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妍清,赵鸿雁,王丽丽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在现代医学中属常见、多发病,主要是指机械通气(MV)48 h后至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炎。研究发现[1],VAP在ICU重症中的发生率与非ICU重症患者相比更高,若不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后果不堪设想。借此,本文将选取本院收治的使用MV治疗期间发生VAP的ICU重症患者109例进行临床实验,探析临床护理在VAP预防中的有效性。报道如下所述。
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年)》[2]相关选择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9例行MV治疗期间发生VAP的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25~75岁,平均(47.25±4.05)岁;B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23~75岁,平均(47.65±4.43)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常规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1 分组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RNTM)将109例患者分成A、B组,各54例、55例。
1.2.2 护理方法
A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心理、呼吸机、口腔等等护理。
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1)环境管理:动态监测病房消毒情况,各项无菌操作均严格按规定执行,保持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清洁,以预防交叉感染。(2)呼吸机管道护理:呼吸机管道和湿化器更换此时为1周/次,湿化器里的残余液体清理1次/d对管道内出现分泌物及血液时应及时更换管道,并做好呼吸机管道和湿化器消毒工作,放置病毒感染。(3)气管护理:动态监测患者气道,保障呼吸道通畅,防止痰痂形成和及时加入湿化液(0.9%氯化钠液),动态监测呼吸道情况,根据患者呼吸道干燥情况适当滴入生理盐水(1~3 mL),持续1~2 min。
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护理满意率。
建立Excel数据库,将109例患者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后纳入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独立样本,正态分布,均数比较以及总体方差等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33.144±2.05)d,B组(22.67±2.00)d,A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AP发生率31.48%(17/54),B组10.91%(6/55),A组VAP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理满意率79.63%(43/54),B组92.73%(51/55),A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据统计,引起VAP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如年龄、慢性肺疾病、有痰不易咳出、机械通气、消化道细菌易位等。同时相关学者也发现,VAP的严重程度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如ICU重症者VAP发生率与非ICU重症者相比显著更高。本研究中A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邵明珠[3]在其研究中发现,在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23.90±1.82)d,对照组(33.10±1.91)d,与本文结果相近。本文A组VAP发生率31.48%,B组10.91%,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能减少VAP发生率,与李巧等的研究结果相近。另外,本文中A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提示在ICU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更好的降低VAP发生率。综上所述,在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予以针对性护理能有效的降低VAP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