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0-02-28 05:21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创设核心情境

李 洋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空前的迫切。为了培养杰出人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培养杰出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现状,谈一谈如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一、整体把握数学课程进行主题(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设计是以教材为基础,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教材中“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整合并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在教学整体观的指导下将教学诸要素有序规划,以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它包括教学要素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流程的实施以及评价、反思与改进等。

通俗来讲,主题(单元)教学就是从关注课时教学,到关注更大范围的教学。例如:一个章中的几个小节、一章、或是跨章节形成一个大的主题的教学,即整体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 “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课节进行重组、整合,形成新的单元或主题,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的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本轮新课程改革重新编订了高中数学新版教材,更加尊重知识的整体性和顺序性。课程的内容结构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师整体的把握教材,主题(单元)中的每节课层层相依、环环相扣、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形成教学的阶梯性;强化了单元内每节课内容之间的连续性和衔接性,突出了知识的主线和基本脉络,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主线,构建知识体系;避免了每节课内容之间的相互割裂,造成了知识的“零散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形成知识体系,把握知识脉络;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二、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高中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一定是现实的、数学的、科学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推动课程的进程,帮助学生理解所要学习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通过情景创设来展开课堂教学,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说没有过程就没有素养和能力。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后,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应用方面体会数学的应用之美,更有利于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切实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现阶段由于中考的逐级选拔,各高中的学生成绩差距较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情,设计多样化的情境,例如,学生层次较好的重点高中,情境创设可以更加地数学化、科技化,使学生体会数学的逻辑之美。而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校或班级,在情境创设时要生活化,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主动学习的情境氛围,使数学学困生逐步对数学知识提升兴趣,先从学好一节课开始,再到一个章节或是一个主题模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跳出数学看数学,学会理性思维,这就是学生所应具备的素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二分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联想类比进行情景创设。比如类比综艺节目中“看物品猜价格”的游戏。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同二分法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进行数学教学时,通过运用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部分知识。同时,学生在运用二分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时,也能够较好地锻炼其数学运用能力,体会数学应用之美,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培养“四基”、发展“四能”

“四基”是指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是指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答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结论的总结与训练,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四能”培养。例如,对于概念课的教学,不少教师往往是一个定义,几点分析,大量练习。只注重知识结论的讲授与训练,而忽略了新知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学生所应该积累的基本活动经验,造成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不透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面对情境创设和问题化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深化等过程,使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获得概念后解决数学问题的深化概念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体验高中数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才充分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牢记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启发者通过恰当的问题推动课程的进程,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让舞台,让精彩,让学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既要使学生有合作的意识和渴望,又不要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探究。有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堂课不来个小组探究就不是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这样的小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数学学习需要独立思考,特别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深度思考。那么,这种合作和探究应该是在深度思考的情况下再进行的合作和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重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用严密、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其次,小组成员间要学会倾听彼此,养成认真倾听小组其他成员建议的良好习惯,形成“思维合力”;第三,要学会质疑和完善,要善于发现其他小组成员观点中的异同,表达自己的意见,完善本组的最终结论;小组讨论时,要培养学生利用归纳、分析、猜测、推理、总结等方法。必要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提“好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提“好的问题”就是要求教师抓住本节课的数学本质,通过设计好的“核心问题串”,分解学习任务,多提“慢思考”的问题。“慢思考”的问题更多的是学生的理性思维,是学生基于概念和逻辑进行的理性推演。能瞬间回答出的问题,往往不是深度思考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够的。所以,教师一节课找准了“核心问题”,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方向,学习知识的主线就会更加的清晰。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了落实。

总之,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建模等能力。教师要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以情境和问题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体会数学严谨的理性和科学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工作和生活善于发现、分体、提出和解决问题,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培养杰出的人才,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也必将成为杰出人才的摇篮。

猜你喜欢
创设核心情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