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格布塔格地区铜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020-02-28 08:42李琛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7期
关键词:石炭敖包褐铁矿

◎李琛

一、区域地质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地处二连—贺根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以北,主体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部大陆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上,仅在工作区西南部出露有小面积的华北陆块北缘小坝梁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出露地层主要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CPbl)、格根敖包组(CPg)、中二叠统哲斯组(P2zs)、下侏罗统红旗组(J1h)、新近系上新统为宝格达乌拉组(N2b)、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碛物(Qh1-2gfl)、第四系全新统风积砂土、湖积淤泥等。区内侵入岩分布面积较小,主要为中三叠世中细粒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和早白垩世灰白色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区内断裂构造方向为北东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北东向多为区域性的大断裂,构成本区主体构造线方向,是区内岩浆活动的通道,是导矿控矿构造之一。北西向则以高角度的正断层和平移断层为主,其与地层走向垂直或斜切,并顺时切割北东向断裂构造,是控制区内各种矿产的主要构造。

二、矿区地质

1.地层。本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上石炭—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三段;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及全新统风积物,详述如下:

(1)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上石炭—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三段(CPg3)。该套地层主要分布于本区北部。它主要是由一套灰绿色—土黄色中细粒岩屑砂岩、粉砂岩为主夹灰岩透镜体,灰岩透镜体大小约10—30cm 左右,含腕足类、海百合茎化石,局部夹薄层(含砾)粗砂岩、砂砾岩、绢云粉砂板岩等。该地层下界被第四系覆盖,上界与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角度不整合覆盖,被早白垩世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所侵入。

(2)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该套地层主要分布于本区南东部,为一套灰白色泥晶灰岩,局部含钙质结核及砾石,成岩不好,呈半固结,产状较平缓,倾角小于10°。该组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上石炭—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及早白垩世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之上,多被第四系掩盖。

(3)全新统风积物(Qheol)。分布于本区西北部及东部平缓及低洼地带。主要为灰黄色、土黄色风成细砂、粉砂。

2.侵入岩。

(1)灰白色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K1zxπηγβ)。本区内出现一个侵入体,分布在切布其尔恩巴润昭一带。岩石呈灰白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条纹长石(25%)、更-中长石(15%)、石英(10%)组成,其粒径6~15mm。条纹长石呈半自形板状,具细波状纳长石分解条纹,更-中长石呈自形板状具不发育环节构造,石英不规则粒状。基质由更长石(15%)、石英(10%)、黑云母(10%),少量角闪石(5%)组成,矿物颗粒0.5~3mm,榍石、锆石、磷灰石、磁铁矿少量,榍石常分布于黑云母、角闪石边部。

(2)脉岩。本区内脉岩主要为石英脉,走向有北西向、近南北向及北东向,长10~50m,宽10cm~6m,侵入上石炭—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三段及早白垩世灰白色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石英脉具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孔雀石化蚀变现象。

3.构造。本区构造可分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主要发育在格根敖包组三段地层中。前者轴向北东向,后者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迹象表现为碎裂岩、局部有构造角砾岩等,角砾呈棱角状,大小不等,杂乱分布,产状南东倾,带内褐铁矿化蚀变十分发育。

4.化探特征。根据各元素异常的强度、规模、元素组合特征、空间组合特征,结合异常所处的地质环境,对异常进行了划分和圈定,本区内通过1∶5 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定综合异常2 处,分别为AP16乙1 异常、AP21 乙2 异常,详述如下:

(1)AP16 乙1 异常。元素组合为Ag、As、Au、Pb、Sb、Cu、Zn、Bi、Mo、Sn、W、Be。各元素异常组合较全,但连续性较好,规模中小,强度较高,Ag 最高强度为3.121×10-6;Pb 最高强度为273.3×10-6;Cu 最高强度315×10-6;Zn 最高强度为2764×10-6;Bi最高 强度为2062.3×10-6;W 最高 强 度89.5×10-6;有两个浓集中心,Ag、Pb、Cu、Zn、Bi、W 具四级浓度分带,Au 具三级浓度分带,其余元素为一级或二级浓度分带。

(2)AP21 乙2 异常。异常元素组合为Ag、As、Pb、Bi、Mo、W,元素规模较小,强度较高,其中Bi 最高含量为2.36×10-6,Ag最高含量为1.505×10-6,Bi、Ag 具有四级浓度分带。

三、矿化体特征

1. 格布塔格南西侧矿化蚀变带(Ⅰ4号):该矿化蚀变带为灰色碎裂硅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孔雀石、铜蓝矿化变质含砾凝灰质粗砂岩,走向20°,长140m,宽12m。孔雀石、铜蓝较少,呈浸染状分布,含量约0.2%;褐铁矿化呈星散状分布;硅化较强,岩石坚硬;岩石表面有溶蚀坑,溶蚀坑中有后期重结晶的细脉状方解石,由探槽TC101 控制,刻槽样分析结果:Cu 含量一般在1.55%-1.82%,最高2.72%。

2.格布塔格南西侧碎裂褐铁矿化石英脉(Ⅰ5号),主要呈北西向分布,走向110°,长30m,宽0.5-3m,石英脉氧化后呈黑褐色,褐铁矿化极其强烈,褐铁矿呈团块状、蜂窝状充填在岩石孔洞中,具有明显的铁帽标志。石英脉两侧为碎裂硅化、褐化铁矿、碳酸岩化的蚀变岩,对该石英脉施工探槽TC102 控制,刻槽样分析结果:Cu 含量一般在0.075%-0.168%,最高0.310%。

四、找矿远景分析

本区矿化特征主要为以下特点:1.本区出露地层有石炭-二叠系上石炭—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CPg),侵入体有早白垩世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 断裂构造发育,为矿液的运移和沉淀提供必要通道和空间;3.围岩蚀变发育,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地表呈黄褐色。主要有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等;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有As、Ag、Cu、Pb、Zn、W、Bi 等元素异常。

从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化探特征以及地表矿化蚀变带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铜矿体产于石炭-二叠系格根敖包组(CPg)凝灰质砂岩与早白垩世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接触带部位,寻找铜矿的前景非常大。

猜你喜欢
石炭敖包褐铁矿
祭敖包
安钢烧结机配加澳褐铁矿粉的生产实践
新疆富蕴县扎河坝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褐铁矿选冶技术进展概述
神圣敖包
银—额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地质意义
神圣的符号:还原一个真实的敖包
浅谈赞比亚蒙布瓦地区褐铁矿“帽”与铁质砾岩的成因关系
国内褐铁矿烧结技术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