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教学质量治理安全体系的建议

2020-02-28 20:35:17王人杰
经济师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质量管理

●王人杰 赵 杨 孙 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①对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高校质量发展必须创新质量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实现从教学质量管理向质量治理的根本转变,从而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目标。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使得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等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并实施了以评估、检查为核心的高校水平评估、合格评估(针对新升本科院校)及审核评估的质量管理活动,2018年1月末,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是我国首个高等教育国家质量标准,对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意义重大。

一、高校质量治理的内涵及核心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10月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公报《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认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教学与学术计划、研究与学术成就、教学人员、学生、校舍、设施设备、社会服务和学术环境等,除了自我评估外,由专家尤其是有国际经验的专家进行外部审查,非常重要。应建立独立的国家机构和确定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②。可见,高等教育质量,不仅包含高等教育的所有活动,还与经济社会等外部因素相关联,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和艰巨性;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使得影响其主体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一般认为,治理是公私机构管理其事务的各种方式的综合。而关于高校质量治理的内涵,笔者认为李明磊、王战军两位学者的定义较为全面:“为确保高等教育的功能和活动符合其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以质量标准和教育目标为行动指南,公共组织、私营组织和个人等诸多行动体共同参与、持续互动的过程。”③显然,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治理的目标。标准体系、组织体系和法律规范制度体系是高等教育质量治理的体系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中:质量标准体系是核心,治理组织体系是实施保证,法律规范制度体系是重要依据。

高校的质量治理具有重要的价值。“质量”是高等教育治理的目标,“治理”是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手段。与质量管理不同,质量治理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治理行动,因此,实现高等教育的质量由“管理”向“治理”转型,是新时代高校质量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需引起高度重视。

1. 高等教育质量治理是促进教育质量可持续提升的动力源泉。高等教育的高度的开放性及社会关联性,必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已不仅仅是高校和政府的责任,还需行业企业、专业学会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因为仅凭借高校和政府的力量不仅无法完成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目标,不可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需求。而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还具备高校所不具备的资源、信息、技术等优势,在高等教育质量治理中,对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有着自己的价值和利益诉求,这种价值诉求还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能否达到社会经济发展所期望的水平。因此,发挥好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在高等教育质量治理中的作用,有助于凝聚全社会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共识,整合优质资源,形成治理合力。

2. 高等教育质量治理是破解制约学校教育质量有效提升问题的根本出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治理过程,如学校外部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政府公共政策、企业需求、高校之间的竞争等,这就要求高校的质量改革构建起多方参与、民主协商、协同推进的质量共治机制,形成政府、高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协力共进的治理格局。但近年来,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管理却在不断弱化,一些高校参与教育部组织的政府层面的质量评估多是出于政府要求和社会问责的压力,“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并未在师生中形成共识而流于形式。就是说,行政力量主导的质量管理机制难以解决高校中的多元价值,更无法实现整合社会多元力量、促进高校以质量发展求生存目标的实现。这不仅造成了高校质量管理的碎片化,还造成了高校质量管理资源的内耗,严重影响质量管理效益。

3. 高等教育质量治理是激发高校的质量主体意识与责任担当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很多高校进行了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但仍未摆脱遵从于高度行政化的技术管理范式,形成了与科层文化高度同形的质量管理文化,体现出“泛行政化”的倾向,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师生作为质量主体的责任与自觉意识,弱化了高校师生对质量文化的坚守。因此,“高校要通过重构高等教育质量治理体系,摆脱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对教育质量主体的文化窠臼,重新焕发高校师生对质量文化的自觉坚守,激发高校师生对教育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与自觉意识,引导高校师生自觉守护高等教育的学术质量底线,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有效构建,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与文化支持。”④

二、高校质量管理亟需向质量治理转变的迫切性

1.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弊端需要高校由质量管理向质量治理转变。现行的依托政府和高校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浓郁的行政化色彩。但随着高校质量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作为质量管理的技术手段倍受重视,使其管理功能不断强化,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已成为对高等教育质量要素和过程进行精确控制与管理的“工具”,这种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抹杀了质量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脱离了高校质量的多元本质。将教学质量置于管理标准与技术的后果,会严重挫伤师生参与质量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偏离了质量管理服务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因此,高校要实现由目前的质量管理向今后的质量治理的转变。

2. 高校内涵式发展亟需高校从质量管理向质量治理转型。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对高校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改变教学质量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依据。而原有的高校质量管理已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质量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亟需构建质量治理体系以实现质量管理的转型创新发展要求。当前,高校教育质量改革必然要涉及到政府、行业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调整,涉及到高等教育资源和质量要素的优化。“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深化改革创新,破除束缚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旧有体制,确立新的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理念与治理模式,推动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由质量管理向质量治理的根本转变,从而有效增强高等教育质量治理能力,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④

3. 高校内部教育质量治理体系的构建亟需现代大学治理理论的支撑。现代大学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表明,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的发展尤其是高校质量保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高校要基于“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理念,以治理理论为指导,以师生为主体,构建有针对性的高校质量治理体系。对于教师而言,要注重发挥其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的主体作用,尊重并切实维护好教师的利益,发挥其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性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应构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质量治理机制,关注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发挥自主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总之,在构建教学质量治理体系中,要注重发挥师生等主体在教学保障体系建构中的作用。

4. 高校外部教育质量治理体系的构成亟需公共治理理论的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治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公共治理理论的指引。公共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主体间责任权限的模糊性、权力的互动性与依赖性。据此,高校应重视构建多主体参与的、网络式公共治理结构。显然,政府不是治理的唯一主体,而市场、非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也成为主体。“这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服务者,加强对高校发展的引导与监督,保障高校平稳发展。同时,高校治理手段也在逐步实现多元化,合理有效的市场竞争手段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逐步突显。”⑤

三、教学质量安全与高校治理的关系

质量是高校教学的生命线,而安全则是教学中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在高校中,质量与安全是辩证统一关系。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的主题,必须抓紧、抓实、抓细。教学质量安全是确保教学中心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基础和保障,抓安全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抓教学必须确保安全,没有安全的保障,教学秩序就无法正常运行。

实践证明,教学管理越严格,制度越落实,教学安全就越有保证。为此,要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必须在教学治理中融入从严治教理念,保证各教学环节依法运转、依规运行,依制实施,依标考核,以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落实来保障教学质量的安全运行。对此,必须强化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计划是教学实施的纲领,有效实施教学计划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安全的保证。如果随意性大,必然增大教学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二是严格教学安全和监督制度。分层次、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督促检查教师落实教学法规的情况。对重点过程、重点环节实施重点监督,发挥教学督导作用,对教学运行实施全程监控,杜绝教学安全事故。三是严格执行教学设施设备检查维护制度。教学设施设备故障,不仅影响教学计划的实施,还会影响教学质量。必须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对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设施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为教学安全提供支撑。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永恒主题,教学工作必须紧紧抓住教学安全这个中心不动摇,教学质量的中心意识必须永远烙印在心中。当前高校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训任务紧贴不够,实训内容简单化、方法程式化,讲授重形式、走过场,考核低难度、低标准等。主要原因是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没有真正树立严格施教的思想,因而影响和制约了教学指导思想和计划的实施。

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安全,两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必须两手抓,两手硬。要始终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做到制度完善、责任到位、管理过硬、监管严格,把教学安全责任制压紧、做实。要自加压力,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如果降低教学标准,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就难以出色完成就业后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只有全面落实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教学安全保障措施,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

四、加强高校质量治理、构建质量安全体系的几点建议

1.完善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致力构建符合高校专业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及资源优势,制定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持续优化课程设置,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致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特色师资队伍激励机制。教师是教学质量治理的主体,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教学治理的质量;致力强化教师培训,采取各种方式支持教师进修、培训、学术活动,开展“帮、传、带”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提升治理能力提供支撑;致力教师的激励,调动教师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设立具有挑战性、针对性、差异性的目标,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为教师积极参与决策提供条件,使教师参与决策的同时不断提高个人能力;致力强化教学场地、设施设备的建设及投入,改善教学条件。重视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及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质量文化氛围。

2.创新高校外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对高校实施宏观调控,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与政策,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支持,保证高校的办学方向及财政投入,对办学不规范的督查及惩处,保证高校自主办学、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科学发展。借鉴国家审核评估制度,构建完善的高校内部自身评估机制。校内自身评估机制应考虑到各种利益相关者,实施多元化主体参与的自身评估。“一方面,应保证评估主体多元化,使政府、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学生都能切实参与到教育质量评估之中。另一方面,应实现评估动态化,根据高校教育内容变化,制定动态化评价指标。”⑤高校要强化与社会、行业企业的联系,了解社会、企业的需求,进而不断完善质量治理建设,更好地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重点提升二级院系教学质量治理能力。二级院系是高校基层组织单位,是高校运行的基石。提升院系教学质量治理能力,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满意的服务。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依赖于院系的教学质量治理能力的提升。因为高校质量治理水平的高低,是由基层教学组织的认知和实践水平以及治理能力决定的,依赖于院系和教学基层部门质量治理的有效和完善。应树立改进服务教育和教学的针对性及提高服务教学质量的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素养来提高质量意识,不断自觉调整、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功能,提升院系质量保障实践水平和保障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治理能力,“完善并强化院系教学管理的质量意识和教育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治理能力整体提升,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促进学校综合发展和社会认可度,从而最终达到服务于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的终极培养目标的实现。”⑥

4.高校的质量治理要精准施策。对高校而言,要明确内部治理的战略定位,把教学质量治理自觉纳入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中。要致力提升师生的质量治理认识及参与意识、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贡献”的氛围。院系是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主体,更是学校质量治理承载主体,所以对于院系而言,要转变观念,加强自身教学质量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提升治理工作的系统化、程序化、条理化水平,教学管理应周密严谨,协调运转,针对专业建设、特色优势、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等主要环节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基层学术组织是高校学术资源的基本载体,通过基层学术组织,解决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鱼目混珠问题,推进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对教师而言,发挥教师课堂第一责任人作用,坚持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推进“课堂革命”,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而言,要学会如何学习,为谁学习、为什么学习,要懂得自身的责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7- 10/27/c_1121867529.htm

②赵中建.21 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1998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概述[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1- 8)

③李明磊,王战军.高等教育质量治理:从基本概念到体系组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73- 177

④刘强.从质量管理到质量治理: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创新图景[J].当代教育科学,2019(7):55- 60

⑤林少栋.构建多元联合治理的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8(19):40- 42

⑥黄彬.以学生发展为本完善高校管理,提高院系教学质量治理能力[J].经济师,2017(11):214- 215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质量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质量”知识巩固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26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