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红
(内蒙古包头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在临床治疗中,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心肌表现为心室壁的不对称肥厚,可导致呼吸困难及心悸等[1],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为研究分析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胺碘酮、倍他乐克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80 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 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36~54岁,平均(40.21±4.21)岁,女15 例,男25 例。实验组患者中,年龄35~53岁,平均(40.32±4.15)岁,女16例,男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进行倍他乐克治疗,一次剂量为12.5 mg,一天3次,实验组患者进行胺碘酮、倍他乐克联合治疗,给予胺碘酮治疗,一次0.2 g,一天3次,后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减少药物用量,一天0.2~0.4 g。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治疗2周[2]。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应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36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0.0%,无效患者为4例10.0%,未有猝死患者。对照组患者中,28例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为70.0%,无效患者为12例40.0%,6例患者猝死,猝死率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心室率为(72.12±7.66)次/min,对照组患者的心室率为(90.43±8.12)次/min,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室率分别为(158.43±16.22)次/min与(159.10±16.43)次/min,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研究表明,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等,可能出现猝死现象,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需及时进行治疗[3]。
不同患者之间的肥厚性心肌病病程时间差别较大,晕厥史患者猝死率较高[4],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病情控制为主。胺碘酮为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组织亲和性高,生物力度高,可阻碍肾上腺素受体作用[5],但可能导致一定不良反应,需严格控制用量,关注患者反应变化。倍他乐克血药浓度保持时间长,与胺碘酮连用治疗效果理想。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36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0.0%,未有猝死患者。对照组患者中,28例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为70.0%,6例患者猝死,猝死率为15.0%,实验组患者的心室率为(72.12±7.66)次/min,对照组患者的心室率为(90.43±8.12)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胺碘酮、倍他乐克联合使用治疗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胺碘酮、倍他乐克联合使用治疗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猝死率,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