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0-02-28 10:08郭长义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8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干部制度

■郭长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高校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提升高校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新时代高校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高校的有效治理不仅取决于治理结构,更与其治理过程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1]领导干部是承担高校治理过程的中坚力量,是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推动者。高校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有效提升,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高校内部办学活力和创造力,提高高校的内部治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体现了从管到治的转变。但客观而言,目前高校的一些领导干部队伍在认知和施为上还停留在“管”阶段,有的能力素质欠缺,遇到问题不知所措、束手无策;有的工作落实打折扣,开展工作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无尾;有的开拓创新能力不足,思想落后、观念过时、默守陈规;有的纪律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等等。高校领导干部与“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能力堕距”[2],不适应新时代高校治理现代化需要,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加强高校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建设。

1 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推动事业发展,干部是关键。高校要把20字好干部标准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遵循,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群众公认、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治理水平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完善干部选任制度。要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时修订高校处级、科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制定选人用人各环节的操作指南,改进选人用人方式,有效运用干部无任用测评和非定向推荐,运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干部担当尽责和群众公认度情况,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担当能力强的干部挑出来、用起来,树立靠工作、靠实绩、靠人品、靠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力。

(2)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要重视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与选拔,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制定干部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着眼高校中长期事业发展需要,在全面分析、深入研判、准确把握干部队伍情况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增强干部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针对性地做好中青年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发现、培养、选拔工作,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做到老中青干部梯队配备,同时正确处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和用好其他年龄段干部的关系,保持干部队伍合理的年龄结构,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让整个干部队伍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

(3)完善干部管理机制。高校要建立动态的干部管理机制,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的干部要通过交流调整、转任非领导职务、降职免职等方式予以处理,使干部真正能上能下,有效解决干部“能下”问题。要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制定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评体系,落实二级单位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开展党建述职评议和干部年度考核,对基层单位履行党建和思政工作主体责任、推动各方面事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选优和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2 统筹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健全基本知识体系,打牢干部的理论之基、能力之基

要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提升高校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丰富干部知识储备,完善干部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

(1)夯实理论素养。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建立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以理论滋养初心、以理论引领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干部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规党纪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强化廉政教育,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2)提升业务水平。领导干部自身专业素养与所在岗位的适应度直接影响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效。高校要把提升干部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作为干部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开展干部在职期间的管理业务培训和新提任处级干部的任职培训,增强干部的工作本领,着力提高干部谋划运作、依法治校的能力,着力提高干部运用新媒体和网络信息化技术开展工作的能力,着力提高干部处理复杂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着力提高干部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

(3)强化法治思维。“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对高校而言亦是如此,只有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方能使学校的治理水平实现质的提升。高校领导干部作为治理的主体,必须带头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真正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精神贯穿于实际工作中。但当前有的干部法治意识还不强,违规操作、拍脑袋决策等情况依然存在,必须加强培训,通过普法教育、法治讲座、警示教育等形式,切实把法治思维植入领导干部的思想中,让干部行为、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在法治框架内有序运转,提升学校的治理水平。

3 加强干部执行力建设,做到有令必行,切实把思路举措转化为办学成效

“执行是领导干部抓落实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能否做到立即执行,是否善于精准执行,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3],也是衡量高校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1)强化制度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必须提高干部对制度的执行力。要强化制度意识,对制度心存敬畏,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按制度办事,按制度行使权力。提高制度执行效能,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科学决策能力,掌握科学执行方法,让制度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要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防止好制度成为摆设虚设,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

(2)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基层单位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对基层单位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施量化考核,确定评定等级。考核结果与目标管理绩效奖励挂钩,与被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职工考核挂钩,与办学资源配置挂钩。要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以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的有效落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3)强化督查督办。加大对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各类重点任务,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及其他专题会议形成的会议决议,校领导有关批示意见、交办的工作任务等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办力度,建立工作台账,台账任务实行“编号制”,落实责任实行“挂号制”,解决问题实行“销号制”。学校把督查督办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凡因落实不力而受到通报批评的单位,取消其校级先进单位评选及主要负责人年内考评优秀资格。

4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既要严管也要厚爱,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能力素质,是加快高校事业发展,提高治理水平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境界觉悟、担当作为、作用发挥情况决定着工作的进度、水准和成效,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治理成效。

(1)加强政治历练。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坚决破除“圈子文化”等积弊,不断厚培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2)推动作风转变。全面提高干部的工作效能,不断增强干部的执行力、思考力、完成力,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要定期沉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做好常态化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工作,积极主动解决师生的关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师生,树立良好形象。要聚焦主责主业和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有效运用督查考核、追责问责、干部调整等手段,引导干部增强担当作为精神,加快工作节奏,注重工作创新,强化分工合作,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合力。

(3)从严管理监督。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强信访举报查核,认真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和约谈提醒等制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对无视规定、心存侥幸、知纪违纪的干部要依规依纪严肃处理,以儆效尤,达到处理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

(4)真情关爱干部。落实干部待遇、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等政策措施,完善与实绩挂钩的激励机制,让付出得到回报,让耕耘得到收获。关注干部的生活、思想和工作情况,给予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关心干部的身心健康,对患病干部及时慰问探望,让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正确对待受处理处分的干部,做好跟踪帮助工作,建立联系人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状况、精神状态和现实表现,对表现突出的应予以提拔或者进一步使用。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干部制度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弘扬石圪节精神 锤炼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