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福佑 杨 镇
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了到2035 年我国要跻身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要技术创新的驱动下,世界已经进入了创新加速的新时代,任何行业都不能置身事外。在创新加速时代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大型电网企业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些管理学者在传统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基于企业创新实践和管理学理论,提出以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双核心理论”,企业全面创新开始逐渐成为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做法。企业全面创新是以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为导向,以价值创造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引入新方法工具有机组合企业内外部种创新要素(如资源、组织、市场、战略、管理、文化、制度等),达到企业全员创新、全要素创新和全流程创新。
企业全面创新体系的核心特征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持续地开展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全面创新,要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技术创新为中心,以管理创新和职工创新为基本点”。企业全面创新需要统筹企业内外部资源,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就要求全面创新体系必须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协同性等重要特征。企业全面创新通过推动各种创新要素的高度有机融合,达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提升创新协同效率。
在当今这个创新加速的时代,企业从技术研发到管理创新都面临艰巨挑战,专业分割和点式创新已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企业创新必须紧扣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资源和创新机制等核心要素构建全面创新体系。其中,创新战略位于全面创新体系的中心位置,创新组织、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制度安排围绕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相互作用,协调运行。创新战略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针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由企业创新的决策主体负责制定。创新组织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行为主体,包括创新实施主体和创新管理主体两类。实施主体包括企业研发机构、生产车间和各类经营单元;管理主体主要包括各层级本部的职能管理部门。创新资源是企业创新需要的各种投入,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必要资源条件,包括人才、资金、设施和知识等,为创新活动提供基础性保障。创新机制是企业全面创新体系运行的内在机能和工作方式,表现为企业全新创新体系核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般程序和规则,关系到企业创新体系能否有效运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IBM、GE 等传统世界名企还是企业界的珠穆朗玛和皇冠上的明珠。GE 已经从2005 年的世界500 强第9 名跌至2020 年的第77 名,营业收入从1500 多亿美元降至900 多亿美元,利润从盈利168 亿美元到巨亏50 亿美元。IBM虽然历经数次华丽转身,但早已失去了世界科技企业执牛耳地位,1967 年,IBM是全球市值第一,高达1900 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GDP 的20%以上,到了2020年初,市值约1000 亿美元,已不足当前美国GDP 的0.5%,世界500 强排名也跌出了前100 强。
1983 年,壳牌石油在研究世界顶级企业的生命周期时发现,世界500 强名单从1970 年到1983 年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被淘汰。笔者比较了2007 年与2020 年的世界500 强名单,超过330 家企业从榜单中出局,这个比例达到三分之二。展望未来,随着“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触角广泛地向传统产业领域渗透,从互联网零售到互联网金融,从大规模制造到定制生产,互联网正在重塑商业逻辑,创新加速趋势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电网企业面临的挑战异常艰巨。
回顾过去二十年来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颠覆,可以清晰发现基于互联网的一大批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让传统企业毫无招架之力,而且以互联网为通用技术正在渗透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从最近十年的电力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能源”正在推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电力产业,能源互联网发展早已从概念引入推向了工程实践,传统电力企业向能源互联网企业转型已经成为战略方向。
在技术创新方面,着力推动电网发展向能源互联网转型。第一,加快攻关关键技术,新型电工装备、电力芯片、泛在接入网通信技术、终端智能化技术、数据安全技术等大量的关键技术亟待突破,为建设能源互联网储备技术。第二,加快以互联网为基础技术平台的“大云物移智链”新技术与现代电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基于互联网的能源技术集成创新和商业应用,推动从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跃升。
在管理与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着力推动管理变革适应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需要。战略决定结构,能源互联网的物理形态、网架结构和功能内涵较传统电网必将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难以适应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需要,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面临艰巨挑战。能源互联网企业必须要针对能源互联网技术特征和要求,积极创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文化,打造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要加快互联网技术与企业运营的融合,在新兴业务、商业模式和运营效率等方面实现创新创效。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四川电力)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经过长期的创新实践,基本建成体系完善、资源协同、产出高效的创新生态,建立了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成果管理等配套制度,形成了企业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一,构建功能完备的企业创新决策主体。国网四川电力成立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职工技术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在创新政策、战略规划、资源配置、重大专项、监督评价及其它与创新相关的重大事宜方面发挥顶层统领作用。此外,还成立了科技成果、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和评审专家库,负责支撑公司科技进步奖和管理创新奖的评审和重大创新成果的指导。
第二,构建结构完整的企业创新管理主体。国网四川电力在省公司层面,明确了科技部、企业管理协会和工会等三个职能部门分别归口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实现了企业创新的内部界面清晰与协同。归口部门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部署,负责制定公司创新战略、规划和计划,组织重大创新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与应用,负责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展创新奖项评审奖励,考核监督指导各所属单位的创新工作。在地市公司层面,科技创新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创新和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也相应明确了专兼职人员。
第三,构建定位清晰的企业创新实施主体。国网四川电力的省公司本部各专业部门负责本专业的各类创新的实施与指导,负责本专业重大创新项目的实施和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省电科院、经研院是公司科技创新的重点实施主体;各市(州)供电公司、直属单位是各类创新的实施主体。高度重视员工个体创新,充分发挥个体创新的潜能,大力推动全员创新。
一是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在资金安排方面,技术创新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安排科研资金,科技项目分总部计划和省公司计划两类;重点群创项目纳入科技项目计划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大部分群创项目立足岗位创新;管理创新项目主要各由实施单位自主开展,个别特别重大的管理课题纳入企业管理咨询专项,给予资金支持。高度重视与外部创新资源的协作,通过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广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与智库等开展合作。
二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制定高端人才培养计划,依托省电科院的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与国内重点高校联合培养的方式,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强化员工创新素质的培养,一方面鼓励员工立足自身岗位和工作实际开展技术改进和管理优化等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借力外部培训资源,选送优秀青年员工参加培训。加强专家人才选拔与应用,每两年组织一次优秀管理、技术、技能人才选拔,给予专家人才津贴补助,把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群众创新作为核心指标纳入专家人才的考核体系,充分挖掘专家人才队伍的创新潜力。
三是健全创新成果闭环管理机制。国网四川电力制定了规范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群众创新的管理制度,建立了从计划立项、项目实施、成果评审、表彰奖励到推广应用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关键环节引入量化管理,把创新创效纳入企业经营考核指标体系,增强创新工作的刚性约束。
在技术创新方面,国网四川电力构建了以省电科院、经研院为核心,市(州)供电公司、直属单位为协同,外部装备企业、科研院所为补充的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建成首个在川央企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实现企业创新的内外协同。“十二五”以来,总计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超过两百项,申请专利超过五千项,多人荣获省级学科带头人称号。
在管理创新方面,公司大力推进管理变革,积极引入卓越绩效、多维精益管理等先进理念和方法工具,首家获得“四川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示范企业”,连续十年荣获国家级管理创新奖14 项,其中,企业标准化建设和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等两项管理实践成果荣获第十八届、十九届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在员工创新方面,大力发扬劳模和工匠精神,充分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落实员工创新试错容错机制。根据电网企业的运营特征,推动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有机整合,进行了大量的电网检修、业扩报装和优质服务的流程优化和小改小革。近年来,公司涌现了一批以蒙媛为代表的大国工匠、创新勇士,建成一批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工作室,国网广元供电公司的职工创新成果《电缆输送装置的研制》荣获2019 年东京国际质量管理成果金奖,在国网公司青创赛上多项成果获一等奖。
为什么传统产业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纷纷陷入创新者的窘境?究其原因,因为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大量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管理规范的传统企业由于难以及时因应趋势变化,陷入被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创业企业所淘汰的困境。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可以预见必然出现大量的颠覆性能源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电网企业要想走出创新者的窘境,必须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才能适应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一是多种创新模式并重。针对颠覆性创新与延续性创新的创新逻辑不同,电网企业必须破除传统的单一的计划创新模式,引入具有互联网特征的积木式创新模式。在传统的能源电力技术领域,继续优化延续性技术创新活动管理模式,加强科技项目、管理课题的计划管理,发挥计划管理模式在配置资源和管控风险方面的优势,集中优势资源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抢占能源电力技术创新制高点。在颠覆性创新领域,采用积木式创新模式,利用电网企业在电力领域所积累的经验、客户和资源优势,与外部互联网企业进行强强合作,充分发挥彼此的创新长板,实现合作共赢。此外,要鼓励员工在计划之外自主选择创新项目,像3M、谷歌那样给予员工较大的创新空间,并且在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方面给与政策倾斜。
二是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在延续性技术创新领域构建覆盖技术和管理的创新组织体系,加强技术研发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健全产学研用一体化链条,充分发挥总部直属研究院和省级电力研究机构的研发核心作用,加快实验室资源建设和关键攻关团队建设,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品迭代。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各类创新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业务流程,补充完善创新决策、成果评估与转化、协同共享、绩效考核、人才培养与激励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推动各类创新协调有序开展。在“互联网+能源”领域要着力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激发企业全员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内部成立与颠覆性创新小市场相适应的小微组织。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建立覆盖企业各层级的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创新活动与传统业务横向集成,实现创新活动的高效协同和全过程管控。
三是培育适应颠覆性创新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实施创新驱动的关键要素。从长期的企业创新趋势来看,管理规范的成熟企业的传统创新力无法适应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传统电网企业必须培育新的创新能力,主要有三种途径可以获得新的创新能力。其一,通过变革组织结构,彻底改造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出新能力。其二,在企业内部组建独立运作的创新团队,企业集团为创新搭建成果孵化转化平台,畅通创新资源与要素的对接渠道,建立公司成果孵化转化中心和各类孵化器,在企业内部打造出具有积木式创新模式特征的环境,推动企业发展出适应颠覆性创新的新能力。其三,通过并购外部创新企业来获得新的创新能力,确保并购的创新企业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其“鲶鱼效应”,激发创新活力。
四是弘扬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有助于企业走出创新者的窘境,在一些世界顶尖的科技企业已经得到明证。比如Google 自成立以来,不断跨越颠覆性创新,从网络搜索到云计算、视频分享,再到无人驾驶汽车,成为人工智能的领先者,实现企业接续成长。成熟大企业要培育出能跨越颠覆性创新陷阱的创新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开放包容、试错容错和崇尚创新,还具有尊重个人价值和首创精神、支持冒险创新等显著特征,此外,创新者可以享有股权激励、收益分享等丰厚回报。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电网企业在长期的创新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构建了体系完善的全面创新体系。但是,电网企业还存在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协同低下、创新激励不够等问题,全面创新体系也还呈现条块分割的局面,缺乏一个统一的创新管理部门。面向未来,随着能源互联网发展必将涌现一大批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电网企业要引领新一轮能源革命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