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需求“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要求,毕节市2020 年用水总量需控制在17.74 亿立方米,2030 年用水总量需控制在18.97 亿立方米,但是根据《贵州省毕节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修编)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预测,在p=80%的来水条件下,2020 年和2030 年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需水量分别为27.47 亿立方米和38.60 亿立方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与划定的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推广和使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对毕节市解决水资源问题意义重大,将会减缓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量,减缓汛期暴雨来临时城镇街道、路面的集水给行人、车辆造成的不便,降低发生洪涝风险的概率,对城市区域环境的绿化、清洁具有重要作用,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响应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号召的重要举措。因此,该工程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1. 概述。毕节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05.3 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1.89亿立方米,人均1497 立方米,境内多为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暴涨暴落,水资源你时空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率较低,属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地区。由于降雨强度大,较易形成地面径流,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缺乏水源,极度缺水的乡镇村级主要是通收集屋顶水,然后经简单过滤处理后引流到水窖或者水池,以解决人畜饮水和生活非饮用水问题,但管护机制不健全,水窖工程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2.毕节市雨水集蓄利用方法。①山区屋面雨水集蓄利用。通过利用屋面作为集雨面,并进行拦水设计,将收集的雨水用管道引流到水窖或者水池进行蓄积利用。这种雨水集蓄方法投资小、见效快,可以作为农村居民非饮用生活用水、畜禽用水和灌溉用水。在缺乏水源,严重缺水的地区,通过过滤、消毒等处理后,也可以作为饮用水水源。②园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规划较好的新建生活小区、游乐场、公园、停车场或类似的环境条件好的城市区域,可以将屋面、绿化地带和路面的雨水径流收集到蓄水池,作为绿化环境、清洁道路、停车场、洗车、景观用水和建筑工地等供水水源,有条件或需要时还可以作为清洗衣物、冷却循环、冲厕所和消防用水的补充水源。毕节市行政办公中心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③雨水的间接利用。雨水的间接利用是采用雨水渗透地面将雨水下渗然后回灌到地下,以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水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降、洪涝灾害的发生。目前毕节市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在规划条件较好的新建小区、公园、道路、停车场铺设透水砖。
3.毕节市雨水集蓄利用。毕节市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正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诸多的技术难题和约束。但是,毕节市七星关区利用2015 年9 月被水利厅确定为第一批省级节水型社会创建重点县的契机,开展节水科研,拓展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即开展雨水回收利用试点工程建设,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试点项目,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卫生间冲洗和绿化灌溉使用。
1.存在的问题。①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分布不集中。由于受地理位置限制,山区屋面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分布较散乱,且大多数是村民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水窖工程,并没有纳入村镇综合规划,导致后期建设不能达到因地制宜、方便施工、节约成本的效果。城区前期规划也往往忽略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建设,造成后期设计、施工难度大。②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毕节市山区屋面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主要分布在极度缺水而又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农村,供用水设施较简陋,一般情况下,群众主要靠收集“望天水”(雨水)来缓解人畜饮水紧张问题,而雨水来源主要是农村屋顶面,集雨面积和蓄水容量相对较小,造成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发生。此外,由于缺乏专门的集流场地及沉淀过滤设施,水质不达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③资金投入力度小,节约用水成效不显著。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已经基本保障了生活用水不愁问题,但是城镇绿化清洁、公共机构、工商业用水等用水需求大,推广和应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节水潜力也较大,但是大多数单位受资金限制,不愿投入资金利用雨水,造成普及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难度大,节水效果成效不显著。
2.对策建议。①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在前期规划布局选点过程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工程实地勘察,充分收集前期设计需要的集蓄用途、集雨条件和区域水文地质情况等资料,因地制宜、确保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质量。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具有很大的节水潜力,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在公共机构和规模以上住宅小区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其他各方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此外,应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鼓励群众投工投劳,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③探索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推广和普及奖励机制。本项措施主要是针对自备水源用水户生产用水,尤其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火电等对水质质量要求不高,但取水量较大的行业,鼓励优先使用雨水。对在水资源节约中作出贡献的,依法依规给予适当奖励,激发群众对节约用水的积极性。④加大宣传力度。把宣传国家颁布实施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纳入常态化工作。加大对县(区)、乡(镇)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采用上下联动机制,指导用水户算水仗,通过计算近期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投入资金和工作建成后远期节约的水资源费或者水费作对比,引导用水户积极参与推广和普及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重属性,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单元,是缺水山区农业生产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倡导“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全新理念指导下,大力推广和普及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刻不容缓。
大力推广城区雨水集蓄回灌工程。通过城市绿化地带、城市流域水系、城市交通道路网的透水路面、道路两侧专门用于集雨的透水排水沟、生活小区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公共建筑集水入渗回补利用系统等,充分利用雨、洪水和上游水库的汛期弃水,进行地下水回灌。城区人行道路、露天停车场、公园道路等硬化带应该优先采用透水性强的建筑材料。
利用毕节市行政办公中心、毕节一小已经建成投入使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和毕节市七星关区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在建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作为示范点,逐步在市内的较大公园、广场、院校、政府机关、住宅小区推广,并进一步普及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