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出路的探寻

2020-02-28 11:53张谊
长安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困境

张谊

摘要:“有话说不出”是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问题。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常常都会遇到“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情形。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克服这种窘况,达成所想所感与语言文字的无限接近,实现语文教学困境的突破。

关键词:语文教学;困境;语言文字;语文教师;思考与表达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20)01-091-02

生活中,每当内心有千万的语言、万千的景象,却无法用语言文字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时,我们会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语文课程与教学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这种窘况?达成所想所感与语言文字的无限接近,这是语文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出现困境的原因

语文课程与教学是—条既熟悉又陌生的道路。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从小就接触语文,所以这是熟悉的,但这仅仅是对汉语的熟悉,都算不上是对语文的熟悉。对专业的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教学是熟悉的,更是陌生的。就是因为这样熟悉又陌生的矛盾,让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这条道路上迷失、混乱,甚至完全失去方向。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自身知识匮乏,表达能力欠缺

老师人人都能做,但优秀的、专业的老师不是人人都能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话语、动作、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试想,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时常遇到有话说不出的窘迫,是不是也与语文教师有关?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有一定关联的。在一些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发提问一带而过或者根本不作应答,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想象表达的空间。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有话说不出不是很正常的吗?语文教学出现“眼前有景道不得”的困境不是很正常的吗?再有,教师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严重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出现说不出,道不明的情况。若让教师离开教参教辅或在课堂上不带教案进行讲课,在对课文进行总结分析时会发现,大部分教师对课文的总结就只会是那几句话、几个词翻来覆去地变着花样了说,想不出、表达不出新颖的词,甚至更为糟糕的情况是根本表达不清楚,搞得学生一头雾水。这样的状况连老师自己都表达不清楚,怎么要求学生清楚明白地表达所感所想呢!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困境的存在与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脱不了关系。

(二)学生思考与表达的空间小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几乎都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的参与度极低,他们思考与表达的机会自然就没有了。“一篇课文教到什么程度合适?要一字不落地讲全、讲深、讲透,还是挑一些段落讲讲就行?”对语文教师而言,我们需要好好地思考和处理这个问题。但事实是,大多数老师并没有深思过这个问题,仍是坚持“满堂灌”,把所有的知识内容一字不落的都教给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只会忙于埋头记笔记,说话的时间都没有,更何况来思考问题和表达想法呢!学生在这种极端的教学模式下,思考与表达的空间大大减小,甚至使这种空间完全不存在。正是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普遍存在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与表达的机会,才出现了“有话说不出”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困境。

二、走出困境的方法

“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想要走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困境,关键是要找到这个困境的突破口,在突破口处下功夫。教师自身知识匮乏,表达能力欠缺、学生思考与表达的空间小,这两个原因导致语文教学困境出现,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人手,化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困境,帮助学生克服“眼前有景道不得”的这种窘迫。

(一)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因教师自身知识匮乏,表达能力欠缺而出现的语文教学困境,其实质就是教师的语文素养不高,文本解读能力不够,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因此,为了突破“有话说不出”的困境,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文本解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走入文本是对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时的首要要求,只有走入了文本,教师才会以一种从容的心态不紧不慢地细细品味源自文本内在的情怀,才会以一种散步的姿态不急不躁地去发现文本带来的诗意。那么如何走入文本?该解读什么呢?这就要和我们接触到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了。“文本中特定的语言文字和生活世界要完全一致”,语文教师要擅于把二者贯通起来,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去捕捉与再现对应的生活世界情景,把文本还原成一个画面、一段场景、一个故事,这样文本就会变得丰满而富有诗意。只有教师真切地体认到了文本深层的诗意,才会也富有诗意的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與学生交流。在这个诗意的分享交流过程中,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在思维与表达上的正确的、充分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走出“有话说不出”的困境。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走出教师“有话说不出”的困境。语文教师与学生这构成语文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克服了困境,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困境自然就能找到路的出口了。

(二)给学生留白

还是这个问题:一篇课文教到什么程度合适?要一字不落地讲全、讲深、讲透,还是挑一些段落讲讲就行?涉及到这个问题时,我们普遍的回答是要视课文而定,具体课文具体分析,几乎没有人明确地说“给学生留白”这句话。想要走出语文课程与教学上的困境,最重要的是还给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有思考与表达的空间,允许学生大胆的想象、自由表达。这也就是新课标倡导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因。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所要的做就是用最小的部分给予学生最精华的内容,以付出的最小的解读努力找到最简捷的路径,给予学生最有意义的内容。这样,在给予学生思考与表达空间的同时,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就从写作这个点来看,给学生留白显得更为重要。“语文课堂的留白的确是一门艺术,从留白处挖掘文本的诗意因子往往会调动师生的细腻情感和发散思维,会让诗意语文的课堂充满创造美。”写作就是要给予学生充分想象与写话的补白和自由。PH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心理个性,允许学生的“胡思乱想”和“游戏天性”,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心灵,促进生命成长。其次,注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层次去思考问题,对那些开放、多元化的文本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读出自我。最后,对于那些富有意境的充满美感的教学内容时,更应该倡导学生打开思路、运用想象去还原画面,感受诗意。在这样留有空白的,可让学生自由思考与表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能够达到语言文字与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无限接近,所遇到的“说不出,道不明”的语文教学窘迫情况也就自然会被削弱了——当然,要让语文教学的困境完全消失还是不太可能的。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困境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跟踪导练(一)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