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薛冰山
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的结合思想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出,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较为盛行,经过长期的发展,针对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的结合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且在经营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逐步发展中,我国也认识到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结合的重要性,并且试图在事业单位发展中落实这一管理理念,从而增强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为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创造更多的可能。
1.财务预算的审批不及时。从目前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过程中来看,财务工作的效率和实效性是阻碍其结合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由于涉及的管理内容较多,工作流程较为繁琐,在遇到一些决策性问题时,需要汇报上级部门得到批复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而在汇报工作后,很少收到回复或者回复存在较大的延时性,致使财务管理的效率受到了极大影响。
2.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编制合理性缺乏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结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另一个问题。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普遍使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式,这些编制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所以其合理性也受到人们的质疑,这也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要想提升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必须要对相关的预算基数进行及时转变,否则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就会一直存在,无法消除。
3.二者工作对接的难度大。在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编制内容与财务管理内容存在你不一致的现象,致使在结合发展时,由于内容方面的差异,很难完成工作对接,这便会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结合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1.完善预算审核机制。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务会计工作和预算管理工作也在逐步朝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方向迈进,在此过程中也对预算审核工作提升了新的要求。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应对预算审核机制进行优化与完善,促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工作的结合发展。在多种先进技术的支持下,预算工作的精细化发展和高效率发展成为了可能,但同时也需要完善的预算审核技术作为支持。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完善预算审核机制:
首先,对管理理念进行转变,在这个基础上提升风险防控意识,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强化,并为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到位提供可靠的保障,将其作用和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其次,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审核监督机制,为预算审核的规范性提供可靠的保障,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最后,事业单位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实施精细化管理,科学划分预算审核各个流程的责任,同时对权责的明确管理进行确立,在这个基础上提升预算审核质量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进一步推动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有效结合。
2.提升预算编制工作的实效性。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预算编制工作还存在形式化的特征,致使预算编制的实效性降低,不能发挥其自身的管理作用,同时也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造成影响。为提升预算编制工作的实效性,应首先明确预算编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立足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对预算编制工作做出调整,促使其与财务会计工作相适应。因为预算编制工作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宽泛,所以现阶段开展各项活动之前应当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为之后的预算编制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调整二者的管理内容。在对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二者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工作的重点不同,但实际上,二者的管理目标相一致,这也为二者的结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结合的过程中,还需面临很多阻碍,其中以工作对接问题的影响最为突出,为此,应在充分分析二者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内容做出调整,使其处于科学统一的状态下。另外,还需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增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使其在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时,能够严格落实相关的工作标准,为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工作的统一提供支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现阶段发展速度比较快,事业单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对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进行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稳定、高效开展,这不仅可以促进事业单位自身的健康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结合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国需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结合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