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活成一部史诗

2020-02-27 03:35余驰疆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慈禧好莱坞

余驰疆

《德龄与慈禧》是2019年话剧圈最热门的作品之一。编剧何冀平的本子,北京、上海巡演7场,一票难求。台上实力演技派和当红流量云集,但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这里最大的腕儿只有一个——“慈禧”卢燕。

1998年,《德龄与慈禧》在香港首演,盛况空前。导演徐克坐在下面,一边看一边哭一边赞叹:“真好啊!”而他最喜欢的,正是演慈禧的卢燕,不怒自威,架势十足。21年后,卢燕再度登台演慈禧,她一亮相,在后台的江珊就起了鸡皮疙瘩。她不自觉地对身边人说:“好想和卢老师同台,哪怕只是演一个小宫女。”

92岁了,卢燕仍连续5年参演长达8小时的话剧,仍穿着厚重的戏服演慈禧。

少女时代的繁华与战乱

20世纪70年代,卢燕在《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中两度扮演慈禧,并开始了解这位权倾朝野的“女野心家”。在卢燕看来,慈禧的命运,一部分被裹挟,一部分被误解,她有手腕,亦有无奈。卢燕常从女性角度研究慈禧,对其饮食、书画、收藏甚至化妆技术了解颇深。

卢燕很喜欢《德龄与慈禧》的剧本,在世人熟知的“戊戌变法”背后,何冀平通过慈禧和德龄两个角色,展现了波谲云诡中新旧思想的交锋,也探讨了女性的自我认知和解放。留学归来的德龄成为宫廷女官,她的明朗开放瞬间感染了慈禧与光绪,也招来李莲英和隆裕的陷害。深宫中,德龄见到了“母子”之争、改革之难、人事之腐朽,也看到了每一个人物的悲哀和无奈。这种复杂性和多面性,正是卢燕一直渴求诠释的东西。

“您觉得自己与慈禧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我也喜欢京剧,我也喜欢打扮,我们都很爱美。”提到京剧和打扮,卢燕一下就把话题转到了七八十年前。那是大上海繁华又动荡的时代,卢燕住在法租界辣斐德路(现复兴中路)的弄堂里。父亲出身广东望族,母亲是须生名角,她还有一位名声显赫的义父梅兰芳。卢燕最爱看胡蝶演的电影,每次从电影院回来都要招呼邻居伙伴来家里演上一段。

十几岁的卢燕相信学医救国,立志考圣约翰大学医学系,结果被分到了文学系,加上圣约翰没有女生宿舍,她最终选择转校至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系,攻读财务学。上课之余,卢燕还做兼职,翻译电影。当时,几大电影院上映的片子都是“珍珠港事变”前留在上海的英文片,没有中文字幕,需要有人“同声传译”——观众一边看电影,翻译员一边在播音室翻译播送。卢燕英语好,就经常晚上9点去大光明电影院挣外快。“我翻译时尽可能融入角色中,有感情地说话,男的模仿男的说话,女的模仿女的说话,生气是生气,甜蜜是甜蜜,好比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慢慢地,卢燕成了大光明有名的同声翻译,许多观众买票时点名要看“卢小姐”翻译的那场。卢燕笑说,自己的演艺生涯,就是从上海交大开始的。

从檀香山到洛杉矶,从记者到演员

兼职做了两年多,1947年,卢燕跟随母亲到夏威夷檀香山(即火奴鲁鲁)投奔亲戚。在檀香山,卢燕做过会计,学过表演,成了新娘和母亲,但最特别的,还是当记者。

1947年,卢燕在夏威夷大学攻读商科,同时兼修戏剧与演讲。离她学校不远的地方,有一家华人报馆,叫《中国时报》(China Times),卢燕成了报馆的一名兼职记者。卢燕说:“当记者最好的是,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对话。那时候李香兰来夏威夷,我就代表报馆去采访她。”

令卢燕印象最深的记者经历,是给宋美龄接机。1950年,代表国民党到美国寻求援助未果的宋美龄返回中国台湾,途经夏威夷。宋美龄飞机停在美国军事基地,来接机的国民党官员都无法进入,而卢燕作为记者,拿着一束花就进到了军事区。“她看看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小姑娘,表情可冷漠了,所以你看那相片很有意思,她觉得应该是当地的官员来接她,怎么弄一个小孩接她。”

1956年,卢燕随丈夫移居洛杉矶,有了新的打算:是不是该尝试一下演员?从小,她就喜欢电影和京剧,但母亲并不支持。“她觉得我做人太老实,天分又不高。”但这一回,她决定听自己的。卢燕报考了巴萨蒂纳戏剧学院,成为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个亚裔学生。

年近30岁,有3个孩子,还是中国人,这些标签都成了卢燕闯荡好莱坞的绊脚石。她一度自我怀疑,直到丈夫对她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才干,就尝试一下,否则这一生都会有遗憾。”在她眼中,丈夫的理解和鼓励,是自己事业的坚实后盾,也是人生转折的关键所在。

好莱坞往事:只是要争一口气

30岁才到戏剧学院读书,卢燕比其他同学更努力。1959年,卢燕被选中担任百老汇音乐剧《八月茶室》的女主角。剧中,卢燕扮演一名艺妓,因此专门找老师学日语,苦练多月,终于完成了表演。

卢燕性格里有种争强好胜的基因,这也是她在好莱坞最坚硬的盔甲。试镜时导演说她不够丰满演不了酒吧女郎,她立马跑回家重新装扮;演戏时被嫌弃口音,她彻夜练习,直到口干舌燥。那时候,剧组里流传这么一句话:卢燕准时到,卢燕台词好,卢燕一条过,卢燕能省制作费。

1960年,卢燕被选中担任电影《山路》的女主角,成为第一位在好莱坞讲英文台词的华人女演员。卢燕饰演一名中国士兵遗孀,与男主角、当时的好莱坞巨星詹姆斯?史都华有大量对手戏。电影公映前,卢燕发现自己的名字比史都华小了近一半,认为这是对中国人的歧视。“片酬什么都无所谓,但是名字得跟男主角一样大,因为这是歧视,我不能接受。”剧组回复卢燕,这是史都华合同里的要求,任何人都不能跟他齐名。“一开始我以为他们是在搪塞我,后来看到史都华跟格蕾丝?凯莉的《后窗》,凯莉的名字也缩小了,我才知道他们说的是真的。”

20世纪80年代起,卢燕又开始用纪录片的形式为华人发声。1983年,她为纪录短片《缝纫的女人》配音,把中国移民坚忍不拔的精神展现给美国观众;1984年,她又带领一支摄影队多次深入西藏,拍摄纪录片《失落的王国》,记录下解放后藏民的生活变迁……

“一个中国人,在好莱坞,不仅要和白人竞争,还要对抗偏见,觉得辛苦吗?”“不觉得辛苦,我觉得这是作为中国人的责任,从来不觉得辛苦。”卢燕回答。

全能影后:翻译《洋麻将》,引进米老鼠

搜遍中国影坛,大概很难再找出像卢燕这般全能的人物了。

当演员,她是影后。20世纪70年代,卢燕回到华人电影圈,主演《董夫人》《十四女英豪》《倾国倾城》等电影,每演一部就拿一座金马奖;到了80年代,她已经是奥斯卡、金球奖的评审,华人世界只此一位……如今年过九十,卢燕依然站在舞台上。

当记者,她又是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环球银幕》杂志创刊,卢燕主动请缨北美记者的工作,帮杂志采访好莱坞的导演、演员。早年中央电视台记者前往美国报道奥斯卡,无不是通过卢燕牵线搭桥。国人熟知的《音樂之声》《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引进,都有着卢燕的推荐和助力。

她还是个剧作翻译。卢燕翻译了两部美国名剧——《洋麻将》和《普莱飒大饭店》,前者给了北京人艺,成为中国人心中的舞台经典;后者给了上海人艺,1992年首演时连演80场,场场爆满。

当然,卢燕最让人感兴趣的身份,还是奥斯卡的终身评委。“当评委那么多年,我一直希望看到中国导演在好莱坞有所斩获。第一次看到张艺谋的《菊豆》,真的很兴奋,他拍得太美了,巩俐演得太好了,可惜那时候好莱坞对中国的认识太少。”在卢燕看来,中国导演和电影要走向世界,还是得拍中国的东西,“要有我们的文化背景,要有人情味”。

最近,卢燕又有了新工作,她已经完成了《德龄与慈禧》的大部分翻译工作,准备把这部话剧搬上百老汇的舞台。“我觉得外国人会欣赏这部话剧,他们会通过慈禧这个类似于‘女皇的角色,了解到不一样的中国历史,了解那个时代中国人求新、求变的过程。”她轻轻转动着团扇,用一种充满期待的、出征前的口吻讲述着“新目标”,仿佛一切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慈禧好莱坞
好莱坞灵异跑车之谜
太后过年
CRAZY RICH ASIANS
慈禧照相
慈禧御人
慈禧的娱乐节目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真真假假:好莱坞电影PK现实生活
怎样打造好莱坞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