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媒介融合发展至今,5G的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进一步催生了多元化的媒体融合产品,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成为可能。文章在浅析5G技术特征及5G时代媒体融合背景的基础上,从技术融合、内容融合、经营融合三个方面,分析5G所推动的媒体立体融合的成效,以期为5G时代的媒体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5G;技术融合;内容融合;经营融合
【作者单位】徐蕾,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基金项目】 2017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大数据时代高校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A1713)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1.009
一、5G背景下的媒体融合
1.何为“5G”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同4G、3G、2G系统一样,5G网络也是数字蜂窝网络。在数字蜂窝网络中,供应商覆盖的服务区域被划分为许多小地理区域,表示声音和图像的模拟信号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于手机终端,本地天线通过宽带光纤或无线回程连接互联网和电话网络,当用户从一个蜂窝网络穿越到另一个蜂窝网络时,他们的移动设备将自动切换为新的蜂窝网络中的天线,开始新一轮的信息传输。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技术将加速各行业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数字化转型,构建起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支持应用场景由移动互联网向移动物联网拓展。例如,一部10GB大小的视频,4G下载需15分钟,而5G下载仅需9秒;无人驾驶汽车刹车智能控制的反应距离,4G下是1.4米,而5G下是2.8厘米。具备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等特性的5G技术,将会改变人们的移动互联生活,也会改变社会的服务功能与管理机制。
2.5G特征
5G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其优势在于信息处理速度更快、容量更大且成本更低,受众作为5G技术的体验者,其体验感受成为评测5G技术优劣的重要参考指标。
从技术角度分析,5G的特点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5G的數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0Gbit/s,比先前的4G网络快100倍,且5G的反应速度低于1毫秒,高于4G的30-70毫秒。因此,4G网络仅可以支撑手机低数据率的互联网接入,而5G网络将成为家庭网络和办公网络的提供商。
从受众角度分析,“如果说前四代移动通信的发展都是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那么5G 则是为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而这正是万物互联的核心要义”[1],这句话揭示了5G时代带给受众生活的巨变。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即通过用户端的延伸和扩展,最终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物联网普及后,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控制与之相连的智能工具,实现远程管理。5G技术的成熟不仅为受众的通信提供了便利,还实现了5G与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为受众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二、媒体融合是5G时代的必然选择
媒体融合狭义上指在网络、数字等技术基础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在形式上和内容上走向一体化;广义上指包括媒体所有权、人员、资源、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因此,媒体融合不仅是技术融合,还包括内容融合和经营融合,即有效结合新媒体传播终端,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最后再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4G时代的媒体融合虽然催生出一系列融媒体产品,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5G技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新一代的媒体融合成为可能。
1.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受众
受众需求是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因素,媒体想要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获得长尾利润,需要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来生产新的产品,以满足逐渐规模化、差异化的分众市场。
全媒体时代,受众对优质信息的获取表现出强烈需求,VR深度新闻报道、VR 纪录片等全新的内容呈现形式在受众中获得良好反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至2030年,世界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49亿人次,这一社会群体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因此,在信息海量化的媒介环境中,中产阶级对优质的付费信息有着更大的需求及更高的消费能力。预计到2025年,1981年至1997年出生的一代将占据全球劳动力的75%,这代人的成长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成熟,对新媒体、新技术有较强的接纳能力和体验需求。预计到2050年,超过60岁的人口数量将高达20亿人次,是当前老龄化人数的一倍。老龄化人口的大幅度增加意味着老年人医疗保健市场的潜力巨大,对于可穿戴人工智能、智能化信息媒介、卫生保健智能产品,老年人将会有更大的需求。然而,受众的这些需求在4G时代并未得到充分的满足,如提供优质付费信息的媒介还不够成熟,VR、AR等新技术不够稳定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5G技术去完善和解决。
全媒体时代,对于诸如AI主播、讯飞智能录音笔等智能工具,媒体工作人员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新媒体时代对信息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记者在得到消息的当下需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采访并出稿,讯飞智能录音笔就可以在录音的同时将语音内容精准地转化为文字,既减轻了记者的工作量,又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又如AI智能主播,全天候播送信息,不仅使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热点事件的动态讯息,还分解了主持人的工作,主持人便可节约精力,制作更具有人文关怀的深度新闻栏目。
城市将成为媒体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城市化趋势要求媒体行业提高自身的信息服务水平。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 2050 年,全球的城市人口总数将增加25亿,中国也提出了在2050年之前将城市化率提高到 70% 以上的目标。因此,城市化将成为大势所趋,媒体需针对城市化生活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利用5G的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进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立体融合迫在眉睫。
2.媒体融合的可能性:技术
媒体融合最根本的诱因是技术的支持。4G时代,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直接推动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而5G技术不仅可以为手机提供互联网的接入,还能够支持一般性的家庭网络和办公网络。5G实现了计算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互联互通,直接推动了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受众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控制与之相连的智能工具,开启“万物互联互通”的新时代,为推动媒体融合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
3.媒体融合的方向性:产业
在媒介分众化和受众碎片化的时代背景下,以及媒介市场激烈竞争的刺激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必须进行媒体融合,在生产多元化媒体产品的同时降低各环节的成本,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G 时代,信息的获取渠道将更加细分,媒介将成为分众化的媒介,受众不再通过某一种媒介渠道获得全部信息。媒介利用大数据技术可深度挖掘受众的兴趣爱好,进而向目标受众群精准推送相关信息。受众和媒介的双重碎片化使媒体之间必须相互依存,通过融合与合作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在媒介市场上共生共赢,实更高的现社会价值。
4G时代,各媒介之间争夺流量及受众注意力,而在5G时代,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流量与技术资源的加持下,结合自身媒介所积累的流量,将有机会打破这一僵局。融媒体应变流量竞争为留客竞争,即本着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为受众提供信息时,构造一个更加符合受众心境和价值理念的传播场景,让受众在接触媒介时,因为传播场景的优化而更加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内容。
信息的生产过程中经历采集、制作、传播等多个环节,信息的采集和制作要依托内容生产部门,信息的传播则要依托微博、微信、网站等媒介平台。生产传播的环节越多,耗费的成本就越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就越小,因此,各媒体之间可通过融合与合作,促进媒体往集团化、资本化方向发展。
三、5G背景推动媒体“技术+内容+经营”的立体融合
4G技术推动了纸媒、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媒体产业形成 “报网端微”百花齐放、“文图音视”争奇斗艳的发展态势,但媒体融合至今仍存在不够深入、有待完善等问题。5G技术的出现将推动媒体从技术到内容再到经营的全方位立体融合,在强调媒介的文化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1.5G背景推动媒体的技术融合
在5G时代,新技术的支撑使得计算技术与通信技术合二为一,互联网与物联网实现互联互通。通信技术指的是信息交流与传递技术,计算技术指的是运算能力,这两者的互联互通意味着媒体融合可以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技术生态系统中进行。在5G融合技术网中,一方面,计算可以解决通信问题,即自动调高扩容倍数,不再因为网络上某个节点的扩容而导致整个网络必须扩容;另一方面,通信可以解决计算问题,5G技术可以使移动终端具备运算能力,受众可通过手机控制智能设备及智能工具。
4G时代虽然诞生了新媒体,但媒体信息输出的端口仍局限于传统媒体平台。而在5G技术的支持下,物联网可以与互联网互通,媒体可以在手机端连接的任一智能工具上传播信息,每一个智能工具都可以被媒体化,新闻将无处不在。媒体平台的融合将推动新闻生产深度化,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互联互通使媒体可以抓取到更全面的信息,制作出更优质的新闻。但同时,媒体平台的融合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将面临多种智能终端,需要其依据传播媒介的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采集、制作和传播等工作,做到因端制宜。
4G技术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衍生出一批诸如H5动画、微视频等融媒体产品,但传统媒体观念落后、技术不够成熟,导致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媒体融合并未达到预期中的效果,而5G技术的出现为媒体融合提供了更完备的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持。同时,5G将推动诸如撰稿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的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完善全媒体生产线,将新闻工作者从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变身为创意生产者,集中精力创作深度新闻作品。
2.5G背景推动媒体的内容融合
从物理形态上看,媒体的内容可以分为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从载体上看,可以分为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内容融合应从物理形态和全媒体内容生产两个视角加以分析。
从物理形态视角分析。4G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已经将现有的呈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短视频、动图等进行融合,改变了以往广播只有声音,报纸只有文字,不同媒体产品形态不能兼容的局限。同时,也诞生了VR、AR等新的媒体产品,但4G系统下的新技术仍不稳定。而5G系统不仅可以保证全息影像、VR等形式的稳定,还可以支持以下六大媒体应用场景,即超高保真媒体、现场实时体验、用户自制内容与机器自动生成内容上传、沉浸式与集成型媒体、协作式媒体内容生产和写作式的网络游戏。这意味着媒体可以借助5G技术的优势,灵活采取多种内容呈现形式,生产出更生动、更有深度的新闻,权威内容与高新科技的强强联手将吸引大量受众,从物理形态上实现媒体内容的深度融合。
从内容生产视角分析。4G时代虽建立了全媒体内容生产中心,但并未真正实现内容制作与传播的差异化。例如,“中央厨房”虽在理念、机制、流程、产品4个层面逐渐构建起“全媒体中央厨房”,但因技术的缺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壁垒重重,并未真正做到针对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进行内容制作。5G技术的出现将打破不同终端内容产品的壁垒,建立全媒体生产中心,实现“一次生产、多次加工、多功能服务、多载体传播”的融合新闻。
3.5G背景推动媒体的经营融合
2014 年,中共中央出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强大竞争力和传播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当媒体融合经历技术融合与内容融合这两个阶段后,将会进入下一个新的阶段,即经营融合阶段。该阶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将进行深度融合,共同建立融媒体管理机构,更好地发挥管理机构的作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还可以通过更新已有媒体的组织结构,并购重组,建立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融合传媒集团进行经营上的融合。同时 ,制定有助于促进融媒体发展的规章制度,实现集团化管理。经过经营融合后的媒介集团可以共享信息、采编、渠道、销售与广告资源,以升级产业结构体系,降低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的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结语
5G时代,将是一个现实与虚拟无缝结合的全媒体时代,从声音识别、面部识别等技术,到有关情绪识别、情感计算、AR、VR等与人类情绪感官密切相关的技术,再到万物互联、万物互通的物联网技术,在5G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化与传媒业的融合在向更深层次进发。信息通信技术将会不断地更新换代,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体的“融”实际上是社会的“融”,4G时代的互联网将“人与人”联系到一起,5G时代将互联网与物联网相连,在“人与人”连接的基础上实现“物与物”的连接,实现“万物互联”。
|参考文献|
[1]韩春苗. 5G时代与媒体融合[J]. 新闻在线, 2017(21):83-86.
[2]邵培仁. 当新闻传播插上5G的翅膀[J]. 现代视听,2019(3):86.
[3]张馨元. 5G加速构建智能化媒体融合新生态[J]. 现代视听,2019(6):33-36.
[4]刘奇葆. 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J]. 党建,2014(5):9-12.
[5]肖叶飞,刘祥平. 媒介融合与规制融合[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