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和伟
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运动能力,降低焦虑、融入社会的有效渠道之一。农村残疾人占人口的总数大。因此,农村弱势群里的体育运动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农村残疾人体育运动有较突出的特征,是越来越边缘化的群体。因此,在全面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特殊节点,要重视弱势群体的物质条件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残疾人群体的精神需求。让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到体育文化活动中来,体验社会活动的乐趣,让残疾人实实在在享受到公共体育权益。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残疾人体育活动权益,如何更好地让更多的残疾人队伍体验到体育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十三五”建设进程中的重点课题。
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第十四条规定:“广泛开展残疾人的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以立法的形式,保障残疾人的各项公民权益不受侵犯,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日益规范化、制度化,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人权的尊重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相关保护残疾人体育活动的法律法规的出台,逐步明晰了残疾人享有残疾人体育参与权益的话语权,激发了残疾人群体加入体育活动的热情,使之残疾人的体育需求大幅提高,残疾人和普通大众享有同等参与权益,有效保护弱势群体的脆弱心理,社会更加和谐。
脱贫攻坚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体制会随之发生嬗变,其中包括体育电子文化内容、大数据体育、体育文化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农村体育活动的形式以及内容产生极大的影响,对催进农村体育活动特别是贫困地区体育服务产品向多元化、高层次、前沿品牌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证。随着残疾人人口规模的增加,残疾人科研引起了政府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针对农村残疾人体育的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实际性进展。同时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向全世界宣传了我国伟大复兴的显著成果,彰显了我国人权至上的理念。科技的进步为残疾人体育活动参与注入新鲜的血液,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逐步减少残疾人因残疾而带来的行动不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完成的加快,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以及体育文化市场所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体育公共服务,给贫困农民参加体育生活、欣赏体育赛事以及受益于体育活动健身权利的获得。如何进一步推动“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建立专用体育设施设备,相关文件的公布与实施,为残疾人体育生活权的保障提供了政策保障。在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农村残疾人参与体育生活权服务中,努力打造“节庆体育”活动,举办残疾人体育活动周,提高残疾体育活动的宣传,提高社会关注度,让残疾人体育活动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丰富贫困农村残疾体育活动,满足残疾人社交的心理需求,锻炼身体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残疾人体育生活权的保障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性。
残疾人因身体缺陷在体育活动中可能导致其身体缺陷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的更加突出,这使很多残疾人不愿参与到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残疾人康复训练至关重要,然而在社区体育指导员这方面,缺乏相关专业指导人员,导致残疾人身体康复方面不足,阻碍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另外,残疾人体育相关研究薄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研究主流,研究成果很难在现实中推广。在贫攻坚战背景下,农村残疾人应该参与到终身学习的大潮流中来,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弥补身体残缺,有目的地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利用节假期的闲暇时间把农村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与体育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保障赢农村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残疾人接受体育培训打下基础。然而广大农村残疾人体育健身意识差, 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认知程度较低。因此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合理保护残疾人接受体育培训权至关重要。
脱贫攻坚背景下加快贫困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对加快残疾人体育活动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保障残疾人享有体育公共服务的载体。在现代化进程中,各级政府都是在所谓“业绩”指标工作和服务,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了残疾人对体育公共服务需求迫切,希望政府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能够构建残疾人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和保护策略。贫困农村长期以来残疾人体育公共设施设备相对比较落后,而且农村残疾人体育场地人均占有量低于城市同期水平,城乡间差距较大。统筹规划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合理,人性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逐步优化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大力发展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供给机制,是实现农村残疾人实实在在享有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保证。
残疾人种类繁多,有智障人士、盲人、截肢等类型,因此残疾人需求要用到的体育器材和普通人相差甚远,对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特殊性要求较高,有的甚至需要到专业的康复中心进行锻炼。然而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还在初级阶段,政府和社会的供给机制尚未构建,特别是贫困农村很难保障。因此,在脱贫攻坚背景下要保障贫困农村残疾人体育活动权益,必须提供多元化的公共体育产品来满足残疾人体育的基本需求,在体育器材与体育服务指导方面实行精准帮扶、对残疾人进行分类扶持、分类进行体育活动的运行创新机制,尽量实现脱贫攻坚战略下残疾人体育服务的科学化、合理化、常态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唯有多元的体育产品供给模式,才能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享有公共体育服务权益。
残疾人健身活动的强烈需求,让农村残疾人享受到正常的体育锻炼需求、进而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现在各市县专门负责体育事业的部门已然合并,具体负责到残疾人事业的相关部门出现职责不明晰、多部门交叉管理出“踢皮球”现象,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县(市、区)残疾人协会组织有待加强和完善。对于残疾人体育,很多职能部门形同虚设,无视残疾人的真正需求,在实际工作规划中忽视残疾人群体的心声。因此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背景下需要用于承担责任,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建立以政府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体系,构建一支能真正为残疾人服务的行政队伍,对残疾人体育进行多方位覆盖,进一步建立残疾人体育需求的表达机制和路径。
切实发挥地方高校优势,培养残疾人体育活动培训指导员,建立大学生帮扶残疾人志愿队。截至2018 年12 月31日,我国共有地方本科院校比例较大,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实残疾人志愿者的服务行列。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日益壮大,但是特殊体育指导员比例尚不足,没有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服务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支教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其中包括特殊人群的特殊教育,彻底解决贫困农村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资源短缺的尴尬局面。
农村疾人体育活动和健身器材过于简单,造成残疾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不高,影响了他们的康复与健身。多数残疾人因家庭生活困难,贫困农村残疾人大多数生活在温饱线,参加体育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奢侈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资金的帮扶对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作用显著,体育活动活跃是在恩格尔系数低于40%的条件下出现的。拓宽集资等多渠道的资金筹措,确保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限制因素。
残疾人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以法律法规为前提,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个体给予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帮扶。来改善贫困地区残疾人生活现状,在脱贫攻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是实现贫困农村残疾人享有体育活动权益的重要保证。从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先后制定了多部确保群众体育健锻炼的相关政策,如果相关政策在农村体育残疾人体育实施过程中得到实现和保护以及贯彻实施,那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让农村残疾人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权益将指日可待。
残疾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人类进步的垫脚石,他们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平等享受社会活动的相关权益,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育活动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具有多重价值,不但可以加强残疾人的身体素质,还能满足残疾人的社会交往需求,提高残疾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意识。国家和社会应重视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建设,要加快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农村贫困农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加快残疾人体育设施设备的建设,提高贫困农村资金投入,预防残疾人应有的权利被剥夺。逐步消除城乡、区域之间存的差异,组建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农村残疾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的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问题,以确保社会和谐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