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君陆与旅京华侨学会

2020-02-28 11:52董立功
书屋 2020年2期
关键词:事务局蔡元培华侨

董立功

民国初年,在北京活跃着一个由归国华侨和侨生组成的社团——旅京华侨学会。这个学会以交换智识、联络感情、促进教育、提倡实业、灌输祖国文化、宣扬政府德育为宗旨,旅京华侨学会的发起人即为萨君陆。

萨君陆这个名字,今天对于大家而言已经非常陌生了。但在民国初年的侨界和教育界,萨君陆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风云人物。他不仅是旅京华侨学会的创始人,而且与蔡元培、张謇等社会名流交往密切。

萨君陆,又名萨福绥,字幼实,生卒年不详,福建闽侯人,系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的族侄。萨君陆夫人杨鹤龄,出身书香门第,能诗善文,思想和观念较为开明。萨君陆与杨鹤龄共育有四个子女——长女萨本祥、长子萨本铁、二子萨本栋、二女萨本祓。

1901年,萨君陆进入南洋公学特班就读。不过,他在南洋公学读书的时间并不长。学者石慧霞在《萨本栋传——民族危机中的大学校长》一书中认为萨君陆离开南洋公学的时间为1903年,此说不确。事实上,早在1902年11月,由于部分学生对学校教习和管理人员不满,南洋公学爆发了学生退学风潮,当时在特班就读的萨君陆于11月16日选择了退学。

退学之后,萨君陆辗转来到日本,后就读于日本明治大学。当时与萨君陆一起在明治大学就读的还有钟麟祥、王振先等人。巧合的是,钟麟祥和萨君陆学成归国之后均担任了福建省视学一职。

宣统三年(1911)二月,萨君陆曾以福建省视学的身份赴缅甸考察华文教育。缅甸当时有一所“中华义学”,该校1904年创办初期只有六十余名学生,后增加至一百二十名。在萨君陆提议下,“中华义学”后改称“中华学校”,萨君陆还为“中华学校”向清政府的学部申请助学金若干。

1912年,北京的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也正是在这一年,萨君陆的长子萨本铁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3年7月,萨君陆次子萨本栋也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由于两个孩子相继考入清华学校,萨君陆选择北上谋职。1913年8月,萨君陆来到北京。由于有过在福建省担任视学的经历,萨君陆很快被北洋政府教育部聘为视学员。不过,萨君陆在北京的职业并不固定。北洋政府编辑的《政府公报》显示,萨君陆于1914年5月16日又被教育部聘为中央观象台技士。

萨君陆与华侨事务发生密切联系始于“侨工事务局”的设立。北洋政府初期,中央层面的侨务工作由内务、外交、农商三部共同管理,三部共管体制的一个弊端就是决策效率低下。为了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系,福建省于1912年建立了暨南局。暨南局虽然由地方政府设立,但它却是我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华侨事务的政府机关。在了解到暨南局的优势之后,1917年9月,北洋政府公布了《侨工事务局暂行条例》,正式设立侨工事务局,首任局长为张孤。侨工事务局共设参事四人,萨君陆即为四位参事之一。

在侨工事务局工作期间,萨君陆直接参与了侨工招募、侨工权益维护等工作。但侨工事务局处理的仅仅是与侨工相关的事务,而对于侨商回国兴办实业、侨商子女回国求学、归国留学生所遇困难等问题则没有涉及。而且1917至1918年间,北洋政府忙于内部争斗,无暇顾及侨工和侨商事务。鉴于此,萨君陆等侨领创办了旅京华侨学会。

萨君陆等人申请设立旅京华侨学会的时间为1918年11月24日。事实上,要设立旅京华侨学会,当时必须得到京师警察厅、教育部、侨工事务局等部门的批准。萨君陆以具呈人身份向上述三个部门提交申请的时间是11月22日。两天后,即11月24日,京师警察厅批复同意,教育部和侨工事务局则于11月27日批复同意。

旅京华侨学会创立伊始,办有一种《旅京华侨学会会报》,后在蔡元培的建议下改名为《华侨学会杂志》,简称《侨学杂志》。《侨学杂志》为半年刊,封面由前清进士、时任国务院秘书长郭则沄题签。《侨学杂志》以发挥国民教育精神、推广内地实业计划、详陈世界殖民状况为宗旨,编辑部地址位于北京东单三条太平红楼二号。杂志为半年刊,每年二月、八月各出一期。

在学会正式成立前,萨君陆等人就给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侨工事务局局长张孤、前清状元张謇等社会名流去函,并附上学会的简章,邀请他们担任学会的特别会员。由陈懋修整理、刊登于《侨学杂志》上的《特别会员往来书简》显示,萨君陆给蔡元培去函的时间为1918年11月20日,蔡元培则当天就给萨君陆回函,表示愿意担任特别会员。张孤、张謇则分别于11月27日、12月21日给萨君陆回函,表示愿意担任特别会员。

旅京华侨学会虽然于1918年11月24日获准成立,但迟至1919年4月7日才召开了成立大会。1919年8月出版的《侨学杂志》第一卷第一期上,刊登了由旅京华侨学会文牍员杨剑光编写的《会议录》,其中“成立大会”部分详细记载了旅京华侨学会召开成立会的情况:“民国八年四月七日下午二时在中央公园来今雨轩开成立会,来宾如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教育次长代表覃寿堃、侨工局长张孤、议员何海鸣、内务部秘书林彦京、中央观象台长高鲁、北京大学学生储蓄银行经理吴宗寿诸先生等均莅会。”

可见,旅京华侨学会召开成立大会的时间是民国八年(1919)4月7日下午,成立地点是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来今雨轩始建于1915年,由当时中央公园董事会发起成立,初为茶馆,后改为饭馆,是民国初年京城名流的聚会场所。“来今雨轩”轩名由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所定,意取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秋述》小序,指朋友欢聚一堂之所。

旅京华侨学会成立大会召开当天,到场的除了蔡元培、覃寿堃、张孤等各界名流之外,还有三十二名普通会员。根据《旅京华侨学会暂行简章》规定,普通会员每月须向学会交纳五角会费。即使如此,申请入会者依旧络绎不绝。截至1919年8月时,旅京华侨学会会员已增至五十四人。

旅京华侨学会的业务内容包括:调查回国留学生之状况、调查海外侨民教育之状况、介绍回国求学侨生进入国内各学校、向回国侨商建议国内应办之实业。从1918年11月24日至1919年3月23日,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旅京华侨学会筹备委员会密集召开了六次临时干事会,萨君陆每次均出席,并组织干事们讨论了学会的会议规则、办事规则、收付款项规则等。

旅京华侨學会成立后,即在协助华侨子女回国就学、维护回国侨商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为厦门是著名的侨乡,也是侨民返回祖国的重要通道,萨君陆曾以旅京华侨学会主任的身份致函厦门道道尹陈培锟,请他注意保护回国侨民。陈培锟于1919年8月16日给萨君陆回函,表示“自当令行所属,随时加意保护,以慰侨民内向之忱”。

1916年,北京民国大学正式设立。该校于1920年9月进行改组,并推举蔡元培担任校长,张一麟为校董。根据该校制定的规程,华侨学生在入学方面享有优待,优待规则如下:

1. 已在中学毕业之华侨学生,如有该地华侨商会、教育会、中华会馆或旅京华侨学会之证明,并经本校审查合格,得于每学年开始时升入本校。预科肄业,免受入学试验。

2. 请求入本校预科华侨学生,如同时有二十人以上,本校得酌量情形,为其特开补习班,补习考入本校预科必习之功课。

3. 补习班生应纳之学费及讲义费,届时酌定。至膳宿各费及所守之规则,概与正科生同。

可见,在协助华侨子弟回国深造方面,旅京华侨学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中学毕业的华侨学生,仅需旅京华侨学会的一纸证明,即可免试升入北京民国大学,并在学费、讲义费、膳食费等方面享受和正科生一样的待遇。

在民国初年的中国,政局动荡不安,政府的侨务工作也时断时续。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民间社团,旅京华侨学会在维护华侨利益、促进华侨子女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由于资料缺乏,旅京华侨学会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后的活动情况不得而知。不过,旅京华侨学会在中国华侨史上的作用不应被忽视。作为旅京华侨学会的创始人,萨君陆这个名字也不应被遗忘。

猜你喜欢
事务局蔡元培华侨
我的华侨老师
山西省退役士兵参加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生报名资格审查表
山西省退役士兵参加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生报名资格审查表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启用西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印章的通知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蔡元培的气度
国务院设立金融事务局协调“一行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