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宝红,郭小平,董研琳
(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a.马克思主义学院;b.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实践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49)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其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高校“双一流”建设便是其中的重要变化。新高考和大类招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由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业发展及学业辅导问题日益成为国内高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高校学业辅导工作尚处于专职化时期,相比欧美等国家的专业化学业辅导体系仍有差距[1]。近几年,清华大学等高校学生学业发展工作进行了由“管教型”向“发展型”的转变和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但是仍需要进一步依据国情和学情发展变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AGIL模型,针对高校学生学业指导现状进行发展性学业辅导工作探索,为大学生的学业能力的发展和全面成才提供参考经验。
AGIL模型是美国结构功能论学者帕森斯针对社会系统的运作所提出的功能主义模型。他提出了保证社会系统有效顺利运行而必须存在的四种功能,分别是:适应(A)、目标达成(G)、整合(I)和潜在模式维持(L)。该模型认为,一个良好运行的系统必须满足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而对高校人才培养与学业辅导工作而言,这一模型同样适用[2]141-152。
适应功能指系统为了适应外在环境而作出的必要改变的功用和能力。适应对应行为有机体,包括能量和信息的有效输入、输出以及与环境进行互动,是外部定向,具有工具性功能。任何事物都无法脱离环境而生存,高校的学业辅导工作必须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环境相适应,并且做出相应的调整。从本质上来讲,外部定向工具作为该系统有效运转的前提之一,适应模型为模式维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拓展完善当前学业辅导的工作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目标达成功能则是第二个外部定向工具,它和适应功能共同协作一起成为系统运转的前提。目标达成功能对应性格系统,包括确定和达致目标,为其后期资源的调整分配明确了方向。当前学业辅导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整个系统的基本运行方向都是为了促成这个目标的实现。因此,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并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以集中实现系统目标,这一过程需要整合功能和模式维持功能这两个内部工具。
整合对应社会系统,包括控制、协调系统的行为,是该系统发挥效用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任何行动系统都由部分组成,为了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发挥功能,必须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使各个部分之间协调一致。整合功能的意义就在于协调内外部资源,使其协作产生最大效用。对于高校学业辅导工作来说,平衡校内外各方的学习资源、就业实习资源等,并且在校园内部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与特点实现合理分配,使校外资源得到最优整合,校内以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活力,使每个学生都不断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前进。
模式维持对应文化系统,包含系统内部的价值规范,是内部定向,具有工具性功能。模式维持功能是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要为系统运行提供必要支持和保障,用以维护系统的可持续性运行,还要在系统运行暂时中断时保留原有的运行模式不断裂,确保系统重新运行时能够立刻恢复完整运行模式,而不会出现断层恢复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广泛认同可以保证学业辅导工作的连贯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完善科学可持续性的学业辅导机制模式,避免诸如政策调整、人员变动等事件引起的工作滞后等问题,保证工作的内在原动力和持久性。
学业辅导工作应符合我国教育方针和高校的办学目标,工作内容也应围绕学生成长和办学指导相关文件开展。目前我国高校学业辅导工作存在指导文件少、对象特定化和辅导片面化等问题。有关高校学业辅导工作的国家级指导性文件主要有2017年《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2018年“双一流”高校建设文件。前者主要针对辅导员作为一个学业指导者的角色提出了具体的职业能力标准,后者主要明确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方向和内容,虽然两者没有明确的学业辅导内容的规定,但是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学业辅导内容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可以作为高校学业辅导工作的指导文件。2018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改革学习评价制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奋发学习、全面发展”,“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结构,适应需求调整培养规模与培养目标”[3]。因此,高校学业辅导内容应该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其国际视野等综合素养,促进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现行的学业辅导工作因辅导对象特定化为学业成绩较弱的部分学生群体(如学困生、少数民族生和港澳台生等),导致学业辅导内容片面化,基本以课程内容辅导为主,不成体系,评价体系缺失,评价指标单一,不能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
高校学业辅导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及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里的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流人才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而相应的培养体系是需要校内外各项资源整合而成的学业辅导工作管理系统。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学业辅导管理系统和机制尚处于被动式、边缘化的自我管理状态,多数为分散式管理,只有部分为综合型管理,尚没有集中型管理模式[6]25-28。学生个体层面,目标辅导群体简单特定化,没有全员覆盖。学校管理层面,学业辅导工作关注度较低,学业辅导队伍不完善,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辅导内容较偏重专业课程和学习能力,缺乏思政教育、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等有关学习态度、目标方面的内容,学生知晓度和参与度较低,辅导成效较低。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单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充分拓展社会资源,形成“国家—社会—学校”三全育人的共同体,从国家政策的落实、社会企业的参与和学校专项工作建设等多方面齐头并进,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协调匹配,实现各项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存在以科研成果和就业率等指标为导向的现象,针对学业辅导工作校内各部门(如学工系统、教务系统、就业系统等)各自为政,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较为突出,导致学业辅导经费欠缺、软硬件建设不足、校外企业参与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发展的国际视野培养不足等问题多发。总之,由于来自政府、社会及学校等各项资源的整合不足,高校学业辅导无法顺利完成目标工作。
高校学业辅导的核心价值观即为指导过程中学业辅导者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和工作理念。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学业辅导工作只是一项专项的工作或者日常工作,工作人员按部就班完成常规工作,缺少价值认同的成就感和使命感,缺乏主动性和自发力。虽然部分高校对此进行了探索,提出诸如“学业和学生发展”等理念,将学生的学业、职业和思政教育等融于一体,构建“以生为本”的价值观念,通过学校的校风和办学理念以及高素质的工作队伍进行落实和深化,形成“三全育人”的格局,但是,这些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深化。
发展性学业辅导基于“发展型”学业指导的相关理论,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规划、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和答疑解惑等方面,具有学业指导专业化、激发学生自主成长和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等特点。基于AGIL模型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发展性学业辅导工作分析:
2015年国务院下发“双一流”建设方案明确指出:高校“双一流”建设是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高校学业辅导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发展和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学业辅导要实现内涵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其资源系统的能量作用,要根据国情、社情、校情以政策为导向,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并注重国际交流建设进行创新和发展。学业辅导工作要以“双一流”建设等各级政府的指导性文件为建设纲领,着力做好这样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校内顶层管理设计、完善管理系统、配备软硬件设施、强化动态调整及考核,保证高校学风积极向上且符合校风和办学理念,学业辅导工作内部运作科学有效,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的目的。二是要积极与政府组织、行业企业、国际组织等进行充分的资源整合和项目配合(比如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国际组织任职实习等),促进系统内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
高校学业辅导要完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这是目前我国高校学业辅导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需要理论和实践两者的有机结合。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许多高校近几年在学业辅导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管理系统的探索,简要总结有以下几个特点:以“发展型”理论为基础结合“管教型”相关理论,针对我国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并指导实践应用。构建校院两级主体、多部门协同联动的综合型管理模式。工作开展形式以团体辅导为主,以个体咨询为辅,多种形式并存;工作队伍专兼结合,同辈辅导广泛应用;工作对象从特定部分团体学生转变为全体学生;工作内容从课程成绩提高转变为个性定制全面发展。2009年清华大学成立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构建了全频谱学习与发展支持体系,建设了新生导引、学习困难学生帮辅、优秀学生因材施教与全体学生能力提升四个特色项目。学习发展中心在本科生中知晓度高达95%,且其国际交流的影响力不断加强,目前有数名教师和辅导员成为NACADA会员,还有教师受邀担任NACADA年会论文评审。除了借鉴以上成功经验,高校发展性学业辅导应该注意因地制宜,根据各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行个性化设计,完善学业辅导工作管理系统。比如:双一流高校要注重培养国际化人才,在学业辅导中设置国际交流相关项目;研究型高校要注重科研能力培养,在学业辅导中设置普及性科研能力提升项目;艺术类高校在开展美育工程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学业辅导中设置创新创业实践类项目。
高校学业辅导的整合功能在于聚集校园内外学生成长发展共同体,将各项资源进行协调利用,最终达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高校学业辅导发展共同体包括政府、社会及学校等,不同主体发挥不同的作用,提供不同的资源。在国家层面,政府既可以在宏观方面制定法律法规引导工作方向,也可以在微观方面参与学业辅导项目(如利用国际组织实习、政府职能部门见习、社会实践等项目),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认知和学业规划。在社会层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引入行业企业的力量,通过开办校企合作班、开展技能大赛、进行企业实习等形式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学校层面,高校作为资源利用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资源最优化方面注重资源合理分配和动态调整。目前高校学生以“00后”为主体,存在个性鲜明、思想多元化、个体差异较大等特点,相应地学生管理也出现了个性化、差异化和国际化等特点,学业辅导要针对性地开展分层分流培养以及配套的资源分配,比如对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弱的专项特招生,需要进行学习能力提升及相应的资源投入保障;给大一新生群体要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或养成教育等适应性教育资源的配置;品学兼优且有志从事政府管理工作的学生要适度倾斜国际组织招聘及岗位培养等资源。资源动态调整方面要注意资源的交换,比如高校继续硕博深造的人数逐年增加,学校应该相应地增加科研能力培训和学科竞赛等资源的投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国际交流人数和需求逐年增加,这就需要高校增加国际交流能力和项目等相关资源。
高校学业辅导系统的价值观念和工作理念被普遍认可、接受,就会形成内动力进而实现良性的惯性运转。基于国内外学业辅导的相关研究,目前普遍接受的是发展性学业辅导的工作理念,即:工作不是一种服务而是一种教与学;要对学生、学校、高等教育和教育共同体负责;以学生为本,坚信学生的重要性、自我成长潜能性和个性独特性等。遵循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各高校要结合校情制定具体的工作理念和政策,并以此为动力,扩展学业辅导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发展的原动力,促进工作自发、有效、可持续地进行。同时,学业辅导工作的价值观认同需要多途径进行宣传,比如制定工作要求和规则,进行价值观接受和内化,构建工作的项目、活动等载体展示价值观的意义和作用等;另一方面,价值观的阐释和作用也要进行深化和升华,根据国情、社情和学情等强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确保与时俱进,提供长久动力,实现可持续式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AGIL的高校发展性学业辅导需要以“双一流”建设等学业辅导资源为纲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价值共识为动力,实现学业辅导可持续式的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