各单位工程对照批复的可研估算逐项对比,计算差值,量化分析超投资的具体原因。原因分析例如:建设规模是否变化(如发生变化,需填写“建筑面积对比表”,将各个使用功能的面积与可研批复同口径对比,详细分析变化原因,以便于建设规模的最终核定)、建设标准有无提高、有无执行影响投资的新标准、新规范及计价方面的政策性调整、人工材料设备价格有无较大涨幅、在初设阶段图纸深化过程中与可研阶段相比较,是否增加考虑系统内容,却是原可研估算中未考虑的内容(超可研批复的建设内容,必须从其实现建设单位使用功能的必要性方面详细阐述,结合设计单位的意见,进行论证)等等。以上各项原因尽可能量化,并由参与项目评审的专业专家评估其准确性及必要性,评估结论为合理或不合理。后续需据评估结论调整完善初步设计文件,直至满足项目批复要求。因初步设计文件受控于可研文件,原则上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可研报告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编制初步设计及概算文件。如果项目总概算超出可研报告总投资的10%,则必须重新调整编报项目可研报告。
初步设计概算是初步设计阶段的经济文件,概算的合理性、准确性从源头上确保了项目投资计划及成本控制目标的准确性。初步设计阶段的时间紧,任务重,时间安排上大约为30~40 天左右,需完成各专业符合初设文件深度要求的图纸、计算书及相关说明,提供概算文件,同时配合后期审核、调整等工作。初步设计概算不是施工图预算,初步设计概算更加综合扩大,编制时由于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局限,并非所见为所算,需了解各专业施工工艺,了解设计意图,结合设计说明,并与设计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保证全面客观地反映建设内容。
1.土建专业。因结构平面布置图,仅注明主要的定位尺寸、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不反映构件配筋设计。应与设计师充分沟通本项目的荷载情况、项目所处地区的抗震烈度,现行规范要求,并参考以往项目不同结构型式项目的配筋指标进行估算,对概算定额在构件内已含的配筋率分析出的钢筋总量进行指标调整。
在科研建筑中,由于工艺使用要求,有些类别的实验室会排布一些大型工艺设备、实验装置、机房或者设置工艺构筑物设施等,有时为满足安装要求,还需设置设备基础,因此结构的计算荷载不同于常规建筑,在核定混凝土及钢筋指标时需充分考虑。
在建筑设计方面,应控制建筑物内的高大空间和层高,建筑物内不得设置景观中庭、空中花园、阳光房等。这部分设计内容对投资影响较大,除了科研用房从工艺需求方面对建筑有特殊要求外(例如实验仪器设备体量、高度较大以及实验需求等原因),应按要求标准严格控制。
2.装饰专业。落实二次深化设计内容,例如:局部区域精装(会议室区域、报告厅声学设计以及玻璃幕墙深化设计内容等),诸如此类内容,初设图纸上仅标识为此分项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曾接触到的项目案例中,幕墙深化设计图的招标价格高于初设批复价格30%,由于初设阶段计价时未详细落实幕墙设计形式,编制时仅按常规幕墙计价而导致了价格差距。因此必须与设计人员明确设计意图及设计标准,也可进行二次设计内容前期咨询工作,全面核实后再行计价。在科研建筑的装饰设计中,实验用房的地面、墙面、顶棚会有不同于普通建筑的室内装修材质要求,例如耐磨、防水防滑、不起尘、不积尘、光洁、无眩光、防潮、耐酸、碱腐蚀、屏蔽等的性能要求,也会增加实验室特有的例如风淋室、洁净窗等的装置设施,需依据详细设计计算并询价,确保投资的全面性与完整性。
在装饰设计方面,发改委在批复建筑外立面方案时要求不得大面积使用玻璃幕、落地窗、石材、铝板幕墙等做法,窗墙比最高不超过50%,透明屋顶占屋面面积不应超过20%等,如果设计不尽合理,会提出优化调整意见。也因规委的方案审批工作对外立面形式及色彩也会提出相关要求,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外立面设计时,经济专业就需与建筑设计密切配合,进行多方案比选,在体现外立面效果的同时考虑其经济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3.机电专业。科研建筑与常规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机电专业的设置,科研建筑中的洁净实验室是需要对空气和环境参数给予特别设计的一种房间类型,对环境有恒温、恒湿、洁净、无菌、防振、防辐射、防电磁干扰等要求,同时还需配备一些特殊的实验装置及工艺设备。洁净室根据洁净度等级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等级:百级、千级、万级、十万级等等。目前最新GMP标准等级分为 A 级、B 级、C 级、D 级。虽然等级不同,但是净化工程施工内容大同小异。建筑物内的此类洁净区域一般采用专项设计(通常为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方式,以满足各项使用需求。其设计、实施的内容,除主体结构之外包括装饰、给排水、电气、通风空调、自控、工艺设备等。目前可采用BIM 设计与装配式实验室技术相结合,BIM 进行全元素设计,并进行管线碰撞检查,施工模拟,而装配式实验室的构件成品可大量采用工厂化作业,使得实验室的构件成品质量更好、美观性更强。利用BIM 数据达到准确高效,同时现场施工效率显著提高。比传统模式可节约人工成本,缩短工期,提高了投资效益。
机电专业的消防、智能化等专业工程涉及二次深化问题,因初设概算编制深度有明确要求,不能以估算形式,须套用定额或分项计价。例如消防灭火系统采用气体灭火,应据项目的图纸设计及设计参数,各系统下的各个保护区域,所需要的管线、阀类、药剂量及钢瓶数量等按分项价格逐项列出(有关气体灭火系统主材的价格也可咨询消防厂家进行报价,使用报价时需核实价格的合理性并对市场价进行除税除费处理后方可列入)。
智能化系统由于在初设及施工图阶段各子系统的品牌及设备选型不确定,因此这两个阶段只是按通用的系统及设备进行设计,概算阶段依据设计内容,结合项目的特性及用户不同级别的系统需求确定设备价格,并参考类似工程的方法进行编制。在施工图招投标阶段,智能化专业一般考虑管线的预留预埋,其他内容以专业暂估价的形式进行招标,专业暂估价原则上不能突破批复概算的对应专业批复额,而初设阶段虽然还未进行智能化深化设计的工作,但智能化系统的批复投资作为后续工作的造价控制目标,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对初设阶段概算编制的全面性、完整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红线外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项目顺利实施、运行的前提和保证。在前期阶段,红线外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要体现较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道路、水、电、气、暖、通信等的市政公用配套的现状条件落实后,由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向市政供排水、供电、燃气、热力等部门提出方案咨询,并落实接入方案、接口位置及相关配套方案的初步估算。并在可研报告中附初步协议或意向书。在初步设计阶段需提供与各相关单位的协议文件,与专门设计单位落实图纸及概算投资等内容。由于大市政工程设计和施工专业性强,审报过程涉及的单位、手续繁多,周期长,周边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且存在专业垄断,会出现单价高于计价规则单价的情况。且红线外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设计主体及施工主体均不同于红线内的建安工程项目,因此,有些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前期投资中并不包括此部分投资,而是由项目建设单位另行立项筹资。在初步设计评审时,也仍需评审红线外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接入口配套方案,以保证项目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备。有些项目立项投资包括此部分投资,则需与可研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是否变化及对投资的影响等。需要强调的是不同项目、不同建设地点的项目红线外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投资会有较大差异,在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必须注重项目此部分方案的可行性及投资的全面性,一方面对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避免前期考虑不足,在实施时出现超投资等情况。
因建筑工程设计是多个专业、多个专项融合创造工程产品的过程,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根据项目的不同需求及专业配置情况,会涉及进行二次深化设计(专项设计,前文初设概算编制各单位工程的问题中已有所提及)。专项设计内容再例如:基坑边坡支护及降水工程、洁净实验室二次深化、建筑幕墙、二次装修、建筑智能化、消防专项设计、抗震支吊架、室外景观等。而这些专项设计基本上需另行委托有相关设计资质及业务范围的单位进行设计。以往项目初步设计的时间短,时间紧,任务重,受各种条件限制未提前进行专项设计咨询,很多情况是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单位参考可研数据以暂估的形式体现这部分投资。这样处理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建设项目的多样性,不同环境、不同规模、不同标准下的专项设计也会千差万别。在无初步专项方案的情况下,以前期估算的整项计列投资无法全面真实反映后期专项方案投资。初步设计评审阶段,以整项计列的投资缺乏计取依据,极易被评审专家提出质疑,要求提供详细的费用计算依据。而在评审修改阶段,匆忙咨询专项设计单位,一方面耽误评审进度,另一方面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善方案,提出切实的投资。因此,建议首先应对项目的各项设计内容及专业划分提前掌握并清晰计划,对招投标计划及专项设计进行规划,所有的项目都要求建设单位一开始就委托专项设计介入是不现实的,但部分专项设计单位可先行进行前期设计技术咨询,由专业设计向专项设计提出要求,给出设计分界,专项设计充分考虑项目特点及建设需求相结合的前提下,领悟建设单位的想法与要求,消化并加以分析,在初步专项方案的基础上提供相应概算。保证专项设计的建设投资部分的计列有理有据。在实际实施时,不同的专项设计介入项目设计的时间点不同,例如:基坑边坡支护及降水工程,是项目地下结构施工初期的重要施工阶段,基坑的稳定及周边建筑物、地下设施的安全必须得到可靠的保证。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当符合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 时,建设单位应选择具备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深基坑工程设计,并在概算中考虑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所需费用。再例如,前文提及的科研建筑中的专用实验室专项设计,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按照平面设计图划分的区域界线进行前期专项设计技术咨询,并同步细化专项设计方案的造价,于概算中列支。
当然,专项设计从方案及投资角度也需符合前期可研的各项要求,并结合项目目前阶段的有效资料(例如地勘报告等),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论证、风险分析及造价比选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在满足设计要求和投资控制的前提下,选取合理方案。
材料费、设备费在概算投资的工程费用中占比约为70%左右,因此材料及设备的价格取定对概算投资的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常规材料可参考当期的信息价的除税价,装饰材料因涉及档次问题价格有所差别,但发改委投资评审时对常规装饰材料有基本的档次要求,以往类似项目的批复价格可以进行参考。其中某些特殊部位及区域,例如建筑外立面、室内大堂、电梯厅、局部精装修房间、卫生间等的装修材料往往是重点关注的,在满足适用美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控制成本。如果信息价中没有的材料、设备,需依据设计图纸要求的规格、型号进行市场询价,可咨询几个品牌的厂家产品进行价格比较,有的厂家此时的报价比施工采购的工程价格偏高,以及所报价格是否含运费、税费等,这些因素在概算的设备价格取定时需落实考虑。在选择设备品牌时,可征求甲方已使用建设项目的设备品牌情况,可参照同档次产品进行询价,例如:VRV空调选用美的,电梯选用上海三菱等。各类仪器设备宜优先选用国产设备。
科研仪器设备费是科研建筑建设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科研建筑是科研仪器设备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环境和条件。在可研阶段的技术方案中,需要论述各科研平台、系统的构建,需要提供工艺设备投资明细表,表格内容需明确设备名称,设备类型是属于新购、集成或是研制,主要性能参数,数量、单价和合计。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对以上各项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台套数量及价格的调整变化及解释调整原因。同时,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工艺设备表的统计过程中,需区分进口设备、国产设备,区分仪器设备是否需要安装,以便于接下来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基数的区分取定。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一般按照各计费文件规定或者已发生的合同额计取,按合同额计取的,原则上不得超过按计费文件计算的数额。执行计费文件计算时一般以工程费用为基数计算,因科研建筑涉及科研仪器设备费,此费用是否全额纳入工程费用作为计费基数,需注意以下问题:
1. 不同阶段计费基数不同。区分可研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计费基数不同。例如:在可研阶段,计算项目建设管理费、设计费、监理费、招标代理服务费时,科研仪器设备费纳入计费基数计取,而在初步设计阶段则需区分各类情况并非全部纳入。
2.科研仪器设备是否需安装、是否进口,计费基数不同。初步设计阶段如果科研仪器设备为进口设备,或者科研仪器设备存在安装与不需安装的情况,则计算项目建设管理费、设计费、监理费、招标代理服务费时,科研仪器设备费按各类情况的规定比例纳入计费基数计算。
政府投资科研建筑项目,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教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的重要保证。而批复的建设投资对于科研项目建设及后期使用效果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立足前期设计阶段,确立切实可行的、合理的概算投资总目标,引导招投标、施工管理等各环节优化的动态投资管理模式将是合理使用国家投资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