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和合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

2020-02-28 19:55王轶霄
经济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

●王轶霄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基础,更是其根本创造力。和平、和谐、和睦、合作等思想,无论是在历史长河还是在当今社会中,都有重要体现。“和合”二字最早在春秋时期联用,构成范畴,见于《国语·郑语》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经过历史的衍变,和合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始终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直至今日,中华和合文化仍被普遍认同,影响深远。学者蔡方鹿在《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及其时代意义》一文中,将“和合”中的“和”解释为和谐、祥和与和平,而将另外一个“合”阐释为结合、合作与融合。他认为“和合”是要在承认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矛盾与差异的前提下,将其放置于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同时在进行和合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佳的组合效果,由此才能推动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

中华和合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就人与自身的关系而言,追求身心合一,正心诚意,顺其自然;对于人与人的关系而言,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谅解、与人为善;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重视和谐共生、天人合一;就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崇尚以和为贵;就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而言,秉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谐合作,协和万邦,天下大同。

纵观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如何表达和呈现中华和合文化,始终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并且,在当今世界,中华传统文化逐渐与世界接轨,影响逐渐广泛,使中国电影拥有了相对广阔的生存空间与话语权,中华和合文化在电影中的表达已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人与自身的关系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

人与自身的关系是中华和合文化中的重要议题。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构成了社会。对人来说,社会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生活价值目标,而心灵和谐是人追寻幸福、内心的安宁、精神有所皈依的深层次期盼。①

电影《心花路放》讲述了耿浩遇到情感危机后,深陷痛苦难以自拔,他的好友郝义为帮助他重拾生活,摆脱痛苦,带其开始一段充满搞笑的旅行。黄渤饰演的耿浩这一角色,将顺其自然的心态完美展现。一路上的苦辣酸甜,像极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也在不停的冲击他对感情的认知。直至影片结尾,耿浩重回与前妻相识时所在的大理“夜色”酒吧,他拿着平板电脑与酒吧老板及其狐朋狗友对峙时,说到生活中的阴影,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的阳光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这两面构成了人生。这是电影中最核心的一点,那便是生活的阴影也是完整人生的一部分,需正面面对。之后影片用荒诞的慢动作画面展示耿浩与他们发生打斗的过程,表现出耿浩决心放手过去,用搞笑的气氛衬托出他捍卫自己人生的崇高意境,此刻也成为他重拾自我,并鼓起勇气面对生活的开始,同时他也完成了自我救赎,继续踏上追寻幸福的道路。同样,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徐峥饰演的保健品商贩程勇,从印度带回治疗慢粒白血病的天价药格列宁的仿制版进行贩卖,当他看到与其共事卖药的白血病朋友,因贫穷而无法买药续命,为了不连累家人最终选择自杀,他的内心通过这件事从自私转变为无私,为病人的生存权利去斗争,重拾了尊严,身心合一,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电影《无人区》讲述的是律师潘肖为了名气与金钱,去帮助一名盗捕国家保护动物鹰隼并杀害警察的鹰贩子洗脱罪名。后来,他驾车进入无人区并经历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凶险旅程。这部电影是对人性问题的讨论,对于利益、谎言与名气的过度追求,会腐蚀一个人本来纯真的内心。律师与舞女在经历了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凶险旅程后,人性战胜兽性,并在最后重归本心,调和了与自身内在的关系。舞女重归社会后,选择成为一名舞蹈老师,此结尾也呈现出人对和谐生活的一种追寻。

中华和合文化中人与自身的关系,在电影中普遍体现为主人公通过经历一系列事件之后,完成自我蜕变,内心逐渐安宁,使其外在与内在相融合,正心诚意,精神层面得到升华,最终实现自我救赎。

二、人与人的关系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

人与人的关系在中华和合文化中已经具象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修身、齐家不仅是对自我身心的修炼,也是对家庭和睦、朋友间相互尊重的智慧体现。

着眼于电影,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体现在不同的情感中。在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电影《我和爸爸》中,单亲家庭下长大的小鱼,在陌生的父亲通过其“另类”的方式,向她传递深沉的父爱后,触及到了小鱼内心最不可触碰的部分,父女二人最终相互谅解,隔阂也随之消散。电影展现了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父爱及女儿对父亲的重新接纳,讲述了家庭逐渐走向和谐的过程,表达了在中国家庭中,父母与儿女这两代人为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所要进行的思考。电影《暖春》讲述了无家可归的小花想要一个家的故事,影片中小花因无法忍受虐待而离家出走,但却得到收养她的爷爷无微不至的爱护。她的真诚与善良,也让一开始嫌弃她的宝柱夫妻态度逐渐转变,最后真正接纳了小花。小花美丽的心灵和善解人意、爷爷无私的高尚情操,净化着影片中的其他人。这部影片对中国家庭中的和谐、爱与尊重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付出,和谐、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正是中华和合文化中对家庭和睦的重要性的体现。总体来说,和睦的家庭给予孩子爱与责任,孩子长大后也会将这份情感接续传承下去。在《叶问》与《叶问2》中,一些台词也隐含着中华和合文化的意蕴。“这个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我现在最想回家”等,这些台词包含中国人对家的理解,当代社会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包容、理解,这些传统的家庭观念都在电影中有所体现。人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同样体现在友情中,筷子兄弟主演的《老男孩》,便是电影诠释美好友谊的代表性案例。在影片中,肖大宝与王小帅同为中学同学,之前虽有过节,但因趣味相投,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随着时光飞逝,二人长大后所从事的行业与之前的梦想已毫无关联,随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开始继续追梦。在历经各种想象不到的阻碍后,二人同台演唱赞颂青春的歌曲《老男孩》,引起观众的共鸣,最终却被遗憾淘汰,之后他们重归于原来的生活。虽然他们的追梦路看似失败,但两人的心境已经改变,对生活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部影片将友谊与青春、梦想与现实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宽容与谅解成为影片对于友谊最完美的诠释,那便是一并脚踏实地,共同奔向远方。

中华和合文化中人与人的关系在电影中主要呈现为家庭和睦观念的传承,友谊的相互宽容、共同追求梦想等等。电影里的人物最终成就了彼此,心灵得到洗涤,坚定了所追求的信念。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华和合文化中具体表现为“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等。聚焦于中国电影,其中有很多影片的主题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例如《可可西里》通过讲述偷猎者、保护者与藏羚羊的故事,给观众以深思,人与自然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和谐共处。《狼图腾》通过讲述在上个世纪60年代,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因牧民和狼群的自然平衡被遭到破坏,彼此为了生存而展开搏杀的故事。狼群、羊群、牧民之间原本和谐共处,由于一群外来人将狼群为过冬储备的黄羊掠走,打破了自然和谐的平衡,导致人和狼群的关系也逐步陷入到剑拔弩张的境地。影片促使观众去思考,人类应该怎样良好地处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善待自然。在影片《寻找声音的耳朵》中,从乡村来到城市生活的小男孩聃聃可以听到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奇妙声音,但随着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老师和家长认为他是“淘气包”,遭受打击的小聃似乎瞬间成长了不少,他一度变得“听话”,却失去了童真。最终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赢得了大家的理解与支持。不难发现,影片中童年代表的是美好、纯洁及向往自然,用童真衬托自然,走近自然,说明自然对于人来说,代表的就是最本真、最原始的美好本质与追求。在电影《无人区》中,不仅体现了人与自身关系的思考,同样也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影片最后,被捕获的鹰隼重新翱翔在天际,潘肖与舞女最终也都完成了自我救赎,这也是侧面反映出人本自然。人的贪欲伤害到自然,最后的结果是自我毁灭。而象征自然的鹰隼,得以重新翱翔天际,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得到调和。

以上所举例的电影,表现了中华和合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也是对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问题的思考。自然从不会向人类屈服,如果一味地破坏自然,最终结果必然是人类的自我毁灭,善待自然便是善待自己。

四、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

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电影中主要表现为人与社会现状的冲突及融合的过程。《百花深处》《老炮》等电影作品,针对人与社会该如何和谐相处进行探讨。《百花深处》讲述了冯先生请搬家公司的员工为自己搬家,但所要搬的家,却是早已不复存在的废墟。在冯先生好似疯癫的坚持不懈下,搬家公司的员工模拟了一出搬家的喜剧。他们在废墟上进行“搬家”,呈现出过往与现实的交错以及对历史的怀念与传承。《老炮儿》则是讲述了四九城的老炮六爷难以适应社会的巨变,在胡同里过着无聊的日子,但因儿子的事故不得不重出江湖,坚持用自己的“规矩”去解决这件事。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三环十二少”的秘密,通过自己的方式坚持“心中的正义”。老炮儿与“三环十二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江湖,新旧两种江湖的碰撞,呈现出二者由于社会变迁导致对于“义”的不同诠释,不同的“义”伴随着人们情感的沟通,由对峙转为融合。通过这些情节,呈现出一个生动的人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统一。同样,电影《英雄》,这部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作品,以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为背景,演绎战国末期剑客刺杀秦王的故事。其中,秦王悟到了剑法的境界:第一层讲求剑就是人、人就是剑,人剑合一,为练就招式,若手持寸草,也为利器;第二层讲求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为练就剑气,若赤手空拳也可杀敌于百步之外;第三层讲求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为练就心境,内心平和,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也就是不杀,即和平。回顾历史,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秦朝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影片中用剑法境界,体现和平,追寻“和合”。刺客牺牲小我、奠定大我,追求天下大同的情怀,是对和平的遵循,也是一种理想。这部电影中,“和合”的概念一直贯穿于整部影片。无论是刺客,还是秦王,他们虽然身份不同,但对“和合”的追寻始终一致。

这些影片展现出人与社会关系的交错与融合,也促使人们去思考应该如何与社会和谐共处,其实质都是中华和合文化的一个衍生和体现。

五、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

中国电影随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力量的不断强大,逐渐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中国以“和而不同”的人文理念,进入到了国际电影的大环境之中,如何将中华和合文化融入电影,对电影进行全新的解读,并在世界电影中占有话语权,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中华和合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呼应时代发展,呈现出重要地位。中华古老智慧中的“和合”,与西方文化有着明显不同。中华和合文化对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为秉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谐合作,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等。

电影《叶问》中的一段经典台词:“武术,虽然是一种武装的力量,但是我们中国武术,是包含了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己及人,这是你们日本人永远都不会明白的道理!因为你们滥用武力,将武力变成暴力,去欺压别人,你们不配学我们中国武术。”仁者自爱,身心和谐,儒家通过加强对自我的修养,追求身心的和谐,以达到修身养性且和谐地与他人相处。影片里中国武术的内涵为求同存异,以仁爱、宽容及和谐包容一切。而日本武术则表现为侵略、胜者为王。在《叶问2》中,中华和合文化也在影片高潮处着重体现,当叶问击败英国拳手后,他面对西方的观众说:“今天的胜负,我不是想证明我们中国的武术,比西洋拳更加优胜,我只是想说,人的地位虽然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不应该有贵贱之别。我很希望,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大家可以学会懂得怎样去互相尊重。”电影中的这场武术较量,胜负并不说明某种武术更加优胜,而是通过这场比赛来展现中国武学的精髓,以尊重为前提,修身养性,与人为善。影片中殖民者呈现的武学概念为“强与弱”,希望通过一场比武较量,展示其力量的强大,而中国人所秉承的武学概念为“和”,希望彼此学会互相尊重。首先,影片展现的中国人形象是尊重对手,尊重自己,对于不同文明间的对峙,一直遵循着和谐。其次,人格没有贵贱之别,体现出的依然是和谐、平等。最后,学会互相尊重,彼此间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方式和谐相处。电影《孙子从美国来》讲述的是陕西的一位独居老人老杨头,他珍藏了一套皮影戏的行当。有一天离家多年的儿子带着洋媳妇与从未谋面的孙子突然到访,却又因夫妻二人需远赴可可西里工作,拜托老杨头照料孙子。爷孙俩常常因文化差异而发生各式各样的矛盾,最终两人因为皮影戏变得亲密无间。影片中,爷孙二人代表着不同的中西方文化,却因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促使二人增进了感情,皮影将不同的文化融合起来,也将影片中的家庭变关系得更为和睦,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不同文明之间求同存异的方式方法。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吴京饰演的中国宇航员为了全人类以及地球的命运牺牲自己,各国工作人员求同存异,舍弃与家人团聚,齐心协力拯救地球的故事。首先,这部中国的科幻片以中华农耕文化的特点奠定了电影的主题,农耕文明向来对家园和故土有着极强的牵挂,因聚居地的固定,有着团结邻里,互帮互助,协力合作的品质。不同于西方一些科幻电影中地球家园遭到破坏后,人类为了生存进行迁徙与殖民,东方智慧则是以“打包”地球的方式,与各国人民守护家园。其次,农耕民族向来讲求自给自足,西方某些科幻电影中,人类能源匮乏,以入侵其他星球的方式掠夺资源,为己所用。而在这部电影中,地球迁徙所需的燃料“自给自足”,这也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内涵。再次,西方文明对于灾难来临时,通常以躲避、规避的方式保全自我。例如东西方对大洪水这一灾难的记载,西方文明创造了诺亚方舟的方式,保全自己。而中华文明则是以三代人治水的方式保护家园,用生生不息的时间战胜困难,在电影中体现为用2500年的时间拯救地球。最后,电影中不同国家的人在中国人的感召下凝聚力量,在最后灾难来临之际,求同存异,协力化解危机,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邻里观的呼应,也是以“和合”为文化基础对团结合作的内涵呈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理念。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长城》,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时期,朝廷为抵御饕餮的侵袭,训练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与外国来中国寻找黑火药的雇佣军联手一起抵御猛兽。在影片中,两种不同的文明、两支来自不同国度的军队相互合作,共同战胜敌人,这显示出秉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思想内涵。

这些影片的类型与制作时期各不相同,但传递出的思想、文化价值却又相同,那便是“和合”。无论是在武侠或动作电影中呈现以武学修身养性,决心捍卫民族尊严的气节;还是在科幻题材影片中,不同国家的人通力合作,不惜牺牲小我拯救地球的精神,二者都体现出了中华和合文化的重要内涵。

六、总结

总体来说,中华和合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这些内涵同时也在中国电影的主题立意、时代背景、人物台词等方面都有具体的呈现。现如今国际形势基本特点呈现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实际上已经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之中,交流与对话日益频繁。中国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在文化交流层面显得尤为重要。中华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电影的融合来传播,是文化传承的需求,也是电影发展的选择。

注释:

①赵霞.论人自身实现“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32(01):125-128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
文化与人
中华龙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爱我中华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