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高加香
1.全面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是关乎到人民群,因此对工作的完成状况,完成效率都要予以全面的考核。对此,内部控制工作应遵循全面性原则,统筹规范单位各项工作内容,使得每项工作都能在管控的环境下顺利开展和完美收尾。
2.重要性原则。对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着重管理和考核涉及金额巨大、风险因素多的事项,才能重点把控单位的工作方向,减少财务损失。
3.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最终目标是最大可能实现最佳成本效益。从单位目标点和利益出发利益出发,评估项目工作的可行性,才能更好的体现内部控制有效性。
4.适应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适应单位自身业务的特殊性、风险因素和单位规模。单位必须不断更新自身内部控制管理手段,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员工认为只要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就行,对内部控制所带来的效益关注度不够。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工作的工作效率过低,重复性工作、踢皮球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随应用内部控制制度,但缺乏相关专业性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认可度较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数生搬硬套成功典范的,这会使得单位在实际开展制度工作中遇到冲冲阻碍。没有针对性解决本单位问题的规章制度,解决人民群众问题时,体现的过于生硬刻板。自身工作问题得不到快速有效解决的同时,也会使得人民群众对单位的认可度下降。还有些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多漏洞,无论是从工作责任上的划分还是从单位财产安全上,都得不到全方位的监管和保护,这会使得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会导致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国有财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关了工作是需要在严密的监督环境下开展的,而在实际考核中发现不少单位的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为了加强单位自身工作效率,监管单位各项活动,是一项监管工作,但其工作所产生的效益同样也会受到考核。但很多单位缺少内部控制考核工作,即缺少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会使得内部控制工作实施的随意性越来越大,部分管理员工利用这一漏洞,谋取私利,长此以往,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工作报告缺乏可靠性、真实性。
(1)提高单位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单位应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范围像单位的领导和员工进行普及,使得每位员工深知该项管理工作对自身工作的约束性。领导在单位运营过程中,应起着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履行内部控制对自身工作的各项要求,同时强调内部控制对单位工作效率重要性。员工更应该规范自身工作,通分享内部控制带给自身工作的便捷之处。单位还应该引入内部控制管理的专业性人才,使得能够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效率。并制定一系列的内部控制管理有消息评价体系,不断巩固内部控制管理。(2)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引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时,应结合自身业务的特殊性,对引进制度加以修改,使其能够真正为单位所用。同时改制度应严格遵守国家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基本要求,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全方位控制单位各项活动的发生。制度内容应对单位的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的划分,相关权责落实到个人头上,杜绝重复性工作现象的发生。且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应顺应社会的发展,逐步完善,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若发现制度漏洞,应及时纠正并修补制度漏洞。(3)完善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首先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工作必须落实到位,对单位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全面性的点评,分析现行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项工作提出有效性的解决建议。同时对逐一核查内部控制各项工作范围和方向是否贯彻国家政府相关政策,在其对资产管理的评价,严格监督各个环节,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行,将评价流程严格化,根据资金的流向评价得出单位近期的经济方向确定经济目标。最后是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顺应内部控制制度,及时更新工作内容,保障和内部控制制度同步,才能全面性监管单位内部控制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此新的背景之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强化其内控工作水平也迫在眉睫,只有通过强化内控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