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增长,我国的公共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以及医疗技术也得到很大的完善。公益性公立医院是国家相关医疗机构的主体,切实落实新医改对于政府办医,保持其公益性的要求,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强政府监管力度。通过对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是衡量与体现公益性财政拨款实际使用价值的主要依据,因此,必须要对其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科学的构建和完善。
多数人听到公益性公立医院都会自动附上一些明显的特征标签,例如:非营利性、多层次性、医疗服务性等,其中非营利性是人们公认的特征之一。在国家相关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之前,公立医院都是归属于政府管理部门实行有效管理的,公立医院也一直是带有政府标签的政府基层医疗部门。到目前为止,公立医院依然是医疗服务市场当中的主导型医疗服务机构,也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力量。公立医院主要接受的是同级财政补助,享有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能得到国家关于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持与扶助。大多数公立医院的规模都较大,医疗器械、医疗设施都比较完备,并且拥有大量的优秀医学专业人才,也配备了很多优秀的管理人才①。但目前随着人们经济意识的逐渐提升,大量的个体医疗机构和私人医院涌入市场,并且是带有一定专业优势的营利性医疗服务机构,这对于公立医院来讲在绩效方面会带来一部分影响,但绝大多数营利性医院的收费较为高昂,不适用于大部分的民众。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主要是指为一定区域内的群众提供不带有经济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其能够获得公立医院提供医疗的机会和受益。从资金支持方面来说,公共筹资也就是政府财政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等是公立医院成本补偿的最主要来源。补助额度的测算,主要参考数据是公立医院的结构设置、编制人数或医疗床位等,医疗服务量以及绩效参考比重较小。在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水平角度来讲,政府财政补助等形式的公共筹资占比已经逐渐下降,很多公立医院所获得财政拨款不足医院业务收入的百分之八,这也导致很多公立医院受到政府监管的力度逐渐下降,具体表现在设施水平、服务质量以及收费行为上。面临当前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影响,很多公益性公立医院的竞争行为由于受到较严格的政府监管而逐渐减弱。很多公立医院开始转向高成本的医疗技术、医疗设施发展方向,会对医疗服务价格和水平带来影响,因此,针对公立医院这种情况,新医改明确提出:加大政府投入,提高成本支出,并建立严格、合理的公立医院监督管理机制,并鼓励行业协会以及个人对政府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公立医院、医药机构等相关机构部门的独立评价和严格监督,必须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方向②。
公立医院的预算绩效评价主要是指政府财政部门根据财政效率原则通过对医院绩效指标依据相关程序和医疗服务标准规定对公益性公立医院的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考核,实现政府财政拨款价值的明确。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逐渐淡化,很多医院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这也是现在人们评价医院看病难的原因之一。但从医院的角度讲,很多医疗研究项目由于缺少足够的专项资金支持和科学的资金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而导致多项专项资金的用途不明,也很难找到资金流向和使用轨迹,极为容易出现专项资金的挪用和乱用现象。这对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资金有效利用和绩效评价有着极大的影响③。因此,公益性公立医院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设计能够有效的增强医院的预算执行结果、成本执行控制,同时也能够增强对医疗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跟踪,特别是针对专项资金的利用价值和流动取向能够掌握明确的轨迹,降低违规挪用的可能性,促进公益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提高群众医疗服务公益受惠力度。
公益性公立医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是依据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和公立医院本身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计算标准进行医院财政资金投入与产出效果的对比、分析以及客观的衡量,进而实现对医院财政投入的效率性、价值性以及效益的实施结果的精确评价,并以此为根据进行下一阶段政府财政支出针对公立医院成本投入的预算进行统计与核算。通常评价对象是公立医院的所有有关财政资金支出的项目和活动,通常包括政府财政补助资金与医院的自筹资金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④。公益性公共医院的绩效评价指标框架设计必须要坚持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保持统一的标准,并且具有较高的可执行性、系统性以及一定的定量分析等基本原则。将政府、社会、医疗服务对象作为主要监督管理和考核的绩效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维护政府财政支出的有效性价值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明确凸显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以及非营利性特征。目前构建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框架主要包含了财政基本支出、医疗服务成本支出、专项项目支出等绩效评价,整体性支出预算绩效评价和以医疗技术、科研技术研究等资金支出内容⑤。
公立医院绩效目标的设定主要是医院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能达到的产出与效果的预测,是在预算财政支出时填报。内容主要包含对医院各项产出预期、医院相关医疗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的预期效果等,细化后可以分为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效率、医疗费用、就诊人次、住院人次以及医疗专题研究项目等方面的支出预算,医疗质量指标则是指医疗工作质量例如病患救治率、抢救成功率、并发症感染率、患者服务满意度等方面。经济效益主要是运营能力、经济收益能力、成本管理能力和医院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另外绩效目标设定还要纳入医院人员经费、药品成本、卫生材料成本、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等⑥。在进行绩效目标设定和申报审批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绩效目标放入到医院的年度预算当中,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申请调整执行,将所有绩效目标调整预算和总体绩效目标递交政府财政部门审批,财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公共医疗政策、财政支出方向明细以及相关重点规定进行公立医院的绩效目标审核,在绩效目标确定后会随同医院年度预算或追加预算共同批复,并将其作为公益性公立医院运营和绩效评价的原始凭证和数据分析依据。
公益性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可以分为个性指标和共性指标。个性指标所针对的是具有实际项目特点的绩效指标设定,例如一些医疗设备、医疗研究仪器的利用率等。共性指标是针对适合医院所有评价对象的指标,例如一些预算执行率、资金违规率以及资金支出率等。目前公立医院的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基本建设类项目如病床加位、病房面积扩增、医疗服务项目数量、急诊人数、住院人次、相关的医疗设施、配套设施的配备程度、施工质量评定等等,同时要包括医疗设备、仪器的购置项目评价,可以细化到医疗设备的性能、使用率、病床占有率、设备是否完整、维护维修等费用⑦。此外还需要考虑公立医院所做出的重点医疗专题、学科发展项目评价指标、大型的医疗公共设施的修缮类项目的质量评定、资产价值、产出价值等指标。
医院绩效评价的结果是作为下一年度资金预算和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要将医院的绩效预算执行和成本控制目标进行挂钩,也要将医疗业务工作任务的进展和完成情况的考评结果作为医院的决策层考核与考评奖罚的主要依据。要做到奖罚分明,对于绩效突出和优异的公立医院或医疗科室部门要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并将下一年度的同类预算资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⑧。而对于一些绩效评价存在问题或不足的部门要积极地查明原因和及时地做出调整,对于一些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和完善的要酌情扣除项目资金并做出通报批评。
公立医院一直是我国医疗事业和医疗市场的主体机构,是实现政府财政投入到医疗事业中的公益性价值的体现,因此,积极构建和完善公益性公立医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其核心在于提升政府财政补助支出的绩效。政府相关部门在加大对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评价机制、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有效监督和科学评价,以绩效预算作为评价基础,以相关监督信息反馈为主要依据、以既定机制与分析结果为实际衡量标准进行绩效评价框架设计。同时各公立医院也要注意增强自身的预算管理水平,尽最大努力做到收入与支出的有效管理,确保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绩效体系,不仅要体现出财政支出的经济价值,还要实现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体现与提升,提高财政资金的最大利用率,凸显公益性。
注释:
①熊季霞,张志强.基于公益性的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14(06):171-175
②何晓娟,周国江.基于公益性的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8):34
③何晓娟,周国江.基于公益性的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8):26
④何莉.关于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8):270-271
⑤袁红梅.基于公益性视角下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9):114-115
⑥高金军.关于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探索[J].时代金融,2015(30):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