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坤,温大勇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1],临床上按其是否有典型的内分泌症状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功能性pNENs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等,这一类肿瘤产生各自特异激素而出现对应典型内分泌症状,故临床上可及时检出。非功能性pNENs因缺乏典型内分泌症状,部分病例CT表现有时亦不典型,因而不易及早发现。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非功能性pNENs的CT图像,旨在提高本病的CT诊断水平。
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8月-2018年11月经临床和手术病理确诊为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共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53~80岁,中位年龄64岁。主要临床表现:4例患者间断或持续性腹胀痛、纳差3 h~1个月,其中1例伴黄疸;1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于3年前外院体检时腹部B超发现左上腹腹腔占位,胰尾脾门区见一低回声结节,考虑为副脾,于2018年5月来我院CT检查及手术治疗;1例肠镜发现升结肠中高分化腺癌,CT进一步检查时,意外发现胰头部小结节,可疑转移瘤。实验室检查:6例糖类抗原(CA19-9)与癌胚抗原(CEA)均在正常参考值0~37 U/mL、0~10 ng/mL之内。
1.2 病理诊断依据:根据2010年WHO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和命名标准[2],本组病例肿瘤G1级2例、肿瘤G2级3例、肿瘤G3级1例,肿瘤病理级别越低,其分化程度越好,肿瘤越趋向良性。余无特殊临床资料。
1.3 CT扫描序列及参数:应用西门子64排双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CT机,对6例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肝脏下缘水平。CT主要扫描参数及造影剂:扫描前30 min 口服清水500~800 mL,腹部扫描层厚8.0 mm,重建层厚1.5 mm,Pitch均为1.5,矩阵512×512,经肘正中静脉高压注射器推注80 mL,速率为4 mL/s。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分别在注药后30 s、60 s、3 min扫描,造影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浓度为350 mgⅠ/mL。
1.4 图像分析:所有图像传入PACS系统工作站,由两位放射科高年资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负责独立阅片,主要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密度、强化特点及与周围脏器比邻关系,另外观察肿瘤有无坏死囊变、有无邻近组织侵犯与远处转移及胆管、胰管是否扩张等。据本组病例特点,观察肿瘤强化方式时,通过测量瘤体感兴趣区平扫与增强CT值之差,评价其强化程度:高密度强化,即瘤体增强前后CT值之差大于40 HU,且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胰腺实质;低密度强化,即瘤体增强前后CT值之差小于20 HU,且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实质。感兴趣区应避开液化坏死区域,每个感兴趣区重复测量3次,其CT值为3次测量的平均值。
6例均为胰腺单发肿瘤,形状均为圆形或类圆形,瘤体位于胰头部3例,位于胰体部2例,位于胰尾部1例。胰头部瘤体较小,其中1例瘤体最大,直径约1.7 cm,胰头形态略显不规则,呈轻度增大,另2例胰头大小、形态基本正常;胰体部2例瘤体呈宽基底,部分凸向腹侧,表面光整;本组病例胰尾部瘤体最大(图1,目录后),大小约3.2 cm×4.5 cm×5.5 cm,瘤体大部分位于胰腺轮廓之外,与脾脏关系紧密,界限不清,曾误诊为副脾。平扫5例CT平均值约39 HU,接近正常胰腺组织,边缘不清楚,另1例边界尚清;瘤体呈稍低密度3例,呈等密度2例,呈高密度1例;CT增强后肿瘤边界相对清楚,4例呈均匀高密度强化,瘤体中央区囊变坏死1例,强化呈混杂密度,以高密度强化为主,1例呈低密度强化(图2,目录后);1例见胰管、肝内胆管轻度扩张,6例均未见明确肝脏、淋巴结等远处转移。
pNENs属罕少见肿瘤,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非功能性pNENs占所有pNENs的10%~50%[3]。其病理学上通常表现为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异常增殖,形态上类似于正常的胰腺内分泌细胞[4-5]。由于非功能性pNENs不产生或产生的神经内分泌激素量少,不足以导致内分泌症状,另外有关此类肿瘤的CT报道文献很少,且部分病例CT表现与胰腺癌等肿瘤相似,易造成误延诊治。
临床上非功能性pNENs既无内分泌典型症状,又无特异性肿瘤标记物,除病程较长、瘤体较大、临床上出现压迫症状时才被发现外,部分病例往往为检查腹部其他病变或健康体检时偶然发现。另外,此肿瘤生长慢,发病率低,部分病例明确诊断时已局部转移、远处转移或肿瘤由良性发展至恶性。本组病例中1例为体检时发现,1例为检查结肠病变时发现,1例胰头部瘤体病理观察已侵及十二指肠乳头等,临床上出现黄疸,病理属于G3级(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上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是此类肿瘤有效且有望治愈的重要手段,故此类肿瘤早期发现,进而及早诊治对预后非常重要。
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 增强扫描非功能性pNENs大多表现为富血供[6-7]。本组病例中5例,即病理上G1级2例,G2级3例,瘤灶呈明显强化,高于正常胰腺实质强化程度,由于瘤体细胞呈巢状、条索状结构排列,瘤巢间血窦较丰富,加之肿瘤血管相对增多等,故大部分非功能性pNENs为富血供肿瘤。其中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瘤体中央区囊变坏死,可能与肿瘤细胞趋向恶性生长、代谢活跃、增殖速度快,致肿瘤血液供应不足有关。1例(G3级)为乏血供肿瘤,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强化程度,误诊为胰腺癌,病理提示癌组织侵及十二指肠乳头、神经、胰腺导管及小瘤栓形成,其原因可能为恶性程度越高的肿瘤,其供血血管内更易形成瘤栓,导致血供中断,强化程度减低[8]。同时此例患者胰管轻度扩张,内壁光滑,笔者认为由于非功能性pNENs是一类主要起自胰腺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其对胰腺导管以压迫为主。1例CT平扫瘤体内小片状高密度,密度接近血液密度,考虑为瘤内少量出血所致,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5例不伴胰胆管扩张、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可能与肿瘤起源、性质、部位及大小等有关。
非功能性pNENs与胰腺癌等肿瘤的治疗与预后完全不同,因此其鉴别诊断意义重大,需与胰腺其他较常见肿瘤鉴别。①胰腺癌:肿瘤明显强化不是导管腺癌的特征,而是提示非功能性pNENs可能[9]。此肿瘤多为乏血供肿瘤,好发于胰头部,“双管征”常见,易出现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老年女性多见,CA19-9增高等。②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囊实性肿块,瘤体易出血、钙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年轻女性多见等。③胰腺囊腺癌:瘤体以囊性密度为主。无强化,可有分隔呈蜂窝状,壁结节常见,实性成分低密度强化等。
综上所述,非功能性pNENs大多为富血供肿瘤,相对胰腺其他肿瘤,CT增强后具有一定特征性,呈高密度强化,诊断较容易,但部分乏血供非功能性pNENs及瘤体囊变坏死时,CT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易引起误诊,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等,对此类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及早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