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学丽
财务管理,是法人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涉及到资金的筹集、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分配等各个方面。由于各种体制、机制上的原因,由于事业单位长期存在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管办不分的弊端,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薄弱。许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低下,还有许多事业单位实行粗放式财务管理。
2018年以来,各地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以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为依据,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三分原则”,逐步建立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明确提出,要将现有的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经营类事业单位三个大类;公益类事业单位还要划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公益三类事业单位三个小类。——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推动事业单位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提供了契机。各类型的事业单位都应当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负责开展行政管理、公共服务、教育、科研、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各方面的工作和社会服务,社会生活离不开事业单位。另一方面,许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薄弱,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当顺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主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具体来说:
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大方向是:职能归位、机构调整,逐步剥离行政类事业单位的经营服务性职能。因此,行政类事业单位实行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应以行政类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财务部为中心,设立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对本部门财务局下辖的各个行政类事业位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合算;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履行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财务公开、薪酬发放、集中预算外收费等各方面的职能,这样可以有效节省行政类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同时加强对经费使用的控制力度。
1.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包括党校、科研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学校、公共卫生机构、公共档案馆、公共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法律援助机构,等等。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面对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不宜由市场来配置资源。因此,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1)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务由政府负担,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得开展经营活动;(2)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经费由当地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收入必须完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支出必须完全由财政拨付,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收入不得与本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相互挂钩,财务部门则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资金收付实行全过程、透明化管理。
2.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包括技术推广机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基础应用科研院所、社会福利机构,公共体育场馆,体育训练基地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可开展经营活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同样需要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必须纳入本单位的预算,实行统一核算、统一财务管理。
3.公益三类事业单位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包括职业培训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等。公益三类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基本上与市场接轨。公益三类事业单位要实行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由公益三类事业单位自主摸索;政府部门只通过购买公益三类事业单位的服务等方式予以间接支持。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政府的重复投入。
经营类事业单位今后要有步骤地转型为企业。经营类事业单位落实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加快转企改制,深化内部改革,将经营类事业单位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而后,经营类事业单位自行实施财务管理,政府财政不再为经营类事业单位拨付经费。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存在着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管办不分的现象,导致许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薄弱。当前,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应当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主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以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继而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取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