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佳茜
王辉等(2019)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消费者偏好,探究了跨省区电力交易主体的最优决策,使其在新形势下获得最优利润。
孙谊媊等(2018)提出了发电商和电力交易中心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双层优化模型,采用该模型进行竞价不仅能提供发电商收益,又能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马子明等(2017)设计了基于配额制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市场及其与省级日前市场的协调机制、国家绿色证书市场和激励可再生能源准确预测自身出力的偏差电量结算机制。张翔等(2019)提出了基于曲线的可再生能源交易实施方式,激励市场成员主动消纳可再生能源完成自身配额 。
Pineda和Bock (2016)提出了一系列包括电力市场和绿色证书市场的发电扩展模型,以研究配额义务和违规处罚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消纳的促进作用。Daim等(2010)提出了模糊目标规划模型,将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模糊化处理,以适应能源成本变化和科技进步。
余顺坤等(2018)建立了考虑配额制的可再生能源动态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相关文件的规划数据进行模拟仿真。郭炜煜等(2016)研究了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固定电价制对中国电力市场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梁吉等(2019)构建了配额制下的风电并网节能经济调度模型,对比分析配额制实施前后的火电和风电出力计划,从而研究配额制的实施对风电消纳量的影响。
薛英杰等(2018)提出了综合考虑绿证交易机制与碳交易机制的含风电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在调度中引入绿色证书机制能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董福贵和时磊(2019)在发电侧设计了一种尽量保证绿色证书供需平衡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以及其配套的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建立了多寡头非合作博弈模型。
赵新刚等(2014)建立了可交易的绿色证书市场和电力市场的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两个市场的交互作用机理,并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实施情况进行模拟仿真和情景分析。
安学娜等(2017)建立了一个考虑绿色证书交易市场和电力批发交易市场的两阶段联合均衡模型,并分析了不同配额要求下发电商在两个市场中的策略性行为及相互影响关系。
综上,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在考虑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情况下构建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纳;在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过程中引入绿色证书交易,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和绿色证书的相互转化,提高可再生能源优势企业的积极性,并使可再生能源劣势企业寻到一条成本更低的途径来完成配额任务,优化了可再生能源电力资源的配置,有利于可再生能源配额目标的顺利实现;将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固定电价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配额制实施的效果。但是由于前期的配额制并没有真正的惩罚措施以及实施力度不大,使得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而绿色证书的交易也只是强调自愿认购,所以存在绿色证书颁发量远大于购买量的情况,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商的补贴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期待新出台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能够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