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老年大鼠血小板衍生因子、髓鞘碱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2020-02-28 12:28刘姝周金凤曾宪晶祝美珍俞睿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阳性细胞脑组织芬太尼

刘姝 周金凤 曾宪晶 祝美珍 俞睿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1麻醉科,江西 吉安 343000;2中医科;3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脑血管疾病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中老年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最为突出,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0%〔1〕。而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则是缺血发生一定时间后再次恢复血流灌注,但在多数情况下,缺血后再灌注不仅没有使脑组织功能恢复,反而进一步加重缺血导致的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2〕,是引起脑血管病恶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有效干预I/R损伤是防治脑损伤进一步加剧的重要环节。研究证实〔3~5〕,使用瑞芬太尼预处理的动物可有效减轻心、肝、肾等器官再灌注损伤程度,其中关于脑I/R保护的相关机制鲜有报道,有研究表明〔6,7〕瑞芬太尼预处理与脑保护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但未进一步述及具体机制。本实验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I/R损伤大鼠脑组织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与造模方法 健康SPF级SD大鼠50只,15~24月龄,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假手术组、脑I/R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各15只,体重(350±50)g,从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购入(生产许可证号:SCXK桂2003-0003,使用许可证号:SYSK桂2003-0005),在本校动物实验房适应性喂养1 w后,参照longa法〔8〕制备大鼠中脑动脉闭塞(MCAO)模型,术后2 h拔出栓线约10 mm,恢复血流,制成大鼠急性脑I/R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以上各组按术后2 h I/R不同处死时间点6 h、12 h、24 h分为3个亚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仅行左侧颈总动脉分离,未行插线不结扎也不做缺氧缺血处理。瑞芬太尼预处理组:在行MCAO手术前2 h经股静脉注入瑞芬太尼(人福医药公司,批号:6180309),给药剂量参照文献〔9〕中大鼠换算的标准方程计算,每次输注5 min,连续3次,输注速率为1.0 μg/(kg·min),每次输注完后给予5 min间歇期,整个预处理过程约30 min。I/R组:操作步骤同瑞芬太尼预处理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瑞芬太尼。大脑MCAO模型制作成功的标准:①患侧右前爪部分屈曲或完全屈曲;②行走时身体向偏瘫侧转圈;③行走时身体向偏瘫侧跌倒。

1.2采样制作 大鼠予10%水合氯醛麻醉后固定,剪开胸腹腔,暴露心脏,通过心脏快速灌注约100 ml生理盐水,灌洗至肺脏变白,右心耳流出清亮液体后,再灌注4%多聚甲醛磷酸盐缓冲液(PBS)约150 ml固定,至大鼠尾巴及四肤强直僵硬后,撬开颅骨,完整取脑放入生理盐水中漂洗残血后,置于4% PBS中固定。24 h后脑组织取出切块,经不同梯度酒精脱水,浸蜡,石蜡包埋,用切片机制作约4 μm厚度的冠状切片,常规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病理变化。

1.3指标检测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取出上述包埋切片脱蜡,柠檬酸热修复10 min,3%过氧化氢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20 min;封闭血清37℃中水浴30 min,滴加山羊血清50 μl/片,37℃封闭内源性生物素20 min;滴加一抗1∶100,50 μl/片,40℃20 h;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50 μl/片,室温30 min;滴加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50 μl/片,37℃ 30 min;上述每步骤间均用PBS漂洗5 min×3次,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自来水冲洗,苏木素复染,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后中性树胶封片。在10×40倍光镜下观察胞质有棕色颗粒者为阳性细胞,每张切片随机选取观察5个视野,计算阳性细胞数,取平均值。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成组设计多样本均数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多样本均数组间比较用LSD-t检验。

2 结 果

2.1HE染色结果 空白组、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元形状完整,多层密集排列,胞膜呈圆或椭圆形,核仁明显,核染色质清晰均匀。I/R组:镜下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再灌注6 h时胞体肿胀,排列不齐,局部缺血周围区水肿明显,细胞肿胀,疏松淡染;再灌注24 h时神经元坏死和凋亡明显,水肿、肿胀减轻,胞体缩小,见大量固缩变性坏死神经细胞,细胞核消失,部分区域核固缩深染,边缘区炎性细胞浸润,胞质内形成微空泡,胶质细胞增生。瑞芬太尼预处理组再灌注6 h时细胞多层密集,胞膜较完整,水肿不明显,再灌注24 h时神经元部分胞体缩小,色深染,周围见少量固缩坏死神经元,炎性细胞浸润及少量胶质细胞增生,较I/R组病理改变减轻。见图1。

2.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MCAO术后,空白组与假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无明显改变(P>0.05)。I/R组和瑞芬太尼预处理组在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I/R组相比,瑞芬太尼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P<0.05),见表1。

表1 各组脑I/R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

与空白及假手术组比较:1)P<0.01;与I/R组比较:2)P<0.05

2.3PDGF、MBP阳性细胞表达 MCAO术后,与空白组、假手术组、I/R组比较,瑞芬太尼预处理组PDGF阳性细胞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1),I/R组PDGF阳性细胞表达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I/R组MBP阳性细胞表达数其他与各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见表2。

表2 各组I/R各时间点PDGF、MBP阳性细胞数表达(个/视野,

与瑞芬太尼预处理组比较:1)P<0.01;与I/R组比较:2)P<0.01,3)P<0.05

3 讨 论

瑞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的超短效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是麻醉和镇痛中常用药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作为神经传递素的抑制剂,易透过血脑屏障,快速达到血-脑平衡,药物吸收后广泛分布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为脑损伤治疗提供药动学基础。脑缺血发生后,随着氧自由基大量释放、钙超载及谷氨酸受体激活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激活细胞凋亡转导通路,最后导致细胞死亡〔10〕。在脑损伤过程中,MBP作为抗原激活免疫系统,缺血性脑损伤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断裂崩解,MBP释放可诱导炎症反应的发生〔11〕,启动炎症损伤级联反应程序,随着血流再灌注,神经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加速细胞凋亡。研究表明MBP对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主要是由其强碱性决定的,这种强碱性使得MBP可以广泛结合于神经元膜表面,从而直接损伤神经元质膜,造成离子紊乱及细胞内容物外漏,离子稳态失衡,最终导致神经元凋亡〔11〕。研究〔12〕证实其过量表达与神经损伤呈正相关。MBP 表达水平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有无实质性损害,特别是有无髓鞘脱失的一个较为特异性的生化指标,其含量水平反映了损害范围的严重程度〔13〕。本实验瑞芬太尼预处理组MBP表达水平明显低,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MBP表达水平来达到脑保护,与临床报道一致〔14〕。

PDGF是一种具有分裂能力和对细胞有增殖作用的因子,主要对特定细胞群起刺激作用,并且可以促进有丝分裂,在控制细胞迁移分化方面有显著意义。研究结果表明:PDGF-二聚体结构(BB)是针对PDGF受体-β的最高亲和配体,能促进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纤维细胞增长和繁殖〔15〕。可加速细胞外基质蛋白和胶原蛋白的形成,促进损伤区修复。PDGF还是神经元及其角质细胞的重要生长因子,可以发挥营养神经、调节血管张力、促进血管生长等作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6〕。本实验中瑞芬太尼预处理组脑组织PDGF含量增高,其原因可能与刺激脑组织细胞产生PDGF表达增加有关,有研究表明其通过介导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激活发挥作用〔17〕。

综上,瑞芬太尼在I/R早期可能通过干预炎症损伤级联反应程序,刺激神经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发挥营养神经、调节微血管生成作用。瑞芬太尼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脑I/R损伤程度,减轻神经元坏死和凋亡,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猜你喜欢
阳性细胞脑组织芬太尼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脑内Nestin 的表达变化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CD14、IL-4和TNF-α在健康人和慢性根尖周病患者组织中的免疫荧光定位*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