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鹏飞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国家的财政资金都必须要在该体系内部进行各项活动,所有的支出都需要符合相关的制度,这就提高了对国库资金的管理效率。在该制度下,财政的资金都是归属到国库的账户下进行统一的管理,不仅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同时也有助于财政部门很好的对资金进行调动和监督。国库资金的运行是需要进行经费申报的,只有经过财政部门批准的申报才能将资金拨付到相关单位。正是由于这种制度的建立,有效控制了财政资金的不合理使用和支出,省去了多余的资金周转过程,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拨放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传统资金周转过程中的私自挪用等现象的发生,极大提高了对资金的监管。
在传统的国库支付制度背景下,国家的财政资金下拨通常是层层下放的,经历多个账号,环节繁多,流程复杂,资金被挪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扶贫资金、民生安抚资金等都存在被挪用、占据的现象,下达的资金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有的资金甚至依旧在国库账户上沉睡,严重影响了其发挥预算的作用。资金周转流程繁琐、拨付周期过长,使得预算的实行效率低下,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在现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的拨付渠道得到了有效统一,改善了资金下拨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提高了预算实施的效率,充分发挥了资金的效益,有助于国家财政政策的顺利落实。
以前的国库支出管理,因为资金的下拨需要经过多个账户,导致对于财政资金的管理有诸多的困难,国家的财政预算与财政资金支出有很大的出入,国家难以对财政资金运行状况进行掌握,影响国家财政预算工作的进行,从而导致国家难以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切实做到了资金拨付和财政预算之间的分离,资金周转账户的统一,对资金的利用进行监管,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周转效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过程中,也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就我县目前的国库支付制度实行中,一些信息系统完善度不够,信息化的覆盖度不高,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效率发挥。主要是对于相关数据的利用效率不高,财政资金支出信息不能实现共享,数据的整合还不到位,对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益有较大影响。
我国现行的预算法,从法律的层面给预算工作提供了保障,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阻碍,预算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严格合理,预算的约束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国库集中制度下,财政拨款是需要用款计划的依据的,预算直接决定了申请单位的用款计划。因此预算编制将会直接影响用款计划,进而影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效率。现阶段我国的部分单位预算体制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正常运转。
受传统分散的支付制度的影响,加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的时间还较短,很多工作人员缺少对于该制度的认识,难以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势。国库支付方式的改变,势必也将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改变,很多工作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核算,缺少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深入认识,没有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
就我国的财政资金利用情况而言,由以前的财政能力欠缺逐渐向财政盈余转变,新的环境下,对国家的财政资金的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必须要提高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在财政资金的支付过程中要做到全方位的监督,有效防范各种资金不合理利用的现象发生。
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而言,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帮助其在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提升,有效实现财政支出等信息的集中和共享,为财政部门提供完整的信息,为相关部门制定工作计划提供重要依据,切实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确保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有效运行。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对于国家的财政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对于他们而言,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才能够适应这个新的时代要求,才能真正有效的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落实,保障其顺利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