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狄洪风景油画中的意境与心绪表达

2020-02-27 00:17杨振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6期
关键词:梵高技法油画

杨振明

刘狄洪(1944.4.1—2016.5.10),曾用名刘杕洪,又名刘秋洪。刘狄洪被公认为油画大师级别的艺术家,是因为他拥有油画表达生命思考的独特技法通径,别人能看到这种技法通径的实施:用色彩渲染张力,用形态安定心力,虚实对调,造化出超越自然的动逸,也生发出心定禅道的安谧,把油画的形态美与意境美完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崇高的生命观,成为油画艺术焕发形韵皆成的时代范本。

我们不妨通过《常德-河伏山庄》(图1,图2)和《瀑布上的森林 湘西》(图3)两幅油画精品,来体验大师的纯熟技法和高远的艺术怀名。这两幅名作品质如日灼月明,仰观震撼,收藏奇贵,是他在油画发展行程中铸就的艺术新高,艺术张力与心感幽谧合二为一,成为艺术通心域的代表作品,与梵高的《向日葵》同台显质高贵。

《常德-河伏山庄》是一幅竹绘主题风景画,展现了湘西竹海的机密生机与静谧神态,是借助竹海油画呈现生命执着的艺术珍品。我们先从整体技法上来感受画面的非凡艺术形态,通过技法层面的观察,获得刘狄洪大师构思油画的艺术路径,如若依此路径而走,这种纯熟精工之技是可以看到的,别人复弄却是非常困难,这就是“独特唯一”的技法高度。

就算依照《常德-河伏山庄》原本而进行临描,也无法恢复画面的张力感,刘狄洪大师坚定的笔触是别人无法达成的,幽谧的色度底基也无法渲染,作品用冷暖调和出来的色调气势和动人心弦的气韵特征也一无所得。从这个层面上来体验可以得知,刘狄洪大师的作品不光是依技画绘的结果,其整个过程是依心而谋的深刻造诣,表层是技法的独特,内核则是心灵与自然对话的结果,更是生命交付艺术的崇高。

从意境层面来体验刘狄洪的《常德-河伏山庄》这幅油画作品,是他膜拜自然、通读天地的精神杰作。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才华画画,主旨倾向是表现生命极限历程中的永恒,所有许多短促的笔触,显得特别坚实、有定力,在色彩主调沉香的背景里,往往有光泽饱满的透射,他用生命的体验和积淀,让画面显示出岁月也不会让它暗淡的精神气度。很明显他捕捉到了这种气度的表达方式,通过《常德-河伏山庄》的奇妙竹海轮廓的描绘和色彩组合,渲染出精神永恒的淋漓极致。

构图趋心意、情境而设,采用非对称手法,设置竹林两隅,拱若佛手,弥覆纯心,魂牵梦绕,境界入幽,令人心生向望。神奇的构图方式把画面设计成生命之门,有指引心灵遐思的牵引力,无限地强化作品的艺术魅力,彰显独特的风景观和风情观。艺术家对自然竹意的亲密情感让人感叹,竹子是画中的主角,也是画家心中的主角!唯有对密竹林海有透彻的感悟情怀,才能把竹题画构绘得如此惟妙惟肖。这幅竹画作品展示出的氛围和场景,是冷色与暖色对撞而成的艺术卓绝,寓意深刻,动态十足。

一根根坚韧十足神态万千的竹子,正是生命盎然的姿态!坚韧的青竹是膜拜自然意会生态的心迹杰作,用青色表现出生命无限的永恒,透过茂密积厚的竹意重叠,让片片竹叶累积生发出强大的张力,束缚住风势的不羁,执着无畏渲染中渐生渐强,直达心域。竹子是被人格化的艺术圣节,画竹而写意,透射出竹崇高的思想境界。

茂密的竹叶下,用明暗对比的方式勾画出竹节萌生,色调主显暗幽,青绿光泽饱满,金黄点染淋漓尽致时,瞬显高光,正如高远天幕灼闪星辉,衬托成气势的盎然,动人心弦。这种强烈色彩对比的油彩渲染手法,所获的创作结果是:岁月可以流失,但是光彩不会暗淡。天空的橘黄与天蓝,像海面上跳跃着神秘的火焰,凝沉深刻又夺目明亮,饱和度极其到位,可谓渲染极致,谱成色彩变幻的交响曲,去掉了轮廓的束缚,让天域在飘逸中承载起生命闪光的激情,光线和色彩构成的情绪流动,让天空成为意象的精彩。

投射到画面下方的光影,在石板和地上流动,幻化成桃源般的色彩,用更加明亮的色调把地面那炉底的温存烘托出,让高拱清冷的竹海忽然就显得情溢四面,十分温馨。花蕊、鸡群、小径、岩板相互叠合,用丰富的色泽烘托出田园意象,有情感,有温度,浑厚充实,生命的节奏变幻成生活的韵律,画笔与油彩的肌理融合出精致的生态美,充满生命的感召力,栩栩如生,美不胜收,若成藏品,价值如金。画面中所体现出的“桃源”“生命”“禅道”“追求”等诸多意境元素的合成,除了在这幅画中尽是完美,极显深刻,在其他俗质油画中是看不到的。因为艺术品位是大师之谋,精神高度是生命之韵,可谓是独一无二、独享独得、珍重如金。

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另一幅珍品奇工,《瀑布上的森林 湘西》是一幅风景油画,也是一幅富有传统格致的诗意画。作品从技法角度展示出大师调色造诣的独特,并非常人能够掌握的神奇。他的油画设色饱和度是非常高的,也相當复杂,主色与辅色的渲染极度精确,成为油画设色的时代范本,可以从松林与山石的渲染中,区分出数十种甚至数百种用色,设色之能已经是脱俗非常的功深似海。

作品极致复现了梵高式的善于用复杂多元色点的堆积,来描绘景观的心绪手法,以色代线,去掉了轮廓线的呆板与刻意,显出色点跳跃的灵动与逸动,把描绘对象通过心觉分解、点彩心绘构成诸多色彩区域,而这些区域恰是主观心境在瞬间不同所思的映物。所以色彩随心境流动,不显固化,演变成意识的流体,传达出他通过追求色彩变换而显情绪抒发的创作特色。我想,梵高油画的技法是刘狄洪重点关照的对象,而梵高倾心于色彩世界的意境渲染也是刘狄洪先生早就达成的沟通,所谓大师隔世能通智,此是必然。

这种源发于梵高创作的印象流派的设色的方式,让刘狄洪油画布里的森林,自然意会成渴望精神永恒的热忱,这份热忱对于梵高来说可能是失智的疯狂,可是对于刘狄洪来说却是极致的深沉与真挚,这是他与梵高同技,却又拥有不同的画意表达方向的区别。深沉幽藏的呐喊之声,是色彩的无穷张力,恰是表达生命阳光的至高艺术手法。在艺术思想的理性境界上,刘狄洪与梵高的艺术追求又表现得惊人一致。所以站在《瀑布上的森林 湘西》这幅油画面前,同样拥有《向日葵》的生命印象,虽不同题,却是同功。因此,《瀑布上的森林 湘西》也是传世佳品。

极为可贵的是,这幅油画可以引导人的心绪从嘈杂的俗尘一下走进自然的怡意,挺拔的松林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表达人格精神,让人仰观之际,总会怦然心动。飞泻的山泉水瀑,是不畏命运挤压的象征,带着鞭策进取的力量,成为森林间的阳光,用强悍的力量冲破阻隔,通过岩石坚硬的烘托,解幻成生命的欢歌,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积累,如果没有娴熟至极的艺术表现手法,这种变幻莫测神奇幻意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达成艺术对心灵的强大冲击力。

油画大师刘狄洪,在追逐生命的鞭策境界里,善于在逆境中寻找阳光,用深沉折射强悍,他对苦与炼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复归于画里,成为精神的托放,会令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反复赏观这两幅作品。画面中的元素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竹松石水,而是诚挚谱写的生命韵律,他用竹林松海向世人传递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展示出独特的精神世界:对家人有赤诚心胸,对波折有乐观情怀,对艺术有崇敬之感,其核心精神就是对变幻莫测的生命经历给予真诚的礼赞。

功深厚技绘精彩,春秋品质传名作。他通过描绘湘西,沟通了生命与自然的对话路径,展示了精神世界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常德-河伏山庄》,还是《瀑布上的森林 湘西》,都是生命的深沉之歌,借由对自然的透视和生命意象去铺设去酝酿,最终用诚挚和热烈催开了艺术之花,这样的作品当然是功如梵高,藏必成奇!

猜你喜欢
梵高技法油画
梵高的世界
手绘技法表现
梵高笔下的秋天
闯入梵高的世界
作品一
油画去哪了
油画《惊涛拍岸》
秀秀台
楚雨的油画
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