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雷慧蓉
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必要的薪酬激励,让工作人员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就能够对工作人员起到正向的鼓励作用,同时通过不断的创新薪酬管理形式,建立层次化的薪酬管理机制,能够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从而有力推动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当前事业单位在实施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下面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分析,进而根据工作经验分享有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优化策略。
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规划
当前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规划的问题,主要就是表现在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目标以及具体的方法策略都不够明确。实行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尽可能的满足各个岗位不同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激励举措与工作人员的期望目标不符,薪酬管理缺乏有效性。
人力资源薪酬激励的形式过于单一
当前薪酬管理除了基本的工资发放、福利津贴这一类物质奖励之外,还包括精神上的鼓励与满足,比如上升空间激励与培训进修激励等等。但是目前事业单位所实行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单纯的以工资和奖金这一类的物质薪酬为主要的激励方式,缺少对单位工作人员的内在精神激励。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人员的价值观,使其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还不利于新时期事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人力资源薪酬分配机制不合理
当前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缺乏配套的分配机制,也就使得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失衡情况。事业单位一般都是采用固定的薪酬发放模式,由于工作人员有固定编制,也就使得薪酬分配缺乏弹性与层次性,但是在事业单位内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部门其工作量存在差异,采取固定和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薪酬分配,久而久之就会使工作人员丧失积极性。再加上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的不完善与考核评价标准的缺失,使得事业单位难以创建和谐有序人才激励环境。
优化调整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要充分的发挥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激励与带动作用,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制度。首先事业单位必须要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求,近更为先进的薪酬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内部各部门和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以及现有薪酬分配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薪酬管理与激励方案。其次是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薪酬管理的追踪与评价机制,定期的对薪酬的效果以及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反馈,构建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长效机制,从而体现薪酬激励的持续性作用,设定层次性的薪酬管理目标,使工作人员能够在目标薪酬的激励下更好的开展工作,至其真正成为工作人员发展的持久动力。
创新和丰富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形式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还要注重薪酬激励形式的创新。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有着固定的基本工资,能够满足工作人员基本的物质需求,因此在实施薪酬管理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向精神层面的激励偏移。比如,可以通过设置全勤奖和优秀员工奖等的方法,同时满足工作人员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再比如可以通过培训激励的方式,将过去单纯的薪酬激励转化为学习激励,从而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这对于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措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健全层次化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过程中,要健全层次化的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管理机制。首先就是要求事业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工作量的大小和最终的工作成果作为考核标准来拓宽其薪酬涨幅的空间。其次就是要求事业单位要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明确绩效考核与评价的标准,在进行薪酬分配和福利发放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与公开,这样的薪酬分配与奖励才能够让工作人员满意和信服,从而为营造良好的人才竞争环境奠定基础。
事业单位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有利于激励人才的进步,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