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财务审计司
普通公路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稳增长的重要领域。建设和维护好普通公路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
普通公路作为“补短板”的重要领域,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然而,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普通公路建设资金筹集困难、养护资金保障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普通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随着通车里程的增长以及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的上涨,普通公路建设和养护支出迅速增加。与此同时,车购税收入由于受到汽车销量下滑的影响,同比呈下降势头。受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运输结构调整等政策影响,成品油消费税收入也受到一定影响,近几年成品油税费改革新增收入交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不增反降。
种种因素影响下,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全国普通国省道投资已连续两年出现下滑,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甚至出现了停缓建现象。
紧紧抓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契机,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构建适应普通公路公益属性的投融资长效机制。
一方面,明确和规范各级政府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深化落实《交通运输领域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指导各地研究制定省以下改革方案,细化和夯实各级政府在普通公路方面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同时,适度加强省级政府承担国道、省道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避免将过多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交给基层政府。
另一方面,做好深化管养体制改革的实施落地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导地方政府将农村公路发展纳入政府考核体系,落实好地方政府承担的支出责任,合理增加地方财政资金投入。省级政府对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部分增量资金可以采用“以奖代补”机制分配,结合养护成效、绩效考核、任务完成进度、县级单位努力程度等因素,调动市县政府对普通公路养护的积极性。
同时,要建立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资金保障协同机制。引导各地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债务存量等因素,科学测算融资规模,防止脱离经济发展水平设定过高的建设规模和标准。优先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加大对调结构、补短板及脱贫攻坚等项目的支持力度。
破解普通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缺一不可。
一方面,要创新和完善交通财税政策。推动完善成品油消费税交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政策,研究建立基于公路养护资金需求的成品油消费税税率动态调整机制。适应清洁能源发展利用的新要求,按照公平税负的原则,研究探索与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使用相挂钩的税费制度。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广泛参与的普通公路供给机制。合法合规利用PPP模式推进普通公路建设,推动PPP模式由“重数量”向“重质量”发展。探索将普通公路建设与土地开发、资源开发等有机结合,通过“肥瘦搭配”捆绑开发、“资源变资本”滚动开发等方式,盘活优质旅游资源、线路沿线资源,有效补充公路建设资金。将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受益程度、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作为衡量标准,分类有序推进普通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