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丰勇
(磁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河北 邯郸 056500)
腹腔镜在我国临床中的应用历史已长达数十年,并且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治疗经验,通过不同部位及学科开展联合手术方案也更充分的体现出腹腔镜手术所具有的优越性[1]。本院在急性阑尾炎并发胆囊疾病者的治疗中采取三孔腔镜下的胆囊阑尾切除术效果理想,现进行下述报告。
以本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接诊的61例急性阑尾炎并发胆囊疾病患者,性别比:男34/女27,年龄19~73岁,平均(39.5±1.4)岁,急性阑尾炎者中胆囊结石21例,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28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12例。患者胆囊疾病均经由本院B超检查得以确诊。
患者术中均行常规气管插管后全麻,保持头高而足底体位,并使身体向左侧倾斜,在脐部下方做一长度10 mm左右的弧形切口,并常规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控制在12 mmHg,置入10 mm的Trocar,并放置好腹腔镜。探察胆囊部位,在剑突下方约6 cm处和锁骨的中线及内缘的交点处下方约4 cm处放置10 mm的Trocar以及5 mm的Trocar和相关的操作器械。对腹腔进行详细探察,利用电凝钩法对胆囊管与胆囊血管实施解剖,并切除胆囊。再经由操作孔取出患者胆囊标本,之后改为足高而头低体位,使身体微微向左侧倾斜,将腹腔镜拔出上移到剑突下操作孔,详细探查下腹部和阑尾处,沿着结肠带探寻阑尾,利用钛夹对阑尾系膜经行夹断,在其阑尾根部利用4号丝线进行妥善结扎,并于结扎的远端约5 mm左右处利用电凝钩对阑尾进行离断,之后对残端利用脂肪进行覆盖。解除气腹后对腹壁戳孔进行缝合,完成手术。
统计患者的术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术后的并发症等情况。
本组61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术后,且无一例发生中转开腹,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为(61.26±1.7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8.24±3.02)mL,患者术后的平均住院天数为(4.20±0.26)d。术后均随访1个月,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胆囊结石及阑尾炎均属于普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并且在临床工作中许多胆囊结石和胆囊炎患者均存在阑尾炎的发作情况,通过体格检查可发现患者右下腹部的麦氏点存在固定压痛和反跳痛,而通过B超检查可发现患者存在的胆囊结石情况[2]及胆囊结石合并急、慢性胆囊炎的情况,通过采取传统开放手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术中切口较大且创伤较高,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提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中已由过去的标准四孔法逐渐进化为三孔法,通过减少一个辅助操作孔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术中痛苦,更好的维持手术的美观度[3]。本次研究中采取三孔法,对戳孔位置、腹腔镜和操作孔的位置进行优化调整,并且同时完成患者的胆囊和阑尾切除,该手术操作方案中术者只需熟练掌握腔镜技术即可顺利完成手术。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手术适应症也在不断扩大,并且几乎能够开展腹腔中全部脏器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阑尾切除术在其适应症方面和单独的胆囊切除术及阑尾切除术的适应症方面并无较大差异[4]。通常来说联合手术的适应症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对于手术并无禁忌的各类急性阑尾炎患者;(2)并无手术禁忌的且明确诊断的胆囊疾病患者,且要求术中进行一并处理;(3)非体型超常患者。然而在三孔法手术中若术中遇到困难则需适时的增加戳孔,以实现有效暴露,确保手术的安全性,避免过于拘泥,在无法顺利完成时则需及时快速的中转开腹,防止发生副损伤和相关并发症。从本次的回顾分析结果来看61例患者采取三孔法腔镜辅助的胆囊阑尾切除术总体疗效满意,术中失血量较少,且均未出现中转开腹情况,术后未发生显著的并发症,进一步证实该手术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三孔腔镜辅助下实施胆囊阑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