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其干预

2020-02-28 05:00:49蒋冬瑀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学校

◎蒋冬瑀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逐步出现问题。中学生厌学就充分说明家长和学校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中学生精神上和情感上的缺失。本文针对中学生厌学,对中学生厌学的成因以及如何干预进行了初步探究。

厌学是影响中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一个常见心理问题。研究表明:目前中学生的厌学率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厌学给中学生带来的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对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有利于深入了解中学生目前的厌学现状,以便进一步地实施干预。

一、厌学的含义及中学生厌学的表现

目前,国内外对于厌学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且相对比较贴切的有以下三种:傅安球等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映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高利兵提出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杨平从心理学角度讲,认为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而笔者更倾向于傅安球的观点。笔者认为中学生厌学心理是内在机制的诸多外在表现。它会在学习情绪、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上均有所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和否定,并且会逐步产生一些不利于自身甚至社会的消极影响。

中学生厌学心理有其特有的行为表现。结合前人的一些研究,笔者总结了中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怕考试;思维迟缓,易抑郁、焦虑、不安,又不安全感,人际关系紧张;严重者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或者一提到学习就产生各种身体不适、乱发脾气甚至歇斯底里。

二、中学生厌学成因

导致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中学生厌学心理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中学生自身共同作用影响下形成的。根据中学生所处阶段和身心发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于中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中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前,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不成熟不稳定的时期,他们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中学生就会接收到这些行为所发出的信号,做出一些不应该不正确的行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对孩子实行软硬暴力,都会造成中学生的身心伤害。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也要适当,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都会对中学生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厌学。

2.学校因素。

首先,学校的教育目的观和教育评价观的偏差。学校和老师仅通过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片面追求升学率,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老师把成绩好的学生判定为好学生,一切都向分数看齐,这样就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发展失衡,造成成绩低的学生自信心缺失、自卑感增加,厌学也就随之产生了。

其次,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有问题。由于学校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一切课程内容都为升学服务,与升学考试无关的内容都不被重视,这样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对于好奇心强烈的中学生是毫无吸引力的。中学生必须有意识地强迫自己去学,因而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都会相应下降。再加上课堂的“填鸭式”教学,单一刻板,中学生很难注意力集中,厌倦情绪越来越强烈,最终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

第三,教师的素质问题。有些教师缺乏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学科知识的学习,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只能完全照本宣科,语言缺少生动性,教学方式单调,使学生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3.社会因素。

在当今社会所谓“金钱万能”的背景下,有些人认为钱能解决所有的事情。对于思想还不够成熟的中学生,这种陈腐的观念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侵蚀,再加上近年来“文盲大亨”的出现,“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同时不良文化的传播使中学生产生好奇心,于是一些自制力较差、成绩较差的学生便放下手中的书本,走出课堂,埋头于那些低俗文化,导致“厌学”甚至“弃学”,深受其害。

学校教育与客观现象的差距对中学生厌学也有一定影响。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一个沉重的话题。在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公平或者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的严苛要求等,这些客观现象与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东西有很大差距,甚至差距越来越大,都容易引起那些敏感中学生的反感,致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4.中学生自身因素。

中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导致厌学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在笔者看来,中学生厌学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习目标不明确。海伦·凯勒说过:“一个人如果有了高飞的冲动,就绝不甘于在地上爬。”厌学的中学生大多都认为他们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他们只是服从父母的命令,听父母的话,从来没有想过学习对于自己有哪些意义。这样没有目的地学习,自然就不会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2)人格特征。有实证研究表明乐学与厌学的学生在人格特征上差异显著。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个性的学生易产生厌学心理,厌学学生的人格类型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弱型或接近弱而不灵活的类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表现为低水平动机、低水平学业和易形成非适应性成就动机类型。

三、中学生厌学心理干预

中学生厌学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加剧,厌学给中学生带来的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小至一个个体,大到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细致地研究中学生厌学的现状,以便更准确更及时地作出干预。

1. 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对厌学学生进行干预。

经过实践证明,心理咨询干预的确是改善学生厌学心理的有效和较好的途径,学生通过改变自身的认知和行为可以提高自我管理、控制能力,逐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缓解厌学情绪,减少厌学行为,进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优化教育评价机制,促进厌学生的教育转化。

一直以来,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都是不恰当的。他们总是用分数来衡量一切,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表现出偏爱,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不闻不问、冷漠对待,于是厌学生诞生了。这样给厌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很大伤害。他们变得不自信甚至自卑,遇到困难就马上退怯,学习效率也有所下降。只有对这些厌学生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才能帮助他们矫正不合理的心态,逐渐摆脱厌学心理。

3.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这个文化氛围不只在社会当中,也包括学校和家庭。教师要注意关爱学生,给学生多一些鼓励,提供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父母要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心里所想,这样才能有效地缓解孩子的厌学情绪,并且通过给孩子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来帮助孩子对学习重新感兴趣。

4.引导厌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最根本的干预还是要从厌学生自身出发,通过一定的反思,让他们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逐步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了解自己学习的意义,自我要求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念,增强自信心,遇到困难能够应对自如,从而学习便成为一件简单的事,这样就从“厌学”变成了“乐学”。

5.成立管理厌学生的专门机构。

这个机构负责对一些中学教师以及中学生的父母进行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变化,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选择适合他们的课程,这样他们对于学习就会有更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喜欢学习、热衷学习。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如果想发展教育事业,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变化。然而中学生厌学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厌学的含义及中学生厌学的表现、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和如何对其进行干预这三个问题。与此同时发现由厌学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不只是中学生自己,它对于千千万万个家庭,对于整个社会都是十分有杀伤性的。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逐渐攀升。这与中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具有间接的关系。中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身上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关注中学生的成长变化,给予他们正确有效的引导,特别对那些厌学生更要多一些关爱和帮助,做到及时准确地矫正他们的厌学心理及行为。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学校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
我来“晒晒”《中学生》
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
奇妙学校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