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静霞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医改不断深入推进及财经制度的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支配的资金及资产越来越多,预算管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科学的、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为单位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支持及保障。
本文主要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预算管理的动因、现状及对策建议,从而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资源使用效益
引言
随着国家对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视,医改不断深入推进,国家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及财政部门投入的逐步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支配的资金及资产越来越多,预算管理在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决策上起了指导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科学的、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为单位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支持及保障。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预算管理的动因
(一)开展预算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着辖区内常住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推进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政府的投入越来越多,加强预算管理,不仅有助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而且对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和控制,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更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
(二)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促进单位持续健康的发展
财社[2015]263号文件中提到“财务和预算管理是公立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促进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规范公立医院收支运行,强化预算约束,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益”。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有加强预算管理,从原来的“用了再算”规范到“算了再用”,才能有效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更有效的促进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贯彻国家医改政策,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预算管理是当务之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有利于贯彻执行国家医改卫生政策,有利于保证财务收支活动有序进行,有利于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强化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保证收支平衡,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
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模较小,管理者大多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出身,管理方面偏重医疗服务质量,对单位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足,以为预算管理是三级医院的事,基层单位规模较小,不必实行预算管理。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偏低,对预算停留在应付完成上级下达工作任务的层面,普遍认为基层单位没法规范预算工作。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多未能较好的实行预算管理,财务工作仍停留在做账结账的事后记录和编制工作。
(二)制度不健全,部门职责及预算流程不明确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预算方面制度不健全,部门职责不明确导致单位工作人员大多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科室无关。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的作用,致使预算独立于管理之外。预算工作停留在财务人员的“闭门造车”中,没有制订合理的预算流程,预算目标及任务分解不到位,导致科室人员对预算工作不积极参与甚至不配合等现象。
(三)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多未能建立预算绩效考核机制,监督不到位,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存在下达文件,但未能发挥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导致单位得过且过,没有制订或不能执行较为有效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不合理,导致预算缺乏闭环管理的重要环节,致使预算管理工作未能做到持续改进。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培训学习,增强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全面预测和筹划,科学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财务和非财务资源,并对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进而推动实现企业战略目標的管理活动。简单的说预算管理是为了实现单位战略目标服务的,是战略目标落地的重要环节,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全员参与,覆盖所有的业务,单靠财务部门唱独角戏是不行的,所以只有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加强对单位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预算管理的培训,让其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分解预算目标任务,发动全员参与,自上而下分解任务,自下而上从各科室做出预算,才能收集到相对全面的数据,从而为编制较为准确的预算计划提供充分依据。
(二)建立健全预算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及流程
1.成立预算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成立由财务部门牵头的预算管理体系,协调各科室积极主动参与,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制订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的预算方法,不简单以去年的各项数据为基础进行增量预算,在参考历史数据的前提下,以当年的目标任务为重点进行分析预测,从而真正发挥预算的管理作用并向上级部门上报较为准确的数据。
2.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
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须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责职,预算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预算资料收集、部门协调、编制。各科室明确本科室与总院的关系,本科室与其他科室的关系,在财务部门的牵头下,各科室更加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自觉调整好各自的工作任务,配合医院及其他科室完成医院的总体目标,并有效配置资产。
3.分解预算工作任务,发动全员参与
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将单位的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科室的过程,从而使各科室规划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发动全员参与,自上而下分解工作任务,自下而上的编制出较为切合实际的预算计划,上下贯通,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预算数据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尽量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的原则,对于特殊事项须报上级部门审批同意再予执行。
4.编制预算方法及流程
预算管理是对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调整、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方式的总称。单位通过预算管理监控发展目标的实施进度,实现经济业务的可控、有序发展,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评价,实现绩效管理目标。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应遵循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预算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应结合单位实际,不脱离单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编制出切实可行的预算计划。
第一步,下发预算编制通知。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牵头部门,可在每年10月编制下发第二年预算编报通知,由各科室按具体部门情况上报预算计划。
第二步,科室上报预算需求。特别是辅助科室对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的评估,更新设备的必要性及资金额度等须作出预算需求说明,临床科室收支情况的预算,所需的人才需求,能力建设方面如进修计划等。
第三步,召开研讨会。由决策部门召开预算编制研讨会,汇总各科室预算情况及总体发展规划,讨论审批本单位预算计划,上报上级部门及财政部门审批。
第四步,下发已批准的预算。根据审批的预算额度开展相关工作,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的原则,更好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五步,预算的调整。原则上不对预算进行调整,但涉及单位发展或国家政策变更有重大调整的,存在对预算执行产生重大影响时,单位按规定程序调整预算并报业务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按审批后要求执行。
(三)预算考核与绩效收入紧密结合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平时工作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及总结,及时查找预算出现偏差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对达标完成预算工作任务的科室给予绩效奖励,从而更有效的推进预算管理工作。
结语
总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有加强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員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相关制度,明确各科室工作责职,分解工作任务并发动全员参与,实行考核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进行整改,使预算管理在财务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才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行业中的竞争力,为单位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章杰.浅谈新形势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本管理[J]经贸实践,2018,No.230(12):36-37.
[2]刘灿辉.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10):281-282.
[3]于萍.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17(13):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