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娅如,冯顺利,王芳芳,暴银素
(1.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1],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病死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问题[2,3]。CAP归属中医学“风温肺热病”、“肺热病”范畴,发病原因为外邪侵袭、肺卫受感或正气内需,病理产物积聚,抗邪无力等。中药离子导入具有起效快、直达病变部位等优点,目前关于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文献报导日益增多,现将中药离子导入在CAP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中药离子导入是将中药煎成汤剂,利用电流将中性药物离子经由电极定位导入皮肤或黏膜,进入局部组织或体循环,从而增加药物经皮渗透率的一种方法。当直流电作用于机体时,组织中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组织兴奋性、细胞膜结构与通透性发生改变,使药物渗透率明显升高。中医藏象学说及经络腧穴理论也可阐释其作用原理,如《素问·咳论篇》曰:“皮毛者,肺之合也。”“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药物经皮肤吸收亦可“从其合”而至肺。
离子导入法是通过电流改变皮肤的分子排列,使皮肤的渗透性发生变化,皮肤角质层形成孔道,从而增加药物的透皮量。中药离子导入采用经皮给药,即无创给药方式,降低了静脉或注射用药带来的风险及不适。其给药方式不经过肝脏,减少药物“首过效应”,不受胃肠道各种消化酶和酸碱度的影响,可提高生物利用度,药物导入后会形成药物堆,在体内积聚时间长,维持持久而稳定的血药浓度,其渗透性比被动扩散透皮吸收作用强,能够实现大分子药物的吸收。
李静等将300例诊断为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远红外线穴位止咳贴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每日一次,每次20 min,中药成分为柴胡、黄芩、白芥子等,7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显示规范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治疗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疗效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天数。
付文生等将108例C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离子导入,药物组成:炙麻黄10 g,杏仁10 g,桔梗10 g等,1次/d,20 min/次,7 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抗生素治疗CAP,促进肺部炎症病灶的吸收,减少抗生素耐药性产生。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影响中药离子导入疗效的因素主要有治疗部位、治疗时间及频率等。肺俞穴和背部啰音最明显处是外治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最常选用的部位。孟泳等研究显示背部啰音最明显处给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症状缓解时间、疗效等均优于在肺俞穴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
选择合适的干预时间及频率,对疗效的发挥及患者的依从性非常重要。但关于治疗时间和频率尚无科学性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CAP患者的病程较长,炎症吸收缓慢,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使耐药率上升,致使预后较差,治疗失败率为6%~15%。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是中医辨证施治与局部对症处理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中药、直流电及穴位刺激的多重作用,发挥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等良好作用,临床应用时应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患者病情,全身与局部兼顾,个体化给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当然,其临床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治疗时间与频率)缺乏科学依据,不能精确计算导入药物剂量等。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升中医护理水平,提高中医护理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展望未来,如何寻找更合理的方法进行中药离子导入疗效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更好地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创新与科学性发展,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