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博物馆展陈体系的初步思考

2020-02-28 11:48卢宪雯史鸣明廖鑫凤许再富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5期
关键词:展品博物馆植物

杨 清,刘 辉,杨 莲,方 伟,卢宪雯,史鸣明,廖鑫凤,许再富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骏宇国际文化博览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228;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 勐腊 666300)

展陈是博物馆建设的灵魂和中心工作,博物馆的展陈不仅直接关系到博物馆未来的开放经营,也关系到博物馆建设投资的成效,更关系到博物馆能否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早在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就提出博物馆是“提起普通人优美高尚的兴趣”,使民众得以积极地休息,高尚地消遣的场所[1]。好的陈列内容和展示手段能拉近博物馆展览与观众的距离,人性化的服务能让观众在博物馆参观中得到更美好的享受。因此展陈体系的研究应作为一个新建博物馆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推进。目前,国家植物博物馆的选址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规划建设。根据其他博物馆的建设经验,结合国家植物博物馆的特点,谈谈国家植物博物馆展陈体系的一些初步想法,抛砖引玉,为以后展陈大纲的研究和展陈方案的设计编制提供参考。

1 基本情况

2017年初,云南省昆明市提出在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的设想,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批复和众多科学家的认可。国家植物博物馆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和设施,也是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定位的标志性工程,必将为美丽中国的实现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国家植物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座以植物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是集收藏与展示、科研与交流、教育与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专题博物馆[2]。

经过1年多的调研、咨询、论证等,已确定选址在昆明市盘龙区茨坝片区,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树木园和昆明市黑龙潭公园围合的36 hm2的区域作为国家植物博物馆的主馆建设区域,3园将作为国家植物博物馆室外展示的主要园区[3]。同时,将临近的市级公益林作为国家植物博物馆未来的拓展区域和保护区,形成“馆、库、园”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博物馆,希望通过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建设,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且特色鲜明、展陈形式多样的“鲜活的植物博物馆”。

2 展陈体系初步分析

2.1 展览对象分析

国家植物博物馆是植物类的专题博物馆。植物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居民”,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后代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氧气、食物、药材等,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植物除了经济和生态价值外,还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如科学、文化、艺术、旅游价值等,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毫不夸张地说,植物伴随着人类诞生与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继续走向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植物具有生命,并随时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生根发芽、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等方面。同时,植物具有独特而变化万千的色彩美和形体美,以及嗅觉感知的芳香美、听觉感知的声音美等。除此之外,植物还具有一种比较抽象但却极富于思想感情的美,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着坚贞、气节和理想,代表着高尚的品质。在传统的自然类博物馆中,以展示动物为主的居多,陈列的主要是一些无生命的文物类展品,而国家植物博物馆展陈的主要对象是植物,既有植物化石、标本及模型等静态的“死”的展品,又有动态的“活”的植物本身作为展品。因此在展陈策划中需要创新展陈模式,以更好地反映植物的生命特征和不断变化的属性。

2.2 展陈特色分析

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应当特色鲜明,避免“千馆一面”,缺乏特色。据国家文物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经各地文物部门年检注册的博物馆总数达 4 873 家,由于各地文化积淀、学术背景和经济水平的不平衡,博物馆的建设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别,总体来说,具有鲜明特色、创新精神又雅俗共赏的陈列精品依然很少。大多数传统的博物馆主要还是采用训诫式陈展方式,观众充当被动学习的角色。博物馆的展览陈列要长期吸引观众,应做到“常进常新”,首先在展陈理念上需摒弃传统的训诫式观念,反对枯燥的说教展览、训诫式展陈。同时,在陈列设计上要科学提炼与展示主题相关、观众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

国家植物博物馆的特色在于展陈对象有生命、有变化、有故事、有文化、有历史,并能带给人们美感,引发人们的抽象美、联想美、意境美,能与人们的情感共融。同时,与传统博物馆不一样,国家植物博物馆可以采取室内文物展品展陈与室外活体植物展示相互穿插、渗透,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展陈整体。因此,展陈设计时在采用传统展陈手段的基础上,要增加互动性、体验性、参与性、趣味性、探索性的现代化展陈手段,突出植物具有生命且不断变化的主要特征。秉承中国“天人合一”和“植物创造未来”的理念和思想精髓,通过营构自然之美,创造山花野鸟之间那种朴野撩人的气息,把博物馆(园)引入到一个大的山水园林或中国园林格局里面,实现展陈内容与周边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境界,让公众通过情境交融的观展体验,充分领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植物艺术魅力。

2.3 展陈核心分析

博物馆的宗旨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展览陈列是博物馆面向公众的重要传播工具。如果没有观众,博物馆就毫无意义;观众在参观中得不到体验,博物馆就难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展陈的要求是最大限度地为观众传达知识和信息。也就是说,展陈的核心是体验,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不同的体验方式,在观众心里留下的记忆程度也不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通过阅读方式能够记住大约10%的内容;通过耳朵倾听的方式能够记住大约20%的内容;通过亲眼看到的视觉方式能够记住大约30%的内容;通过嘴巴阐述的方式能够记住大约70%的内容;如果是既说出同时又有行为参与的方式,则能记住大约90%的内容[4]。由此可见,体验,便是一次学习、探索、求证的过程。因此,如何让公众参与体验并求证是展陈的重中之重,形成“印象久远,内心共鸣,知识积聚,人生建构”应作为国家植物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追求体验的最高境界。

2.4 展陈方式分析

目前国内的很多博物馆虽然展品很多,但多数缺乏故事,铭牌上也只是简简单单地交代了名称、年代、出土地点等。如果缺乏对展品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必要解读,珍贵的展品就失去了其历史文化价值,变成了一件单纯的艺术品或展品,甚至还是一个看不懂的艺术品或展品。当下,全球当代博物馆展览的发展趋势早已从“图表式”走向“议题式”,从“说教传播式”走向“参与互动式”,经历了从枯燥到趣味、从刻板到自由、从狭隘到开放的转变过程。展览不是把文物藏品拿出来让大家看看那么简单,展览的目的应该是诠释一个问题、利用文物展品来讲一段历史或者一类人物的故事,而展陈策划与设计的使命就是立足于史实和科学打造出能让观众逐渐入戏的故事,让观众看后有余味留存,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国家植物博物馆虽然标本基数大,但是有分量的展品比较欠缺。因财力和人力问题,短期内也无法收集和征集到较多的有分量的展品。因此展陈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应该在展陈策划阶段,从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方面对展品进行多维度的深度挖掘,以发现其蕴涵的故事和可能发挥的潜力,并通过展陈设计转化为画面、模型、音视频、场景多媒体互动体验等形式,将简单的知识罗列、分类罗列转变到精心编排的主题叙事,以增强展品故事的带入性,同时注重观众体验的“沉浸式参与”,力图让观众接收到更丰富、更立体的信息,并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共鸣。

3 展陈体系探讨

3.1 展陈思想

展陈指导思想是博物馆展览陈列的灵魂,重点突出博物馆展览陈列的主题。国家植物博物馆按照“植物园就是活的植物博物馆”的总体思路,打破传统博物馆单一实体建筑的概念,侧重打造由山水、树木、花鸟、建筑和风景园林相互衬托的,有利于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外部生态空间,尝试掀开“博物馆的屋顶”。

国家植物博物馆展陈应以3园现有收集保存的植物资源为建设基础,以多样而有特色的植物实物及产品为核心,融入与植物相关的“科技、艺术、文化、历史、时尚”5大元素,通过科学的展陈方法,以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为重要支撑,利用逼真的情景再现和模型、严谨的空间布局、详实的图片资料和现代化的展陈手段,主要以陆地高等植物和大型真菌为主,按照植物类群和自然生态系统(含部分动物)等方式集中展现植物神奇的起源与演化、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植物学发展的脉络及其进程、博大精深的植物艺术文化及文明成就,将植物多样性、植物知识、植物文化、植物艺术及其文明成果汇聚一堂,体现植物对人类社会生存与生活的深刻影响,以激发人们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艺术的热情。其中,应着重展现中国在植物认知、利用与保护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辉煌成就等方面的独特魅力,除展示中国特有的食用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等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外,还应展示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植物艺术(植物的美学价值、诗歌、绘画等)、植物文化(茶文化、中药文化、芳香文化等)、与植物有关的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多民族植物利用方式及其传统工艺等,以及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取得的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体现中国对世界植物资源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

3.2 展陈主题

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并不是展品、文物的简单堆积罗列,也不是单纯地以文物展品进行有序的排列集合,而是以文物、展品为基础,经过反复推敲,形成集中而鲜明的主题,不断以创新手段来进行组织和展示的经典作品。

国家植物博物馆以建设“国内顶尖、国际一流”植物专题博物馆为目标,笔者认为应以“原本山川、極命草木,关心植物、关注未来”为基本主题,以 “绿色创造未来”和“抢救植物就是拯救人类本身”为发展理念,以“科学性、科普性、艺术性和休闲娱乐性”4位一体为主要特征,集中收集展示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的认识、保护和利用以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和文明成果,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展现植物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传达保护植物、爱护生态的价值观,成为展示植物、宣传中国的国家级窗口。

3.3 展陈原则

以“规模服从内容、展品服从展陈、展陈服从教育”为规划建设总体原则,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规划建设总体思路,在展陈时应把握优势、特色、观众、教育、创新等原则,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截至2018年7月,已收集保存野生种子 10 013 种,在世界上仅次于英国千年种质库收集的野生种子)和植物标本馆(馆藏植物标本160万余份,仅次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馆藏的植物标本)等单位收集保存的植物标本和活体的优势,突出植物的生命特征和变化属性,结合中国实际、昆明特色,重点收集并展示有特色的植物及其产品,树立品牌,如花、药、茶、菌等,争取在某几个类群植物的收集展览、研究应用等方面达到国内顶尖、国际一流水平。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和“教育体验”的原则,利用数字化技术、3D影像和开放交互式3D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展陈手段,将高精度的图像、全场景虚拟浏览以及大数据容量3大观众体验层面纳入博物馆展陈范围,结合开放教育,让游客实现“不仅看得到,更能摸得到,还能联想到”的多重体验,使观众在参观互动过程中,完成一次学习、体验和探索之旅。

3.4 展陈体系框架

国家植物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旨在充分展示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的多样性、人类认知、利用和保护植物以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及其文明成果,向全世界介绍并展示中国在认知、利用、保护植物方面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辉煌成就。展览陈列依据现有的中国乃至世界在植物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多种展陈方式,合理营造展陈空间,充分体现国家植物博物馆的展陈特色,追求情境交融的文化、科技和多种感知的体验。

依据国家植物博物馆的形态和功能定位,其展陈方式应是室内以植物化石、种子、标本、模型等为主的实物展陈和室外以植物的活体展示(室外展园)相结合的综合体,总体展陈框架按照“三轴三线”按序展陈。主馆主要以室内展陈为主,按照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者结合的展陈体系,以植物多样性的起源与演化为时间轴,以植物多样性的现状为空间轴,以人类文明与植物多样性为文明轴,以植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设定基本陈列,以植物的认知、利用与保护为主题设置专题陈列,以展示国内外植物相关的精品展为主题举办临时展览。专题分馆或体验馆,如药用植物博物馆(药博)、大型真菌博物馆(菌博)、花卉博物馆(花博)、茶博物馆(茶博)、民族植物博物馆(民博)等,其展陈按照“三线”进行布展与展示,即室内展陈线(专题植物的展陈)、户外展示线(活体植物的专题展示)、互动体验线(公众的参与、互动与体验)。

展陈以文字、图片、标本、绘画、模型、装置、多媒体、场景再现、活体植物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声、光、电、4D)、特殊材料(如玻璃花等植物艺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形成主题突出、效果逼真、科技含量高、画面冲击性强的虚拟场景体验平台和4D电影,全面阐释和展示植物的微观(基因、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等)、宏观(种群、生态系统、景观、文化)以及生长发育(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死亡)全过程,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多感知(震动、坠落、吹风、喷水、烟雾、雨、光电、气泡、气味等)地体验以植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使观众在观看互动时能够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全方位感受。4D影院每天定时播放实物难以展现的生物多样性大事件主题电影,如《生命的起源》、《大灭绝》等。向公众系统展示以植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与演化、现状与未来,人类对植物的认知与保护以及植物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应用及其所形成的历史文明,全面反映人类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所采取并实施的重点行动计划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同时,国家植物博物馆在展陈时,应更加关注观众学习需求,为观众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和公平的学习机会,支持观众学习和体验,建设一些参与性和互动性强,可观赏、可感触、可辩知的展厅或展项,丰富观众的学习体验,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最大化。特别是要为青少年儿童设置一些教育、体验、活动空间并提供教学与教育服务,如青少年儿童体验室、植物主题的图书阅览室、专题教学实验室等。结合展陈,可组织相关主题的学术讲座、学术沙龙、新闻发布、手工制作、影视放映、戏剧演出等教育分享活动。

4 结语

重视展陈体系的研究思考是博物馆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的博物馆意识,有利于促进公众由很少走进博物馆到愿意亲近博物馆、再到有效利用博物馆,从而真正发挥博物馆的开放与教育功能。国家植物博物馆作为第一座正式以植物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通过对展览对象、特色、核心、方式的分析和展陈体系的探讨,提出了“原本山川、極命草木,关心植物、关注未来”的建馆理念和展览主题,以实现“馆、库、园”三位一体的基本展陈形态,建立室内展陈与室外展示相结合,集室内展厅、室外展园和户外体验于一体的博物馆展陈模式,以充分展现植物的生命特征和生长变化属性,并为相关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致谢:国家植物博物馆和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指挥部的全体工作人员都为国家植物博物馆的前期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同时,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孙涛副主任和原首都博物馆馆长、现任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总监韩永教授的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展品博物馆植物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博物馆
海德汉EMO2019展品预览
哦,不怕,不怕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将植物穿身上
露天博物馆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