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2020-02-28 13:19文|
经济视野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生产

□ 文| 高 颖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应坚持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的质量,实现农业生产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如农药、肥料的不当使用,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同时也不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生态农业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内涵

生态农业指的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指导、组织与经营的农业生产形态。生态农业将传统农业发展的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使传统农业朝着生态合理的方向转化发展,是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从狭义上来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坚持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农业发展态势,将农村的生态系统作为承载力,致力于发挥农村地区的生态优势,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生产出优质、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继而提升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开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环境决定了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农村经济环境发展的每一个因素对农业经济系统的运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农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发展也为保护农村环境提供了资金、技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非可持续性、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农村环境发展面临的问题不断突出,造成了农村的环境质量持续下降,难以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我国作为农业生产的大国,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解决好吃饭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提高农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

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分析

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在二胎政策放开的情况下,我国人口的数量处于激增的状态,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程度下,城市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面积,导致耕地资源相应地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地减小,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不利。

森林破坏面积加大,能源与资源短缺

随着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的开展,农民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在农业生产活动上存在乱砍乱伐的问题,导致森林出现大面积的损害,影响了生物系统的多样性,不利于促进生态功能的完善。另外,农村地区的能源不足也制约了农业生态活动的经营与发展,如能源短缺、水资源不足等,使农业生产活动容易受到天灾人害的影响。

生活废弃物污染农村生态环境

当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农村、城市的生活废弃物大量增加,受到资金、 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生活废弃物处理厂的建设容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许多村镇的废弃物在没有经过有效的处理就排入到自然环境中,使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染力度加大。目前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垃圾围村等问题,使农村的居住环境变差,造成水土资源污染。

工农业生产加大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城市的工业大多位于近农的郊区,工业污染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影响,对农田、水源构成了污染,造成农作物难以健康的生长,使农民吃的水受到了污染,容易出现重金属超标,继而危害人体的生命健康。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危害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使乡镇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乡镇企业往往与农田镶嵌在一起,农田被迫成为了消纳污染物的场地,使“三废”直接外排,继而对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构成了不利的影响。农业生产对农村环境也产生了污染,如农药、化肥、农用薄膜的不合理利用引起了重金属、农药残留、 亚硝酸盐污染出现,继而对农田土壤、水体的品质构成了影响,也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导致生活环境变得恶化,这些问题值得人们的思考和关注。以牺牲环境效益为基础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危害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转变农业生产理念,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人类社会的需求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出发点,但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要坚持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结合、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成效。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历史悠久,但是农业生产活动下农业人口持续膨胀、人口的素质偏低,在农村饮食文化中还有食用野生动物或者靠野生动物牟利的现象,导致农业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必然会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构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农业生产活动开展要积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使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加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方面的科普教育。在学校开设有关课程时要注意从小培养农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将环境保护意识纳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农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立法、执法与监督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构建完善的农村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农村法律法规实施的可操作性。现阶段部分法律法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出来的,很多地区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加强生态环境的立法要做到严格执法,从法律制度上提升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农村地区的人口素质普遍较低,为此我国要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做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工作,使农村生态环境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关部门要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的质量。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的力度

政府应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制定宽松的环境以及良好的政策,使农民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获取更高的收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对食品以及食品生长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加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政府应出台良好的政策来加强对农村环境产业的投资,维护企业的正常合法权益,并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提升农村环境治理的效率。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采用生态治理的措施

在发展生态农业时可以借助提升生物多样性来对病虫害进行控制,构建生物相克的生态农业系统,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降低农作物的经济损失;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采用生物措施对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进行管理,治理荒坡、荒地、沙地问题,采用封山育林、育林育草、植树种草的方式减少水土流失的几率,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调整,进一步发展生态型农业以及旱作农业;禁止滥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为丰富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重视农业生产,防治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

提高农业科研力度,发展农业生态旅游

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密不可分,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发展,要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科研力度,大力开发应用型的农业生态科学技术。加快构建社会化的农村服务体系,为农民朋友致富增收创造条件。另外,还应坚持农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严格控制农产品的生产工艺,加大力度开发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增加农产品的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另外,农业的发展还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结合农村地区的优势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结语

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对促进农业生产活动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性的工程,结构相对复杂,相关的制约因素较多,在当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适应的情况下,受到人们的生活伦理、社会价值取向、科技水平、法制建设、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开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减少不合理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对农业生产环境带来的破坏,提升农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为实现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生态生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生态养生”娱晚年
用旧的生产新的!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