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秀青
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互联网迅速向商业化、社会化发展,进入了全球电子商务时代。传统农产品运营管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发展形势。农产品运营管理必须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敏锐地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以恰当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农产品,在满足农产品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
潍坊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在农村信息基础建设、涉农信息资源和农村信息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潍坊市作为农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农民收入较高,农业龙头企业多,种养大户多,物流市场较为完善,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市场意识强,能够主动的使用互联网以获取和发布信息,接受新技术,这些都有力的推动了农村网络商务建设,并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目录模式。
即农产品企业把自己的信息放到信息网站或者自己创建一个网站,来宣传自己的企业达到网络营销的效果。
特点是费用低、技术含量低、管理简单;市场规模较小、市场容量一般。
2.信息中介模式。
即通过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来帮助农产品企业获得相关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仅是商务服务行为。
特点是可减少中间环节,改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3.虚拟社区模式。
即通过网上在某个平台上提供现实用户所需的各种交流手段。优点是通过电子商务创造的“虚拟市场”,能够很好的帮助农户个体或者农业企业了解市场信息,以便于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对价格进行调整,提高利润。
4.电子商店模式。
即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从事农产品零售业务,帮助企业推销其产品和服务。
特点是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超市的感觉,提高了便利程度;但是,这种模式的驱动者一般是卖方,存在局限性。
5.电子采购模式。
即由买方发起的网上交易。
特点是前途好,影响大,投入大,需要供应链系统、物流系统、管理系统的有力支撑。
6.综合服务商务模式。
即在企业传统的运输方式上,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农业网站建立一个以积分制度为主要指标的商家联盟系统。
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产品不易保存,短时间内快速流通。
7.第三方电子交易市场模式。
即由中介完成商家与客户交易的模式。
特点交易双方在平台发布供求信息,运用网站完成一系列交易,改善了农产品交易不规范的缺点,为大宗农产品提供了交易平台。
1.品牌知名度不高。
虽然农产品在潍坊市出口产品中占很大比重,但潍坊市知名农产品品牌并不多。无论是政府还是经营者,都存在品牌意识不强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引导不够,另一方面,经营者认为创立品牌过于复杂。
2.农民对电子商务认识匮乏,思想封闭保守。
在乡镇,农民依旧保留了老旧的思想,不愿接受新思想,也不愿去主动了解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这会导致农户信息不对称,盲种盲收。
3.相关人才缺乏。
如今的应届毕业生和研究生更愿意在大城市就业,很少一部分会回到家乡去到乡下,在乡间田野实现自己的价值。
4.农产品质量标准不明确。
对于散户来说,更多的是等待别人来收购自己的产品,不同的标准对应不同价格,也会出现为了多销而降价的不良竞争的情况。
5.物流体系不健全。
现在的物流快递只到乡镇一级,落下了农村这一环节。
6.专业电子商务平台缺乏。
现如今,大家更愿意通过淘宝,京东这些平台去购物,专门有关农产品以及家喻户晓的平台几乎没有,这就导致一些商家会降低利润降低物价去获得更多的销量,最后导致市场价格混乱。
7.网络法律规范不健全,安全性缺乏保障。
1.各企业、经营者可以在潍坊市主要农业部门建立的潍坊农网、潍坊市农经网等平台网页上发布供求、招聘等企业信息。
2.各企业可以开展网上销售,运用网上商店模式。
3.从潍坊市农业具体情况出发,第三方交易模式更适合其发展。农产品领域专一的专业性电子交易模式更适合其农产品发展,一方面可以当地农户可以从中获得生产指导,另一方面可以宣传特色农产品,获得更多交易机会。
1.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
2.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
3.建全农产品信息数据库。
1.建立农产品网络调研系统。
2.搭建网络信息平台。
3.建立农产品营销站点。
4.加强农产品第三方交易市场建设。
1.加强电子商务法制建设。
2.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3.培育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
4.建立安全的网络支付体系。
1.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2.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3.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结语:随着各国经济走向全球化以及各地开放程度的增加,走出去无疑成为了各产业的发展方向。潍坊市更应该凭借其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