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新冠疫情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社会影响

2020-02-28 16:45秦泽念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复产公共卫生

◎秦泽念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一月爆发以来,当前防控工作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虽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是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认清疫情防控的严峻复杂形势,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既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又要努力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新冠疫情爆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明显

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对我国带来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仅以旅游业为例,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为6.5万亿元,平均每天就达178亿元,按以往旅游业每年20%的增长计算,2020年旅游业每天的损失就高达惊人的200亿元。据专家估计,仅2020年1月到2月期间春节季旅游市场的直接损失就超过6000亿元。与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相比,这次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我国经济本就已经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由于全球需求疲软、贸易壁垒、贸易战等外部环境更差,经济发展对消费刺激和服务业的依赖度更高,疫情爆发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还将可能远远超过想象。鉴于本次疫情走势起伏不定,期盼的拐点还并未如人们所期的出现,预计2020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速破5或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必须切实,必须加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一步做好两手抓、两手硬。

二、应对新冠疫情突发对经济影响的举措

有研究分析预估,一般而论,未来疫情走势大概将按三个阶段发展:疫情爆发期(11月-2月底)→疫情消退期(3月初-5月底)→疫情过后全面恢复期(6月初-12月底)。也就是说,这次疫情对中国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影响,至少将有一年的时间(半年直接影响,半年间接影响),因而,无论政府,还是企业,无论机构,还是个人,都应该按照做好阶段性的应急预案和自救规划。在有序应对危机的同时及时发力恢复经济,以更体系化的宏观指导、更精细化的政策引导,是各地方都要提前考虑筹划的重大课题。

(一)汲取沉重教训,用力抓紧弥补公共卫生投入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早已明确,没有人民的身体健康,就没有社会的全面小康。这次新冠疫情给各级政府上了很重要的一堂课,一定要痛定思痛、引以为戒,加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防疫的情报捕捉、信息报送、传递发布、研判决策、统筹领导、基础设施、运营体系、应急处突、科研组织、人才培养、舆情引导、物质储备、生产调度、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总结力度和改革加强力度,及时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调整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切实提升处理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体现在公共基础设施的水平上,过去的一段时间各级政府在住、行方面的关注最多、投资巨大,这次疫情的爆发使得我们认识到,现在到了必须要在卫生、防疫这类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上弥补欠账、加大投入的时候了。补上公共卫生这一短板,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是不亏的,不仅可以完善面对未来再一次的巨大公共卫生灾害时的强有力保障,而且由于投资公共卫生类基础设施对GDP的高效拉动作用,只要规划合理、落实有力,还将有利于促进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降低疫情影响,用心尽快化解企业复工复产难题

要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就必须统筹抓紧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运用大数据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根据疫情防控的特点和实际,坚持对疫情严重区县以及高风险地区流入人员加强跟踪管理,跟进及时开展健康监测和卫生服务;另一方面,尽快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更加突出改进和加强对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和服务,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实际困难,实施“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加大财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抓好水电油气和防护物资等供给的精准统筹调度,及时解决防护用品、资金、物流、用能等难题,注意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复工复产难关。通过“免见面”的线上招聘服务等多种方式,抓好务工人员就业服务,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精准返岗对接和外地来渝就业人员服务,积极引导农民工在渝居家就近就业,实现疫情防控与返岗复工两不误。要立足长远,突出抓好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储备,做深做实前期工作,强化经济稳健运行的产业保障,确保重大项目次第平稳有序建设,为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打实基础、添增动力。

(三)强化居安思危,用劲夯实农业粮食生产供给保障

鉴于此次疫情还未见拐点,但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全国粮食连年丰收,为粮食宏观调控、应急保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面对当前疫情的突发状况,各地的粮食仍然够吃,价格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人民群众的饭碗端得稳。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粮食供给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加强“三农”政策保障稳定粮食产能,提升粮食生产、储备与流通现代化水平,仍然是必须坚持的政策选择。针对以后可能再次来袭的的疫情、地震、战争、中美贸易争端激化等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起了相应的粮食应急预案与保障机制,在东西部城市农村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10至15天或者更长时间的应急成品粮储备,优化储备品种的梯次搭配与数量库存。当前时值春耕春播时节,要突出抓好脱贫攻坚和“三农”工作,落实“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保供责任制,强化城乡供需衔接,搞好粮食、蔬菜、瓜果、牛奶等农产品的本地自给与供应保障,组织做好春耕备耕,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打好年底实现全面小康的农村生产基础和农业产业保障。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复产公共卫生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战疫情 奋力前行 复工复产 再续新篇(一)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