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霜雯,田宇明,吕 菲,张晓放
(大连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116023)
世界最早发现松材线虫病是在20 世纪初的日本,从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1982年我国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到目前松材线虫病已在18 个省、280 多个县发生危害[1-2]。30 年间累计致死松树5 亿多株,毁灭松林30 多万hm2,造成经济损失数千亿元。从国内外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方法和效果来看,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够彻底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效果[3-4]。因此,目前大连市已发生的区域,黑松林和赤松林也将面临毁灭的危险和结局。因此,在松材线虫病毁灭这些松林后,我们如何管理和恢复这些受害林地的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进行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工作。
目前大连市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域有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园区和长海县。2017年全市除治面积1 520 hm2,2018年全市除治面积1 267 hm2,2019 年全市除治面积1 853 hm2,3 年累计清理病树和枯死树78.8万株。
不同的立地类型,植被恢复的方法不同。查清松材线虫病灾害清理迹地的立地类型、数量,为林班小班甚至微地形植被恢复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清理迹地原群落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组成,可以确定今后植被恢复的植物种类和方法的选择,另外发生危害的程度不尽相同,对植被的干扰也不会相同,对危害轻微的迹地,可以选择自然或者人工促进恢复原生植物群落,降低恢复成本。
调查顶极群落生态系统演替状态,有利于准确选择植被恢复的植物种类,降低生态风险。
伴生树种和引种的景观树种在城市景观园林绿化中担负着巨大的造景功能,包括松树在内的景观树种在松材线虫病危害中的表现,关系到今后的城市景观树种的选择和利用。对松树而言,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可能是今后的育种目标之一。
迹地中各树种的天然更新,可以为植被恢复提供佐证。对寄主植物松树的更新和生长动态研究,有助于掌握松材线虫病在该地区的危害过程。
立地的物理因子随着松材线虫病木的发病、枯死、伐除等会发生变化,不仅会影响残存植被的发育,也会影响以后的植被恢复。
根据这次调研的情况,以及目前松材线虫病的发展进程和危害结果,针对松材线虫病灾后清理迹地的植被恢复,以及今后大连市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方向,提出以下对策。
3.1.1 无立木林地以人工造林和自然恢复为主
分两种情况处理,一是灾后清理迹地如果是平地、缓坡、斜坡中层及厚层土部分,主要以人工造林为主,优先选用乡土阔叶树种。选择造林方式要充分考虑森林的天然更新能力,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式。二是清理迹地为陡坡薄层土条件,由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人工造林难以成林。这部分主要进行自然恢复,采用封山育林技术,利用自然力恢复地带性植被类型,也可通过补植灌木树种、先锋树种,加快森林植被的恢复进程。增加灌草植被,促进其向灌木林、有林地发展。
3.1.2 灌木林、疏林地采取封山育林措施
清理迹地中,已生长成灌木林、疏林地的地方,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保护灌木植被,促进灌木林由以胡枝子、崖椒为主向以麻栎、栓皮栎、槲树等阔叶乔木为主发展,为过渡到乔木林奠定基础。封育措施主要有全封和封造结合。①全封。封育期禁止樵采、放牧、挖药等不利于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在封育区明显地段树立封育标牌。②封造结合。造林树种选择麻栎、栓皮栎、槲树、小叶朴、臭檀、臭椿、侧柏等树种,造林方式以容器苗和直播造林为主,形成乔灌群落,促进群落进展演替进程。
3.1.3 将衰弱松树、被压松树等一并清除
对发病轻的林分,在清理枯死病木过程中,应同时将衰弱松树、被压松树等一并清除。如条件(政策、技术)允许,可进行透光抚育,增加林地透光度,促进林中灌木及乡土乔木树种生长与恢复。另外,在清理枯死病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林下生长的阔叶乔木幼树和林下灌木树种,在林地松树最终消亡后,可以缩短大连乡土植被的恢复进程。
3.1.4 保护林窗中的乔灌阔叶树种资源
注意保护好松林邻近的灌木资源和林窗中的乔灌阔叶树种资源,对其中的乔木树种如麻栎、栓皮栎、槲树、小叶朴、臭檀等幼树,将其作为目的树种进行培育,对这些幼树周边的灌草进行清理,并将清理物覆盖在幼树根际周围,以此促进目的树种生长,加速植被恢复进程。
3.2.1 建设生物隔离带
大连市目前需要重点保护的是旅顺口区大面积的黑松纯林和仙人洞自然保护区的天然赤松林。由于传播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墨天牛每年最大扩散距离为3.3 km,应在这两处保护区外围建设一圈宽4 km 的生物隔离带,带内所有松属植物清理干净。同时加强检疫,防止松木制品流入保护区域。
3.2.2 设立专项对全市人工林植被进行调查
目前大连市现有大面积落叶松、黑松、油松、刺槐等人工纯林,存在生态效能低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问题,现在应该着手有针对性地对人工林进行调查,尤其是要对生态公益林纯林进行全面调查,查清这些森林群落的演替阶段、植被构成以及未来群落的演替方向,为将来人工林的经营或改造提供有力依据。
3.22.3 对现有人工纯林进行近自然经营
应当尽早在政策上和技术上,对现有人工纯林的抚育及近自然化改造方面进行调整和准备,对人工纯林进行近自然经营,科学有序地进行区域地带性植被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恢复森林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和稳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2.4 种质资源的清查和保护
加强乡土树种和珍稀濒危树种等种质资源的清查和保护工作。对种苗生产基地及采种基地进行区域性布局和有计划管理,按需培育和提供各种大连地区地带性乡土树种种苗。对大连地区乡土树种资源设立专项调查,探讨如何开发培育并应用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