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双双,雷梦玲,许 洋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全科门诊,四川 成都 610000)
口腔专科护士的职业环境比较复杂,面临着极高的职业风险。门诊护士每日接诊大量的门诊患者,周转快、人数多且流动性大,部分患者携带传染病,但又无明显表现,且口腔科诊室内空气不流通,地面和物体表面肉眼无法看见的传染源,噪声的污染,护士工作时还易受到锐器、病毒感染等职业暴露的威胁,加上护患关系的紧张而导致护士工作时的巨大心理压力等各种风险的危害,从多方面构成对护士职业安全的威胁和身心的健康。为了进一步提高口腔专科护士的职业风险意识,加强职业安全管理与防护,本文重点研究分析口腔专科护士职业风险的高危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FC、碘仿等一些易挥发的口腔专用材料有强烈的刺鼻性气味,极易对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如长时间吸附会刺激人体的呼吸道黏膜,给人身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汞尘产生于汞的调制和使用过程中,在口腔诊室的环境空气中弥漫和散发,在地面和物体表面沉积,难以察觉和清除,最终成为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的毒源,使人出现慢性汞中毒,对人体的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1]。
1.2.1 环境污染
在使用牙钻、超声洁牙器等一些口腔医疗器械进行口腔疾病治疗时,护士经常会接触到存在HBV和乙肝感染风险的口腔疾病患者的唾液、血液;沉积在诊室物体表面、医务人员和患者身上的由龈沟液产生的微小飞沫也会对护理人员造成危害;还有一些细小的气溶胶颗粒也会对口腔科工作人员的呼吸道造成威胁。
1.2.2 噪音污染
口腔诊室的噪音污染较为严重。口腔医疗器械在空转或是工作状态下都会有极强的噪音。人体听力的损伤主要受噪音强度及暴露时间影响。相关研究显示,一些口腔医疗器械在30 cm距离位置造成的噪声均≥65 dB,这必然会对长期工作于噪音污染状态下的护士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职业伤害[2]。
在配合医师开展诊疗操作,或者是处理污染医疗用物时,口腔专科护士也易被某些HIV、HBV、HCV及梅毒的患者感染,或者是接触到一些带菌的血液、唾液、分泌物污染的器械、针头,造成锐器伤。
部分护理人人员防护意识淡薄,未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工作中防护措施不到位,装备不齐全,给自身的职业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医院组织相关人员制订和优化各项操作流程及预防标准,为在职工作人员定制安全、合格、有效的职业防护装备,同时护理部和相关科室还要加强日常工作监控;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各种安全防护用品,在进行有可能导致感染的诊疗操作时,要规范佩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防护面罩、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口腔专科护士要严格遵守相关工作流程,认真执行安全标准预防,在思想上、行动上要高度重视双向防护,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严格执行职业暴露报告制度,进行跟踪复查及治疗;严禁用手直接抓取需要处理的污染医疗用物时,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处置医疗废物[3];护理人员在处理尖器时要十分注意,提高警惕,规范处理锐器,防止和减少针刺伤[4]。
职业防护教育是降低职业暴露和职业风险的最有效措施。因此,要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将职业防护教育纳入医院培训计划。定期对在职的护士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对新入职护士和年资少于五年的护士开展岗前培训,并进行相关考核,考核通过方能上岗[5]。
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传播的措施中,手卫生管理是其中最为经济、简便、实用的有效手段。指导护士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卫生洗手的前提是设置标准的洗手设施,配置专用洗手池和清洁剂、消毒剂以及干手物品等,设置非手触式水龙头,粘贴卫生洗手步骤图,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七步洗手法,同时安排相关人员督导洗手的正确率及依从性。
医院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场所,患者人数集中,环境复杂,易导致病原菌传播。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基本措施就是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以及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6];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控,保障口腔科护士的职业安全,创建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确保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