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兆喜
【内容摘要】问学课堂是我校重点立项课题,我们以“讲学案”作为突破口以促成问学共同体,我们设计的讲学案一般分为,自学先学、问学、探学具体。使用方法如下:问题思索存异求同;语言交流激励协同;问题答案和而不同。
【关键词】问学课堂 讲学案 存异求同 激励协同
问学课堂是我们一直在实验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力图解决学生的思维提升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学生厌学及枯燥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由惑而问,由问促学,由学达识。学生学会质疑、追问、解难,提升学习力;问题引领,学会学习,深度学习,问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一直进行的语文资源建设中有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讲学案”,“讲学案”促成的问学课堂中学习共同体形成的路径值得推广。
我们所实验的“问学课堂”大致流程包括确定目标、阅读文本、讨论交流、思维导图、测评迁移等五个环节,而讲学案一般分为,自学先学、问学、探学等部分,学案印发后,就使“问学”落到文字上,利用其将思维描述清晰,长期训练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在使用过程中,笔者总结学习共同体形成的路径有以下几种:
一、问题思索存异求同
语文资源中的“讲学案”,检查预习部分我们称之为自主先学,基本上都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可以完成的,基本不会有什么疑惑的地方,但是,圈点勾画的过程中,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疑惑的地方引发思考,所以我们在“讲学案”的(检查预习)部分,增加了:“我发现的问题是××。”环节,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学有所得,才会兴味盎然。当然,在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中,老师要精心设计出一个主问题,围绕主问题,学生展开思考,这就要求对主问题的设计必须谨慎行事。我们对主问题有明确的要求:紧扣教学重难点考点;学生通过讨论基本可以解决;自主学习时大部分同学解决不了;对主问题及重难点进行测评。
这样做主要是基于“问学课堂”起于问题,在发现中激发学生的思考,这个思考有学生自己的思维发现也有对学习目标的疑惑思索,把自己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再进一步理一理思路,形成问题记录下来,老师此时的任务就是巡视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得到的问题,看一看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哪些是学生共同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经过学生同位互议就可以解决,有些在小组讨论可以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往往是一些难题,学生要通过展示解决。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老师在巡视时可以单独与学生交流就能完成,做到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对问题的独特理解,让“异”存心中,让知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内化成思想和精神。把普遍问题公开谈论解决,尽量让学生自己经过小组或班级展示解决,这让他们有一个探索、协作、思考的过程,在解决完问题,求同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提升,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问题思索存异求同,也就为下一步小组的讨论交流打下基础,也是为形成目的性、系统性、有序性的学习共同体做好准备。
二、语言交流激励协同
在问学课堂的几个环节中,讨论交流是重要一环,在“讲学案”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讨论交流一定要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有讨论就要有展示,展示一定要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进行。总而言之,没有自主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用展示,有展示就要有评价,评价关键在迁移,只有学会了迁移,孩子们才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才能感觉到学有所获。问学课堂组织形式还要和学习用语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个整体。
“讲学案”中提到要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用语,这一点要求给我们很大启发。于是,我们进一步细化操作,以学习用语为契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营造形成学习共同体的氛围,围绕问题,穿插文明用语,激励性话语。
小组长宣布对讲开始:5-3,4-2讲,2、3号同学对讲述精彩的地方进行表扬点赞;不足的地方补白;5、4号同学说:“谢谢你的补充,我明白了。”或者“我××地方还有点不明白,请帮我在明确一下,好吗?”1号准备监听、补充;组内讲完后,组长表扬:大家完成效率很高,好,现在按照课前分工到小黑板展示练习,(指定组内展示员、导图设计师、补白观察员、班级展示员、组内出题员;指定工作可以在课前完成,主要负责出题迁移、补充总结。)……还有没有问题……请××小黑板展示……快速回到座位,击掌坐下。完成知者加速,快人一步。
互动展示环节,在组内讨论交流基础之上进行互动展示,互动展示在比单纯全班展示多了一层互动的内容,以问促学,展示员提问某同学,某同学回答较好,掌声。回答不好,让组内人员补充。
(抛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小组发现的问题是:……谁能解答……还有没有哪位同学要补充。
(接问)对于××小组(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思考的……我们最终的答案是……
(等展示结束)(质疑)目前,我们小组还有一个疑问:……感谢××同学的解答。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又出了一道题:……哪一位同学能够解答……
学生在展示前应该保证每一个同学都会所有的内容,然后再出一道题。
组织形式及学习用语的评价、监督,由专人负责。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熟悉学习用语的同时学会了溝通交流,学习用语实际上就是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也是让思路更清晰,只有这种相互鼓励的语言才能在交流中关注彼此,走进同伴的内心世界,让小伙伴们感受到语言对心智的表达和促进作用,才能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来自同伴的鼓励是促进学习的最有效手段,更是学习共同体的黏合剂。
三、问题答案和而不同
在“测评迁移”环节,我们首先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设置测评①,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测评结束要当堂出示测评结果。特别是对于目标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倡孩子们各抒己见,自圆其说。比如在测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出现一个问题。题目如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段文字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百草园的景色?
学生大多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去思考,这也是多年来老师一直要的现成的标准答案。而一个学生对“视觉”的理解却是很独特,他认为视觉不仅是作者小时候看到的景物,自己记忆犹新,更是作者成年后用儿童的视觉来看待当年的景物,其中充满了对百草园作为乐园的无限欣喜,也是对那种无忧无虑生活的景慕之情的写照,作者有意用这种视觉来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在教学《散步》一课时,关于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大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会对最后点题句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般的理解会是中华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中年人的责任之类的。一个学生理解为这是生命的延续……并且从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证据,母亲身体不好是我们出来散步的缘由,就是散步看到的景物都会有“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的感慨。大家看孩子们的思维多么缜密,我们怎么能强求他们顺应老师的固定思维而扼杀了这些天才的思想家。
相关教学案例,不胜枚举。所以,我们会把“讲学案”当堂测验环节改成问学课堂中的测评迁移,迁移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提出新的看法和理解,做到“和而不同”。当自己的想法被学习伙伴们接受,他们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以及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正是在于意识到自己具有创造力,能看到自己是一名创造者。”只有这种学习才是创造性思考,才能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热情,如果说学习用语是学习共同体的黏合剂,那么,创造性思维成果怎是共同体的本质追求,创造力,创新能力,也是教育需要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
我们充分利用“讲学案”这一资源,巧妙地将其与“问学课堂”的几个环节结合起来,做到独立思考时求同存异,讨论交流时激励协作,测评迁移时和而不同,就是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孩子们学会合作,学会做自己,学会做到“君子和而不同”,最终为形成孩子们的学习共同体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问题而来,研讨解决问题方案,不同一,形成各存己见,相互欣赏,相互启发的和諧关系,学生、老师、学习资源在问学课堂上促成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注释】
① 蔡汀 等主编.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1卷[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14.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娇山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